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璨若星河,绮梦如歌。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君说历史。

前面文章中说过了中国古代人名字的组成,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古人取名字时的风俗习惯以及所遵守的原则。

古人取名字之时遵循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避讳。

商周时期主要是避死人讳,也就是鬼神,然而到了秦汉以后,避讳的方面就多了起来,不仅要避死人讳,还要避活人讳,于是人们在起名字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也多了起来,不但起名字要避讳,很多官职啊,职业啊等等的叫法也要因为避讳而改变。比如我们在看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时,里面有一个职位叫做相国,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叫法是相邦,只是后来为了避汉高祖刘邦的讳而改成了相国,所以您再看到影视剧中称张仪为相邦的,可以给导演或者编剧点一个大大的赞。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那么古人在起名字之时除了要避讳,还要遵守哪些原则呢?还有哪些禁忌的东西呢?

五原则:信、义、类、假、象。

六禁忌: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

六禁忌很简单了,看字面意思就明白了,我们重点说一下五原则。

信: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比如黑臀、黑肩。

义: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比如周文王姬昌。

类: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比如王羲之与王献之,还有鲁庄公姬同因与父亲鲁桓公同日生日名曰同。

假:可以假托万物之名,比如象、鲤。

象:以相似之物命名,比如孔子圩(yú)顶,名就叫丘。

当然以上的原则和禁忌也不是完全被遵守的,有一些名字还是脱离于这个范畴的,比如宜臼、杵臼就以器物命名了。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那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起名字的特点又有哪些不同呢?

1、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起名字比较简单质朴,以一些很简单的方式取名,比如以自然现象入名,以排行也就是伯仲叔季入名,以个人特征入名,以天干地支入名,还有以星象占卜入名等等。

这一时期距离我们比较久远,我们会觉得那时候的人名字特别怪,分析一下怪的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种:

(1) 首先是很多人名字里没有姓,名就是名,而且这个名还极有可能不是本名,是加入了排行或者封地,或是一些其他能代表自己身份特征的字。比如伯邑考,姓姬,名考,伯是排行,邑是封地,所以他要是叫姬考还比较寻常,叫伯邑考,很多人就摸不到头脑了。再比如共叔段,与之一样。

(2) 起的名字从字面上无法理解。比如晋文公重耳,是因为每只耳朵是双重的?再比如齐桓公小白,是因为长得白吗?

(3) 那时的男子称氏不称姓,而女子才会称姓,是不是和我们后世理解的不太一样啊。

(4) 名字写法多,叫法多,还多用生僻字,或者后来很多字音发生了变化,以至于我们无法弄明白当时他到底是哪个字或者读音是什么。

(5) 一些似是而非的叫法最具迷惑性。比如孟姜女,很多人以为她姓孟,叫姜女,其实她是姓姜,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您会问:孟姜女不是秦朝时的人吗?其实这个故事最早是出自《左传》的,也就是春秋时期就有了。

因为以上种种,只是简单的列举了一些情况,就已经眼花缭乱了。言而总之,就是那个时期的人名字的组合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单一,他们的组合很多变,有的是姓加字,有的是字加名,有的是封地加谥号,有的是排行加名,有的是排行加字等等,真的是太丰富多彩了,还有王子加名,王孙加名,公子加名,公孙加名等等,好了,不说了,我脑子已经乱掉了。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2、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人们起名大都是单字,尤其是汉朝,西汉十五帝,东汉十四帝无一例外都是单字名,当然像是汉昭帝刘弗陵,后来也是改名叫刘弗了,汉宣帝刘病已也改名叫刘询了。还有我们熟悉的那些将领,像是西汉的李广李陵啦,卫青啦大都是单字,而也有例外,比如李广利、霍去病等。但是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无一例外,都是单字名。

那么这个时期为什么都取单字名呢?我想一是习惯,就像我们现在大都是复名一样

二就是为了避讳,一个字避讳总比两个字轻松吧。不过这样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多了,常用字不够了,就会起一些很生僻的字,让人对其抓狂啊。

那么这个时期取字时又有什么特点呢?尊老、称谓、身份、德行等成为了取字的首选,同时多用元、文、长、公、次、幼等字。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刘玄德、、周瑜周公瑾、徐庶徐元直、、关羽关云长、马谡马幼常、张辽张文远、袁术袁公路等等。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五胡乱华,汉人的避讳制度遭到了破坏,复名逐渐多了起来,不但复名多了起来,复姓也开始流行,像是慕容啊,司马啊,宇文啊等等。

而且那时候盛行"五斗米"教,而五斗米教的教会标识就是一个"之"字,于是在这一

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起名方式,就是缀"之"于名后成为复名,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刘穆之、顾恺之等等。

4、 隋唐五代时期:到了这一时期,复名大量增多,成为了普遍现象,而且随着科举制的实施,文人雅士大量增多,取字时讲究"德、文、儒、雅、士",这就是说随着教育普及,很多人的学识修养都大大的提高,而且基数越来越大,取字的时候往往讲究引经据典,比如茶圣陆羽,根据"鸿渐于陆"取字鸿渐。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那就是名与字相同,都说名与字要互为表里,这

可倒好,直接就相同或者相似了。比如郭子仪字就叫子仪,李鼎字就是鼎,再比如名与字相近的,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等等。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5、 两宋时期:这时候开始有点我们现代人起名的特点了,就是开始讲究阴阳五行、生辰八字。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取名之时就会把你先天缺失的这一部分给补上,这个大家都懂,我就不赘言了。

还有就是"字辈取名制"在这一个时期确立了下来,像是我们熟悉的孔孟两大家族的族

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编写的。字辈取名的好处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名字就确定辈分,就能明白自己在整个家族中的位置,有利于维护血脉稳定与精神文化的传承,有理有序,一点都不混乱。

这个时期人们取名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讲究"文武修德贵昭永福寿",常用"老、叟、翁"来表达尊老爱幼。比如孟元老、魏了翁,陆放翁等等。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6、 元代: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沿用了唐宋以来以数字起名的方法,使之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八就是排行,为什么有个重呢?因为家族中还有个排行第八的啊,他于是就重八了,还有像是常遇春、汤和等开国将领祖上也都是数字名。

再比如一个姓王的小朋友出生时,父亲二十四岁,母亲二十二岁,那么他就起名叫王四

六,就是父母年龄之和。

为什么在这时数字名字会盛行呢?有人说是这个时期是由蒙古族统治中原,汉人社会地位低下,政府不允许汉人有自己的名字,其实数字起名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十分普及了,也许元朝统治者只是觉得这样是附庸风雅,延续盛唐两宋的风格吧。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7、 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延续了两宋时期的起名习俗,更加注重五行八卦与字辈取名了。不多说,主要说一下具有代表性的。

比如我们在看明朝皇室成员的名字时,无一例外都与五行相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

是朱元璋提倡的五行与字辈取名,他要求以后的朱家子孙都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命名,据说他还给自己的每一个子孙作了一首打油诗,以后就按照诗中的字序来定辈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大批和五行相关的名字,缺什么补什么,因为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常用字不够了,就开始用生僻字,生僻字也用完了就开始自己造字,有人戏称,朱家子孙整个就是编写了一部元素周期表啊。

干货知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起名字特点简述

纵观整个中国起名史,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啊,真是处处皆

惊喜,处处皆学问啊,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我们是其中的一员,这份儿璀璨,我们不可不知!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242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