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陈姓易经男孩名

文/李通国

“师出有名”,我们的古人连打仗这样决生死的事情都要讲出个道理来。为什么战争也非要制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虽然在强硬的军事占领过程中,理由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但从实际操作上讲,理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师出有名,才能无往不利,才能在声誉上达到有理有利有节,得到天下人的理解、支持甚至赞助。

所以,有,一定比没有强!

那么,太极拳,这个民国以来为大众所喜闻乐道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拳种,按照咱们的习俗怎么样也应该有自己文化支撑体系。

先人也想到了。

陈姓易经男孩名

太极拳与中国文化有扯不断的关系

一、借来“易经”来说拳

王宗岳引进了太极理论来从大的层面上阐述推手原理“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从此有了名。

他也尝试用易经中的一些理论来述说拳理,在《十三势》中写道,“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太极拳推手八种技法对应八个方位,步法身法对应五行,太极拳符合天理。不过,作者点到即止,没有对这种联系进行具体的阐述。

其后有孙禄堂。

他说:拳从易道来。“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

孙禄堂的理论涉及范围更广泛了一些,也没有解释,拳如何从“易道”中演绎出来。

及至陈鑫当然是想要详尽地解释拳与易的关系。

对拳与易的思想研究在他六七万字的《太极拳图画讲义》中占去了不小的篇幅,足以彰显他的文化抱负。

陈姓易经男孩名

太极拳与道教从传说中的张三丰开始

二、教书先生的作为

陈鑫借以明代理学家来知德《周易集注》中的易学知识来说明“拳易”之间的文化关系,将“辅十二地支人神逐日所在歌”13篇和“莱瞿唐先生圆图”等7幅图引入到他的著作中,对太极拳与周易的关系进行梳理,把“太极”、“气”、“动静”和“阴阳”等易经提出的哲学理论与拳法进行的融合。

他在《古太极图说》中以“易”的阴阳理论解释“拳”的运动,他认为“所谓一阴一阳之道生生之易。阴阳不测之神焉,惟于此图反求之身(运动亦宜反求)而洞彻无疑焉,则知吾身即天地而上下同流万物一体(拳岂外此)”来说明“阴阳”变化与人体运动之间存在规律性的法则,试图从根源上推解其中的道理。

陈鑫在“拳易”关系上强调“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理念,他用拳势与周易图示的形象比较,以借助“莱瞿唐先生圆图”、“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等图象表达“拳与易”之“和”。

他在每一动技术上,有“取象”一节,用易理对具体技术的进行哲学推演。

比如,对“庇身捶”,陈鑫这样推演:“此势右手在上,左手在腰,右肘尖向东,左肘尖向北。右足在东,左足在西。气海向北,华盖扭向西北。眼在上视却在下。天庭向西,足指皆向东北。上下皆有相离之势,故取诸离卦。体外强中虚,有手足皆劲而心体虚明能照全体之象。”在《周易》中,离卦是第三十卦,离上离下。《杂卦传》曰:“离上而坎下也。”离从字面上就是相分离,而拳势手脚相分使胸中空虚。如此分析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科举时代的文人深深地浸淫在传统文化思想之中,太极拳家陈鑫在拳法教学中直接引述来知德的思想来阐释太极拳与“易”的关系,无疑是同他之前的文人一样把拳术引到了周易思想的哲学境界。

陈鑫在易经与太极拳关系问题上有如此的结合,已经突破之前拳家的认知,把体育之术向更深刻的技术原理和思想内涵方面推进了一步。

陈姓易经男孩名

道士习武

三、道不尽的拳易

拳理虽能这样论,但是作为朴素的哲学思想,易经毕竟不专为太极拳所设计;太极拳技术从粗糙到精致是实践的结果,也并非一开始就遵从易经理论的指导而创作。在太极拳高度成熟的时候试图寻求一个理论的支撑,如何能一下子做到完美的契合,陈鑫大话拳易就有停诸多停留于纯理论性说教的地方。

在阐述拳法与“古太极图”的关系时,陈鑫道“道必至善,而完善皆从此出,……,是故天地之造化其消息盈虚本无方体,无穷尽,不可得而图也。(理本无二,故拳莫能外之)”,没有借太极图深刻分析太极拳的运动,而只是泛泛而言“故拳莫能外之”。

陈鑫在《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解》中就“一动一静一顺一逆(运动之道纯是如此),昭阴阳之象是可得而图者也。”以希说明人体运动与“六十四卦”存在表象和文化意义,但又不对太极拳术的动、静、顺、逆等具体动作进行分析和说明,使人难解其意。

陈鑫“拳易”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对“气”的解释。

他在《三才图说》一节中反复强调“气”在拳术练习中的作用,以“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人以体为宅,以气为质,以神为神,而以理宰乎气体而神乎。其神本至灵也,人能灵(顺其自然)乎其灵,则周身运动自无不灵矣”明确“气、神、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重在强调“气”的基础作用,但停留于理论层面,没有练气的具体实践方法。

在“拳易”关系解释上没有能够深入全面的剖析,使得整个陈鑫在文化与拳法内容上显得薄弱,甚至有些牵强。

四、结语

也许这种论述中存在的缺陷也是陈鑫的“拳易”关系说不能够被读者和拳家广泛认可的一个原因吧!

易经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能不能从理论上指导太极拳实践,对太极拳实践有没有指导意义,其实在每一个爱好太极拳的人心中,人们愿意相信它,就能够推进易经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的解释和演绎,不相信它,万事皆空。所有的哲学理论都是人创作出来的,世上哪有万能的理论。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图画讲义·序[M].北京:北京中华书店(影印本),1988.

【2】张志勇.陈鑫太极拳学思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P:12-19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1307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