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 姓沈的男孩子起名大全

阿桂哥

前言

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读chén,shěn,是“渖”的简化字。“渖”,其形状似一头牛浸没在水中,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后世多作“沉没”的意思,读chén。“沈”后讹变作“沉”,而且两个字有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了分工:读shěn,用于姓氏,是西周诸侯国名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读chén,表示沉没等。“渖”最早的字形是篆书,本义是汁液,现代汉语多用于地名,读shěn。用作人名,意思是成熟稳重、小心翼翼。

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

沈氏图腾

沈氏图腾:由水、渊、牛、方构成。“方”代表四方,指四季节气;四时季节不及,该雨不雨,旱灾,以沉牛为牺牲祭河伯水神,以此求雨。古代,沈沉一字。用于姓,是为沈姓。沈姓,在中国姓氏排序中位列第十四。至2007年,中国沈姓人口约6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其中,江浙两省沈姓人口占中国沈姓的约40%。沈氏始祖为“实沈”。实沈,是帝喾(高阳氏)的儿子。又,周文王十子季载食采于沈,得姬姓沈氏,是沈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

一,华人始祖

盘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少典→黄帝。与黄帝同时期的,还有神农氏(炎帝)和东方的蚩尤。后来,黄帝部落与神农部落合并,形成华夏部落。华夏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蚩尤逃往南方。

黄帝→玄嚣→蟜极→高辛(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挚代立。挚不善(崩),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尧→舜→禹→启→……桀→商→……

夏启破坏禅让制,引起东夷部落与夏王朝的对抗。到夏后期,东夷之商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重新入主中原,华夏两大集团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商纣王想完全吞并东夷,再一次引起对抗,西部的周族趁机占领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周公旦与姜太公先后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东征,东夷势力范围被大大压缩,直到春秋末期,东夷完全融入华夏族。

二、姬姓来源

黄帝,原姓公孙,启昆之子,名伯荼,字玄律。长于姬水改为姬姓,生于轩辕,号轩辕氏,他的部落在有熊,又称有熊氏。他是少典部落第十二任首领,后取代神农氏成为联盟中央国领袖。黄帝为五帝之首,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

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尊曰皇娥,生子有三:玄嚣、昌意、龙苗;娶方雷氏女节,生子有三:号强、休、清;娶彤鱼氏,生子有三:班、挥、夷鼓;娶鬼方氏嫫母,生子有三:苍林、万阳、禺阳,生女名华。四个妃有子十二人,众妾有子十三人,共二十五人,十二正子继承姬姓,余十三庶子分赐他姓,黄帝共传十四姓。

玄嚣(读[xiāo]),黄帝长子,名少昊,又名少皞,字玄嚣。因管理东夷各部落有功,赐姬姓,是姬姓的始祖。他的母亲为嫘祖。玄嚣出生并居住在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故又称江氏。

玄嚣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在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凤,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之一。

传说,玄嚣诞生时,天空有五只凤凰,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开始以玄鸟(也就是燕子)作为本部落的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崇拜凤鸟图腾。后来,玄嚣迁都曲阜,所辖部族均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蟜极,少昊次子,娶陈锋氏之女裒,裒履大迹而孕。生子帝喾。喾生而颖异,哺产之时,母抱置膝上,自言其名曰岌,后改曰浚。

帝喾,蟜极之子,讳俊,号高辛氏。娶元妃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子后稷。继娶陈锋氏伊侯之女庆都,生子尧。再娶有娀氏之女简狄,生子二,长子阏伯,次子实沈。这是“沈”最早用于人的姓名。

后稷,帝喾四子,讳弃,字度展。母将弃置于狭隘巷,牛羊不踩,又弃之森林,伐木人救起。又丢寒冰,有鸟遮护。娶姞氏,生子嫠玺。

嫠玺,后稷之子,一作戒玺,楘玺,台玺,袭父职,为后稷之官农师,父薨,哭泣过伤,逾七旬亦卒。生子叔均。

叔均,嫠玺之子,袭父职为农官,娶有穷氏,生子叔望。

叔望,叔均之子,一名素望,袭父职为农官,娶有虞氏,生子叔重。

叔重,叔望之子,一名若重,袭父职为农官,娶有莘氏,生子叔农。

叔农,叔重之子,袭父职佐启,为农官,娶姚氏,生子叔辛。

叔辛,叔农之子,袭父职佐太康,为农官。辛与岐伯为邻,娶蜀山氏之女,生子不窑。

不窑,叔辛之子,夏太康失国,废稷官,不复务农,失其官,逃至西北戎狄居之,立国于豳,号北豳。娶余庆王之女,生子鞠陶。不窑卒,子鞠陶继立为君。

鞠陶,不窑之子,豳国第二任国君。太康废稷官,鞠陶不务稼穑,随父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娶葛天氏之女,生子侯亚。

