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姓耿取名字女孩大全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襄城耿姓由来及李自成攻打襄城时视死如归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的耿氏义士

文‖应军

耿姓,是襄城的一大姓氏。

耿字,解释为从耳从火,两形合一,意表为大火燃烧时发出来的巨大响声。耿姓来源于商代君王祖丙,其都城在相地(今河南省内黄)。后迁至耿地(今河南河津东南20里的山王村),为避黄河水患搬至邢地而建立耿国。耿国立祖丙为耿姓先祖。公元前661年耿国被晋国灭掉。

耿国灭亡后,耿姓位于山西稷山的一支,因与洪洞县相邻,明朝移民时,先东迁登封,后,其中一家三口迁襄城,时间不清楚,只是记载说,“祖母率二男”,所说的二男,一个名字叫成,一个名字叫兴,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他们搬到河南襄城龙池铺西北安家。

龙池铺,即现在库庄乡的邮亭村。那个地方就是家谱上记的“城北五七里,相陵谷而居”之地。当时村名叫水牛村。因为人丁兴旺,“至四世,人众三百余口,治田产百十余顷,户籍四十,门第激泮者多”。激泮,指在学校读书。清朝的耿应张最出名。水牛耿应该是后人辨别各村耿姓人家的称谓。

正因为耿姓人家读书人比较多,所以他们对朝廷无比忠心。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明末,李自成攻打襄城时,耿氏出现了九位视死如归的义士。他们分别为:

第九世,震国,华国,光国。

第十世,应室、应晋、应斗。

第十一世,日章、日宣、日煜。

按家谱:

应室,字赞垣,庠生,相当于秀才,生于万历庚午年(1610),去世于康熙壬戌年(1683),享年73岁。

应晋:庠生,幼而聪慧,善记,能文章,以文行见称,祀忠义祠。

应斗,拔贡,任青田县知县。

日章,字君闇,庠生。

日宣,字望六,庠生。

日煜,生员。

光国,赠文林郎。

华国,崇祯己卯副榜,考授大理寺评事,著有《论语正易》,《周易辞》。

震国,举孝廉方正(举人),擢用知县,赠修职郎(八品)。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他们九位当中,最为显赫的是耿应室,家谱《文学耿先生传》中,说他“性端方,尚气节”,幼年学习非常卖力,经书之外的诸子百家都要阅览。因为特别有天赋,写起文章,操笔立就。参加“童子试,以第一人入庠(官办学校)”,各次选拔都有其名,虽然选拔上去的名额有限,未能成为佼佼者,可他从无怨气,一心一意继续努力。

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横扫河南。公元1642年2月14日,开始攻打襄城。耿应室率那些读书人跟随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固守襄城。坚守了五天五夜,箭射完,石用尽,最后,城墙西北角被攻陷。在接到汪乔年后撤命令后,他仍找碎石往敌人身上砸。被俘虏后,他骂不绝口。起义军要杀他,他竟毫不畏惧地说:“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我是贪生怕死的人吗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来,来,来,我把头伸给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你们!”

后来李自成感念其忠勇,就把耿应室鼻子耳朵割了下来,然后放了他。(李自成第二次攻占襄城中,他的一只眼被守军用箭射伤最终失明,对此段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李自成的眼是在襄城被射瞎的吗?)

满脸鲜血的耿应室回到家里,包扎完毕,稍歇,出门观看,只见到处都是烧杀抢掠。家人们都劝他一起出去避难,他开始并不想去,怎奈时局太乱,他不得不和一家人一起逃到太行山中的大水周村。虽居太行,他仍不忘朝廷和家乡父老,每每想起,即跪向北京叩头,转而向家乡施礼。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清朝一统,一家人回到乡里。这时,科举考试开始了,很多书生都开始奋发苦读,以求功名,看透世间百态的耿应室,不求利禄,只求平安。除读书会友外,便是游山、玩水或垂钓,直至终老,享年73岁。

其次,是耿应晋,据《文学康侯耿公传》叙述,当年,李自成攻打襄城时,他和那些绅士们一同请战,坚守城池而“尽夜不懈”。怎奈“敌众援寡,力不能支”,城被攻陷。他崇尚节义,不愿投降,趁机找一口井,跳了下去,寻死以表忠心。

真是命不该绝,他发现一根木头,遂扶着漂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听见上面有个穿着白衣服的人冲他喊道:“贼寇们走了,可以出来了。”他以为是家里人找他,就想办法出了井。可是外面并没有什么人,他就匆匆回家了。

正是这些人的事迹载入史册,对后人影响很大,加之耿姓人口兴旺,人才辈出,现在,耿姓在襄城也算是名门望族了。

用周易取名字耿姓女孩

【作者简介】应军,网名“首山望汝”,许昌市襄城县人,农民。爱好文史,数十年来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协襄城县文史委员会特聘为文史研究员,2017年当选襄城县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2484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