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

自討苦吃(自讨苦吃),◆謂自尋煩惱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自找困難。○[魯迅]《書信集‧致蕭軍》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其實《文學》和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我並無關係,不過因為有些人要它滅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實這是自討苦吃。”○[胡萬春]《生長在黃浦江邊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的人》:“但他看到這些女人急得像發瘋似的……他會這樣想:‘她們幹什麼要來自討苦吃呢?’”◆补证条目■谓自寻烦恼;自找困难。○明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且聞雲老多疑忌,諸姬曲房密户,重重封鎖……殷殷防護,日夜爲勞,是無知老賤自討苦吃者也。”○《镜花缘》第二七回:“老夫原知傳方是件好事,但一經通行,家中缺了養贍,豈非自討苦吃麽?”

自討(自讨),◆1.自我責罰;自請處分。○《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2.自招;自惹。如:自討沒趣。

戰討(战讨),◆征戰;討伐。○[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摺:“你則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戰討。”○[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摺:“我往常雄糾糾的陣面上相持,惡喑喑的沙場上戰討。”

遊討(游讨),◆指游覽探勝。○[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序:“[太極殿]眾君子,分司[洛城],自春涉秋,日有遊討。”

議討(议讨),◆商討。○[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可惜的就只是沒有邀請[徐懋庸]們來參加議討。”

夷討,◆诛杀;诛灭。○《三国志·魏志·周宣传》:“頃之,女賊鄭、姜遂俱夷討,以虵女子之祥,足非虵之所宜故也。”

訓討(训讨),◆訓練整治。○[康有為]等《上清帝第二書》:“蓋諸國並騁,無日不訓討軍實,國乃可立。”

尋討(寻讨),◆1.尋究探討。○[漢][袁紹]《與公孫瓚書》:“足下曾不尋討禍源,克心罪己。”○《北齊書‧儒林傳‧孫靈暉》:“日誦數千言,唯尋討[惠蔚]手錄章疏,不求師友。”○[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尋討,卻是無根本的學問。”◆2.尋找。○《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養娘入去,只沒尋討處,不見了小夫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五:“此必貪我頭上珠帽,若被他掠去,須難尋討。”◆补义条目■搜寻讨伐。○《三国志·吴志·孙坚传》:“乃以堅爲長沙太守……周朝、郭石亦帥徒衆起於零桂,與星相應,遂越境尋討,三郡肅然。”■补证条目■寻找。○唐道宣《续高僧传·智》:“俊朗通悟,儀止温恭,尋討名師,冀依出有。”

推討(推讨),◆推究探討。○《宋書‧志序》:“今以[班固]、[馬彪]二志,[晉][宋]《起居》,凡諸記註,悉加推討,隨條辨析,使悉該詳。”

通風討信(通风讨信),◆猶言通風報信。○[明][沈鯨]《雙珠記‧京邸敘親》:“宮城中不比民家,雖皇后貴妃,難與父母往來,況宮女禁閉在內,誰能通風討信。”

天討(天讨),◆上天的懲治。○《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後以王師征伐為“天討”,意謂稟承天意而行。○《後漢書‧光武帝紀贊》:“神旌乃顧,遞行天討。”○[唐][楊炯]《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魯][伯禽]始得征伐,[周穆王]遂行天討。”○《封神演義》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討,救民於水火。”○[清][陳夢雷]《題寧海將軍白沙受降圖》詩:“天討原無敵,王師自有真。”

討罪(讨罪),◆討伐罪人。○《左傳‧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唐][符載]《為劉尚書祭王員外文》:“因得討罪,誅其不義。”○[明][方孝孺]《凝命神寶頌序》:“是日,討罪之師,適來獻捷,王旅奮伐,逆黨大奔。”

討治(讨治),◆懲治。○《書‧皋陶謨》“天討有罪”[唐][孔穎達]疏:“天又討治有罪,使之絕惡。”○《藝文類聚》卷五六引[漢武帝]等《柏梁詩》:“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時。’[梁王]曰:‘驂駕駟馬從[梁]來’……大司農曰:‘陳粟萬碩楊以箕。’執金吾曰:‘徼道宮下隨討治。’”