侯亚,鞠陶之子,一名侯陶,豳国第三任国君。娶姒氏之女,生子昭臣。侯亚卒,子昭臣继立为幽君。

昭臣,侯亚之子,名都,豳国第四任国君。娶高氏,生子季坚。

季坚,昭臣之子,名仲,号公孙,豳国第五任国君。娶吕氏,生子叔壬。

叔壬,季坚之子,豳国第六任国君。娶徐氏,生子启封。

启封,叔 壬之子,豳国第七任国君。娶许氏,生子昆伯。

昆伯,启 封之子,夏衰亡时,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与子公刘逃奔,复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

公刘,昆伯之子,夏衰亡时,公刘逃奔到戎狄部落之间,重修后稷事业,率领同族来到豳,建立豳国,受到豳地百姓的欢迎。娶姒氏之女,生子施德。

施德,公刘之子,名叔芒,豳国第十任国君。娶伊祁氏之女,生子行仁。

行仁,施德之子,豳国第十一任国君。娶徐氏之女,生子庆节。

庆节,行仁之子,豳国第十二任国君。娶姜氏之女,生子皇仆。

皇仆,庆节之子,一作皇朴,豳国第十三任国君。娶伊祁氏,生子差佛。

差佛,行仁之子,一作差弗,豳国第十四任国君。娶伊耆,生子毁喻。

毁 喻,差佛之子,一作毁隃,毁俞。娶陶唐氏,生子公非。

公非,毁喻之子,豳国第十六任国君。娶西陵氏之女娇娥,生子辟方。

辟方,公非之子,豳国第十七任国君。娶端木氏之女,生子高圉。

高圉,辟方之子,高圉能修祖之道,豳人效化。娶公孙氏徵惠,生子夷侯。

夷侯,高圉之子,豳国第十九任国君。娶理氏之女,生子侯牟。

侯牟,夷侯之子,一作侯侔,侯弁,豳国第廿任国君。娶伊氏之女,生子侯旅。

侯旅,侯牟之子,一作侯侔,侯弁,豳国第廿一任国君。娶伊氏之女,生子亚圉。

亚围,侯旅之子,承祖遗训,敬谨自持在位六十三年,娶公范氏之女太贞,生子景伯。

景伯,亚圉之子,豳国第廿三任国君。娶刘氏,生子云都。

云都,景伯之子,号云都皇,豳国第廿四任国君。娶陆氏,生子木公。

木公,云都之子,一作太公,豳国第廿五任国君。娶卓氏之女,生子祖绀。

祖绀,木公之子,一作组绀,号公叔祖,豳国第廿六任国君。娶陈留氏静淑,生子公叔。

公叔,祖绀之子,名祖英,号公叔祖英,豳国第廿七任国君,娶理氏,生子诸盩。

诸盩,公 叔之子,名诸执,豳国第廿八任国君。娶公孙氏,生子周太公。

周太公,诸盩之子,号公叔祖类,豳国第廿九任国君。居于岐山,豳人举国相从,营筑宫室城郭,南邑于周原,立周国。居三年,始作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土,典司五众。生子周太王。

周太王,周太公之子,号古公亶父,娶有邰氏之女太姜为妃,美而贤。生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借为父亲采药为名,结伴到周族邻近游牧狩猎,民族荆蛮勾吴郡里。所以立少子季历为太子。太公崩,兄弟奔丧,季历将王位让给泰伯。伯不受,季历不依。惟与弟仲雍出逃荆蛮不归。

周季王,周太王三子,名季历,太丁于牧师。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娶挈任氏仲女太任为妃,与姑太姜比德。及其娠,武乙癸卯季秋之月甲子,大任生子,日角鸟隼,胸有四乳,取名曰昌,即周文王。又娶薛侯之女薛孟君为妻,皆贤妇人,次子周耀王、三子虢叔。

周文王,周季王长子,名姬昌,娶有辛氏之女太姒,生子九十九,长伯邑考、次周武王、三管叔鲜、四周公旦、五蔡叔度、六曹叔振、七成叔武、八霍叔处、九卫叔康、十聃季载、叔郜、伯廖、雍伯、叔绣、叔蔡、十三叔霍、十四叔高、十七叔敏,封于酆侯,十八叔郑、十九叔明、廿子孝伯、庶子燕召公。

