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位于和平县大坝镇的盆地内,和平河在盆地中央自北向南蜿蜒流过,沿河两岸铺排着宽阔平整肥沃的田地,自明朝以来,水背人就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水背村现有古屋14座、古道6处、古树1处、古井2个、古遗址10处,2012年该村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该村村域面积5.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410亩,有10多个村民小组共3600多人。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鸟瞰中国传统村落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老卢屋。 受访者供图

水背村旧称和平峒,明朝时期,卢、朱、陈姓族人迁徙到此安居乐业。503年前和平未建县时,和平峒是明朝巡检司所在地。水背村至今还保存有较完整的四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古民居20多座,湖洋背、樟坑、老卢屋等屋舍仍保留着具有明显明代建筑特征的风格。

水背村古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布局对称。每座老屋的占地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它们普遍采用中轴线布局,重要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列于中轴线两侧。厅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排在围屋最中心中轴线上,它也是族人节日喜庆举行仪式和族人议事的场所。横屋和横屋之间或者院落与院落之间有门相通,便于各住户彼此交流、照应。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袁屋。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水背村较大型的古民居,大都利用宽敞明亮的中厅开办学塾,有些古民居还设有后花园,供子孙读书、赏玩、修身养性。

水背村现有大大小小古遗址近30处,和平县文物普查队调查发现有:子顶山、鬼塘山、坳顶山、茶里坑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塔岗、甲子岗、石林坪、井头博山、下陈山、周屋山6处青铜时代遗址,塔岗东晋时期墓葬,子顶山唐代墓葬。这些遗址是研究东江文明和客家文化的实物。一个村庄竟有如此之多古遗址,在河源乃至全省都罕见。

水背村有较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道路交通体系、生产生活体系。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林说,水背村自然环境极佳,山环水绕,村落布局好;围屋里面有文化,对研究客家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水背村流行客家传统风俗吊灯,每年正月,当年生了男孩的当地人就在族人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慰祖先告知乡亲。随着风俗的演变,吊灯外延象征百业兴旺、丰衣足食。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老卢屋庭院。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水背吊灯由放灯绳、买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个环节组成,历时10多天,其间有八音锣鼓演奏、宴请、舞龙狮等活动。

水背剪纸特色鲜明,它由迁徙而来的先人代代相传下来。这些剪纸造型古朴,线条简练,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或祈福驱邪,或说理宣教,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背剪纸艺术至今仍绽放绚丽光芒。

伴随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今天的水背村已与和平县城融为一体,古老村庄在新时代焕发盎然生机。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袁屋内部一角。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延伸阅读

老卢屋简介

由卢姓族人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龙衣围屋,三堂十横五重围一前院布局,平面近楕圆形。土木砖瓦构筑,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青砖墙脚,泥砖墙,厅堂全用青砖砌筑,屋内青砖铺地,卵石铺砌天阶、天井、龙头。总面阔87米,总进深47米,建筑占地面积4089平方米,连同余坪总占地面积7020平方米。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仁修楼二层砖砌栏杆上题有“慎乃俭德、亦耕亦读”等字样。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斗门朝东,凹肚式门楼,三开间,穿斗挑梁,圆木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木门框,门内有半圆形前院,卵石砌筑院墙。

正门凹肚式,木门框,门当上刻莲花图案浮雕,红砂岩门墩。中厅前有木屏门,中门四开木门,两边有侧屏,装饰长方格格心,门额已失。上厅设有砖砌神龛,供奉卢氏祖先牌位。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边有廊,两侧有厢房,三厅之间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设有长方形天井。

绕中心建筑有五层围龙间,围间用泥砖砌筑,每层围间均设有大门向外。内围间带弯形,近龙头处不合围。绕最外层围龙间建有卵石砌筑的围墙。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袁屋鼓形花岗岩石柱础、花岗岩石门框和门墩堪称文物。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袁屋简介

由袁姓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堂横式建筑,四堂五横布局。土木砖瓦构筑,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青砖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抺灰浆,横屋前砌封火山墙。屋内青砖铺地,卵石铺砌天阶、天井。总面阔58米,总进深36.4米,建筑占地面积2111平方米,连同余坪总占地面积2510平方米。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仁修楼天井、廊庑又长又宽,二层砖砌栏杆上题有“慎乃俭德、宜古宜今”等字样。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正门一排六门,各自通往厅堂与横屋。正门凹肚式门楼,穿斗挑梁,圆木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厅设有砖砌仪门,花岗岩石门框,中门圆拱形,两侧装饰十字花槛窗,便门方形。

厅与厅之间有天井相连,两边有廊庑,上、中、下厅都有过道廊通往各横屋,横屋前有长方形天井,门前有宽阔的余坪。

仁修楼简介

由朱修横建于民国时期。坐北向南。方围屋,双堂双横一枕头杠四角楼布局,高两层。土木砖瓦结构,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青砖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抺灰浆。屋内青砖铺地。总面阔38米,总进深31米,建筑占地面积1178平方米,连同余坪总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

用周易取名字袁姓男孩

水背村中上百年的古榕树。 南方+记者 蒋才虎 摄

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门楼,穿斗挑梁,瓜柱承檩,月梁、瓜柱、插斗上浮雕着云龙、花鸟、麒麟等图案。方形花岗岩石檐柱,花篮形花岗岩石柱础。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厅设有木仪门,中门双开门叶,便门单开门叶,门叶的束腰与抹头镂雕瓶花与金钱纹,格心装饰长条花瓶式棂格。

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边有廊庑,两侧有厢房,上下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天井,中用砖砌十字花间墙间成廊庑。在上厅背后加建一栋双层柱廊式枕头杠,柱廊用方形砖柱承梁,二层有砖砌栏杆,栏杆上题有“慎乃俭德、宜古宜今、亦耕亦读”等字样,枕头杠与两边横屋连成一体,组成方围。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朱景优 陈颖丹 袁艺

【作者】 蒋才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1507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