討正(讨正),◆研討訂正。○[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景]([常景])討正科條,商榷古今,甚有倫序,見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宋][曾鞏]《授中書舍人謝啟》:“其於講求體要,討正典章,出獨斷之淵深,號積年之希闊。”

討帳(讨帐),◆亦作“討賬”。◆1.催還欠賬。○《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討帳,不覺三月有餘,三萬銀帳,都收完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這討帳的朋友要去尋他,他總給他一個不見。”○[樊增祥]《批胡老四呈詞》:“爾婿[樊順興]如果與[田三信]毫無首尾,豈能屢至[山西]討賬?”◆2.喻要求報答。○[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六章:“沒出息的幹部,不愛做教育工作,就向群眾討帳。我給你分了地,你還不響應我的號召嗎?”

討戰(讨战),◆1.挑戰;求戰。○[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摺:“[曹丞相]命[曹仁]為帥,[曹章]為前部先鋒,領十萬雄兵,前來討戰。”○《天雨花》第一回:“他見南朝英偉帥,出馬疆場討戰來。”◆2.征討。○《鍾馗捉鬼傳》第二回:“那年[吐蕃]作亂,[舒翰]令[安祿山]討戰,將我隨軍。”

討賊(讨贼),◆討伐賊寇。○《左傳‧宣公二年》:“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晉][潘岳]《西征賦》:“健[子嬰]之果決,敢討賊以紓禍。”○[明][楊繼盛]《請誅賊臣疏》:“況臣官居兵曹,以討賊為職;然賊不專於寇敵,凡有害於社稷人民者,均謂之賊。”

討責(讨责),◆見“討負”。

討原(讨原),◆見“討源”。

討羽(讨羽),◆雜羽。○《詩‧秦風‧小戎》“蒙伐有苑”[毛]傳:“蒙,討羽也。”○[鄭玄]箋:“討,雜也。畫雜羽之文於伐。”○[孔穎達]疏:“謂畫雜鳥之羽以為盾飾也。”

討幽(讨幽),◆尋訪幽雅勝境。○[清][王詒壽]《<復見心齋詩集>序》:“討幽彌旬,得句盈軸。”

討印(讨印),◆謂為了變白契為官契,請求在房地產文書上加蓋官印。○[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陞遷‧查稅契》:“至貧衿、衙役,例於即官、卸事時乞恩討印,亦宜酌從,以示加惠。”

討議(讨议),◆討論商議。○《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華胥]國王傳旨,命駙馬都尉[言寄華]討議退兵之策。”○[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第三章第二節:“而一部分之國民既有此意思,則以付諸討議,亦理所當然。”

討野火(讨野火),◆詈詞。找麻煩。多用於針對尋畔、耍無賴者。○《水滸傳》第二九回:“那婦人聽了道:‘這廝那裏喫醉了,來這裏討野火麼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你今日是聽了甚人攛掇,到此討野火吃?”○《說岳全傳》第三八回:“何處野賊,敢來這裏討野火吃?”

討要(讨要),◆索取;討還。○《歷史檔案》1984年第2期引[明][張守祖]《為官銀被借受累事呈文》:“今有[李武臣]等一向未還,負累卑職按月行利,佃陪還人。今債主一逐上門逼迫,討要無輳。如蒙呈乞追給償還債主,庶不虧累寒官施行。”○[清][鄭端]《政學錄‧改復過割》:“無論上門討要,地步無多,但登高鳴鑼,一里可知,何煩四境奔馳之苦。”○《鍾馗捉鬼傳》第五回:“人家勝了他的錢,一是一,二是二,並不要人家上門來討要。”○[樊增祥]《批權世彥呈詞》:“爾伯故後,豈無子嗣,何以此債歸爾討要?”

討信(讨信),◆打聽信息。○[明][高明]《琵琶記‧丞相教女》:“我做媒婆甚艱辛,尋趁;有個新郎要求親,最緊;咱們只得便忙奔,討信。”○《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你下次若來討信,不要早了,約莫申牌時分,有客沒客,老身把個實信與你。”○《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話說[沈大腳]問定了[王太太]的話,回家向丈夫說了。次日,[歸姑爺]來討信。”

討笑(讨笑),◆猶言惹人笑話。○《筆生花》第二回:“夫人幾句諛言語,說得那[賴氏]生歡始息嗔,欠體說聲真討笑,恁般豚犬豈成人!”