由上可知,周文王姬昌是黄帝的四十四代孙。

二,沈氏起源

沈,是一个典型的多来源的南方姓氏。沈姓源出主要有四:第一支出自姬姓,冉季载之后,第二支源出姒姓,第三支源出嬴姓,第四支源出芈姓。

1、姬姓沈氏

姬姓沈氏是华人沈氏人口最多的一支。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我们先说这一支的起源。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者十四人,姬姓列第一。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其孙高阳当王,即颛顼帝。颛顼死后,黄帝曾孙高辛当王,也就是帝喾。喾死后,他的儿子放勋当王,这就是尧。尧死,舜立,舜是颛顼的六世孙。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朝初年,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王叔周公旦(文王第四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赐封于沈国,又名聃国(今河南平舆北)。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的后人子逞率领族人逃奔楚国,其后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这是沈氏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一支,得姓晚一些,但人口最多。其后人,主要聚居在江浙福建一带。明朝中晚期及清朝初年,也有迁居台湾和广东广西。其中,我的祖先沈元轮公,就是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诏安县迁入广西荔浦。如今已有九代近三百人。

这一支“沈”, 读“shen”,也就是“审”音,他们是帝喾后代。《姓纂》记载,读“审”音沈姓,得姓于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晡季,跟许多其他古老的姓氏一样,也是因地得姓。当时的沈国,大致在现在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以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地方。据《左传》的记载:“汝南平舆县北有沈亭。”据近世考据,沈亭的遗址,就在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有根有据。

2、妫姓沈氏。“妫”读guī,因大舜帝而得姓。

实沈,相传为帝喾(高辛氏)之子。这是“沈”在人名中的最早出现。《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高辛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阏伯,次子叫实沈,居住在旷林,彼此不能相容,常干戈相见。帝喾很不满意,于是将阏伯迁徒到商丘,主祀星辰,唐国人因袭实沈之旧,以归服侍奉夏朝、商朝,它的末代君主叫唐叔虞。当周武王后邑姜身怀太叔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儿子起名叫虞,准备给他唐国,属于参星,并繁衍养育他的子孙。太叔生下来时,手心有文字,即“虞”字,于是就以“虞”命名。后来,武成王灭唐国,把太叔封在那里。这就是上古时候的沈国和虞国的起源。这是沈氏得姓最早的一支。

根据黄帝世系,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舜。舜,姓姚,有虞氏,名重华,上古高阳氏后裔。他有德行有声望,尧十分欣赏,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并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今山西永济),由此,舜的后人就以“妫”为姓。夏朝时,舜的后人建立姒姓沈国。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姒姓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为了纪念故国,其子孙改姓沈。这就是来源于妫氏的沈氏,也是最早的沈氏。后来,周朝重建沈国,第一代君主就是周公旦之曾孙、鲁炀公之子。这个沈国与聃季载所封之沈(通聃)国不是同一个诸侯国。这个沈国早时只是一个子爵小诸侯国,经西周时期的经营而逐渐强大,其地域远远超过周王室规定的子爵疆域。春秋时期,这个沈国地域跨安徽临泉与河南平舆、项城等县市,而临泉与平舆交界处属于沈国的中心疆域。这个沈国的都城在今天河南平舆县北的射桥一带。

春秋以及春秋以前,一共有五个沈国,他们的位置和立国时间不一样。实沈氏族以猴为图腾,初居于山东曲阜之沈犹,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成为东夷族的一支,故为赢姓。后来与亲族阏伯相争后西迁山西汾、浍之间大夏族居住地,后在今天的山西南部临猗县西建立一个沈国。商朝有子姓沈国,周朝有姬姓沈国,这三个沈国,先后继承,位置均在如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带。春秋时期,楚国扩大,沈国与楚国毗邻,不得己而与楚国结盟。公元前506年,在晋国的指使下,蔡国灭沈国而杀其君沈子嘉。 此外,还有姜姓沈国、妫姓沈国。姜姓沈国,延续六七百年,第三任酋长是黄帝的孙子颛顼,他在位期间,山西的汾水连年发大水,汪洋一片。颛顼帝派遣雨师台邰,前往治水,台邰不负众望,带领族人,不畏艰险,终于成功疏通了汾洮两河,平息了水患,因此受到颛顼帝嘉奖,得以在汾水一带建立了自己的一系列国家,包括沈国、黄国、蓐国等。大舜帝后裔妫姓人,就赐居在这个沈国。

夏兴起后,妫姓夏人夺取了嬴姓沈国之地,沈人南迁河南固始的寝丘立国。商朝灭夏后,嬴姓沈人复国。至此,嬴姓沈氏的历史至少有4500年。 西周初期周武王逝世后,便爆发了武庚三叔叛乱。位于山西汾水水系的大泽(今山西运城盐泽)之滨少昊后裔嬴姓的沈国,因参加了这次叛乱,被周攻灭。这个国家的国君和贵族被迫迁徙到周国都城镐京之西,在渭水的一条无名支流边上建立了新的家园。周公把嬴姓沈国的国君废为庶民,封聃季载为沈侯。因此后人称这条无名的水道为沈水、其国域为沈城。这就是姬姓沈国。这一支“沈”, 也读“shen”,他们是帝喾--大舜帝的后代。来源于妫姓的这一支,得姓也比较早。

3、芈姓沈国

楚国的北部原有沈国,为此楚国就在那里设立沈县,县尹等同于公爵。沈尹,是官名,也就是沈县县尹。

春秋时,楚国将孙叔敖封于沈,又封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后来,楚庄王芈旅(熊侣)的曾孙芈戌,在楚平王熊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出任沈县(今安徽临泉)令尹,被称为沈尹戌,后来又升任楚国左司马。芈戌为人正直,深得楚国人敬重。为了纪念先辈,后人改姓沈。

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在孙武和伍子胥的带领下,攻占楚国都城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楚国请秦国出兵击退吴军,收复失地。此后,楚昭王把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今河南叶县)为令尹,被称为叶公,时年二十四岁。

沈诸梁到叶邑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可以说,是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白公胜叛乱,沈诸梁起兵平叛,救出楚惠王,因而他被楚惠王封为令尹和司马。公元前475年,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与战国分界的年份。此时的沈诸梁,主动让贤,将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将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然后回到叶地,安度晚年。

叶公终老叶地后,其后裔为纪念他的功德与祖居之地,部分人保留沈姓,部分人改沈为叶,这就是叶姓的来源。

这里说的叶公,就是汉语成语“叶公好龙”的叶公。

其实,沈诸梁就是楚庄王熊旅的重孙。《姓氏考略》上说:“《左传》沈姒蓐黄注,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又,楚有沈尹氏,沈诸梁,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直深切者,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 由此可见,天下姓沈的人,有的是帝喾的后代,有的则是颛顼帝的后代。帝喾是颛顼的堂侄子,姬姓,名俊,号高辛氏。不过几千年繁衍下来,出自黄帝的那一支日渐人多势大,其他沈氏渐渐地就靠拢过来,对自己的姓氏,也渐渐地“不求甚解”,一概的统姓“审”了。

孙叔敖(áo),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淮滨人。曾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为官廉洁,政绩突出,曾被司马迁说是“第一循吏”。据说,孙叔敖的后人,有的改姓孙,有的改姓孙叔,有的改姓沈。

来源于芈姓的沈氏,得姓较晚。

3、其他源出

除了以上源出,沈氏还有由其他姓改姓过来的,如五代时闽国灭亡,闽王王审知(公元862-925)的子孙一支为了避祸而改沈姓。四川金堂一支沈氏,也是明朝时期湖广零陵人李洪的后代。另外,还有少数民族改姓沈的,如蒙古族沈姓,本姓森吉德氏。朝鲜族沈姓,是近代从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青松沈氏、丰山沈氏、三陟沈氏、富有沈氏、宜宁沈氏、全州沈氏六支,他们都是高丽卫尉寺丞沈洪孚之后。

三、沈氏南迁与发展

1、沈氏的起源和南迁基本上是一部苦难史

沈氏主要起源于中原,由于失国、战乱等原因,很早前就开始南迁,如今,沈氏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

先秦时,沈姓族人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

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迁入江南之始。随后,大量的沈氏人口迁入江浙,发展迅速,成为望族,这就是有名的“吴兴堂”。魏晋南北朝,沈姓继续南迁,人口越来越多。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王同迁。南宋初,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八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我们这一支,是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诏安县迁入广西荔浦。据说,那时有一万多人从福建迁入广西荔浦县等地。我们的前辈便是其中一员。至如今,我们那个老太公已经在广西发展了九代近三百人。

周易国学沈姓男孩名字

3、沈氏堂号和沈氏名人

(1)堂号,就是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的名号。经过几千年的的历史,沈氏也形成了很多堂号。

沈氏总堂号:吴兴堂,有“天下沈氏出吴兴”的说法。吴兴这一支,人口众多,名人繁多,声望高,所以,姓沈的人,多是以“吴兴堂”作为总堂号。

  分堂号有:梦溪堂,三易堂,九思堂,肃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树本堂,文肃堂,永思堂,聚顺堂,叙伦堂,一本堂,八咏堂,三近堂,三善堂,世德堂,世馀堂,有馀堂,聿怀堂,孝思祠,志远堂,足徵堂,宏远堂,忠清堂,金鹅堂,春晓堂,思源堂,追远堂,师俭堂,崇本堂,惇睦堂,贻德堂,复初堂,敦本堂,敦叙堂,敦伦堂,敦睦堂,敦礼堂,肃雝堂,诵芬堂,馀庆堂,庆垂堂,庆传堂,锡类堂,鸿寿堂,济美堂,怀德堂,宝文堂,宝忠堂等五十个。

(2)《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沈姓历代名人466名,占总名人数的1.0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并列第十位;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65%,排在第十四位;沈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13%,排在第十位。

沈姓出名人物,最早见于史书的,当数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历史上沈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济阴太守沈靖、南朝梁文学家沈约、隋朝吴兴太守沈法兴、唐朝诗人沈佺期、武则天时代宰相沈君谅、文学家沈亚之和沈既济、书法家沈传师、诗人沈千运、北宋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元朝戏曲家沈和、明朝画家沈周、戏曲理论家兼作家沈璟、文学家沈德符、散曲家沈仕明、清之际戏曲作家沈自晋、清朝两江总督沈葆桢、医学家沈金鳌、画家沈铨、诗人沈德潜、史学家兼文学家沈钦韩、学者沈垚、哲学家兼经学家沈善登、法学家沈家本。民国历史学家兼书法家沈曾植、当代文学家沈雁冰(茅盾)、民主革命家沈钧儒、经济学家沈志远、外科学家沈克非、机械工程专家沈鸿、果树园艺学家沈隽、作家沈从文、书法家沈尹默、医学兼生理学家沈其震、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沈乃熙(夏衍)等。

(3)宗祠对联

三善名世,四韵家声

上联指宋朝时期的沈度,宋绍兴年间为余干令,为政清廉,父老为之筑“三善堂”(三善指田无废土、市无遗民、狱无宿系)。下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首创“四声”之说。

四声作谱,三善名堂

(同上)

三鸣世泽,八咏家声

全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称“八咏诗”。

石灯留待,云巢成编

上联指唐朝时期的沈彬,临终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铜碑云:“石灯犹未点,留待沈彬来。”下联指宋朝时期的沈辽,著有《云巢集》传世。

人伦师表,匡正名贤

上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佺期。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

全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重声律,工诗文,时号“永明体”。南齐沈驎士,博通经史,何尚之叹为“黄叔度之流”。

师资共仰,泰运初开

全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典故。

汝源流彩,玉渚分华

全联指沈氏姓氏来历。

创新声律永明体,善作传奇不俗文

上联指南朝宋朝时期的沈约,下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定情诗成于博士,守宫论高出女官

上联指唐朝时期的沈真真,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沈琼莲。

泰运初开期偃武,师资共仰继休文

全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事。

图书数卷传枢密,勋业三朝仰历阳

上联指沈括,下联指北宋朝时期的立阳人沈立,任益州判官,采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后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江淮发运使等。喜欢藏书,神宗曾问及,他报上所藏书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存中仗义争一统,确士潜心选四诗

上联指沈括,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下联指清朝时期的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

全联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该联为沈钧儒赠秘书方学武联语。

阿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以上是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渔艇到门青涨满,书堂归路晚山晴

以上是清朝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武奠霞漳开十邑;德垂梅圃祝华封

以上是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纪。

威镇南坛,光辉千古;祈山灵侯,万寿无疆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以上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自题联。沈尹黩,原名君默,浙江昊兴人。

匡正名贤,克驾休文之彦;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

上联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清操过人,义伦图书数卷;和气接物,零陵雅气一腔

上联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沈义伦,下联指晋朝时期的名人沈零陵。

开垦利民,田熟万家思沈括;尊生济世,书成一部仰金鳌

以上是安徽省鞠湖县沈湾沈氏宗祠联。上联指北宋朝时期的沈括帮其胞兄沈披规划开发圩田事,下联指清朝时期的江苏无锡人沈金鳌,曾跟从华希闵研究《诗经》、《尚书》,跟从秦蕙田研究《周易》,跟从顾栋高研究《春秋》,著有《尚书随笔》等。

诗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声、佺期五字;胜国衣冠如昨,人当慕青原仪节、石田孝忠

以上是山西省太原市沈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南北朝宋国的沈约、唐朝时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长于五言诗。下联指清朝时期的沈永年、明朝时期的沈周事。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388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