討小(讨小),◆娶小老婆。○《歧路燈》第九回:“更可笑者,不說娶妾,而曰討小;不說混戲旦,而曰打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龍光]道:‘他說他五十歲開外才討小的。’”[聶紺弩]《鄉下人的風趣》:“這句話卻引起了他的更離奇的趣話:‘他們討小也要等到秋天?’”

討喜歡(讨喜欢),◆惹人喜愛;受歡迎。○[張天翼]《春風》:“老師們跟前都圍着那些討喜歡的學生。”亦省作“討喜”。○《中國語文》1958年第11期:“在揚州話裏,‘討喜’這個詞兒不是‘沒有被大家采用’,而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形容詞,和‘討厭’一樣普通地使用着:這孩子真討喜!這鋼筆蠻討喜的!”○《十月》1982年第3期:“[馮表姐]長得俏麗,面孔原本就討喜,這粒黑痣,更添了幾分嫵媚。”

討喜(讨喜),◆見“討喜歡”。

討問(讨问),◆1.謂歷數其罪而討伐之。○[唐][柳宗元]《武岡銘序》:“皇帝下銅獸符,發[庸]、[蜀]、[荊]、[漢]、[南越]、[東甌]之師,四方討問。”○《舊唐書‧田承嗣傳》:“其為蓋在無赦,欲行討問,正厥刑書。”◆2.索討究問。○《大馬扁》第二回:“但他如此無賴,正如財到光棍手,問他亦是無用,落得強做人情,便不再討問。”

討亡(讨亡),◆謂搜索亡命之徒。○[明][湯顯祖]《遂昌新作土城碑》:“旁邑逋連,伏莽攸興,蒐慝討亡,憯莫勝懲。”

討頭(讨头),◆1.尋究頭緒。○《朱子語類》卷一○六:“一旬之內,有未了事,一齊都要了。大抵做官,須是令自家常閑,吏胥常忙,方得。若是自家被文字來叢了,討頭不見,吏胥便來作弊。”○《朱子語類》卷七三:“﹝《易‧小過》﹞‘九四……弗過遇之’一句曉不得,所以下兩句都沒討頭處。”◆2.指聚賭抽頭。○《水滸傳》第三八回:“討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裏面。”

討索(讨索),◆1.研求。◆2.索取。○《歧路燈》第四六回:“[王中]也不敢問[老賈]討索的是何款項。”○[鄭觀應]《盛世危言‧公法》:“至所犯之事,或置而不論,或諒而概免,或執義討索賠償,均無不可。”○[茅盾]《子夜》四:“現在看見[費小鬍子]竟掮着‘三先生’的牌頭來上門討索,[曾滄海]覺得非懲他一下不可了。”

討死(讨死),◆謂自己找死。多用為斥責之詞。○《水滸傳》第十九回:“我也不來你城裏借糧,你也休要來我這村中討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美人微笑道:‘真天子自在[湖][湘]之間,與他甚麼相干?他自要討死吃,故如此猖狂,不日就擒了,不足為慮。’”[明][王錂]《尋親記‧懲惡》:“你這狗才,我起初饒了你,怎麼轉來又捱我一捱?你來討死![宋清],與我鎖了。”

討說(讨说),◆猶討論。○[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故學者終日討說答問,呻吟習復,應對進退,掬溜播灑,則罷憊而廢亂,故有‘息焉游焉’之說。”一本作“討論”。參見“討論”。

討順風(讨顺风),◆指舊時船家於出航前祭神以求一路順風。○《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梢公對伙計說:‘你帶好纜,放下二錨,照顧好了客人。我家去一頭。’那[台州]差人笑着說道:‘你是討順風去了。’那梢公也就嘻嘻的笑着去了。”

討順(讨顺),◆舊時理門(一種形式似宗教的禁煙酒組織)中的陳規之一。即人們加入組織後,每逢朔望兩日向老師傅進獻香儀以求賜福、保平安。○《冷眼觀》第二三回:“這討順的日期,卻是大家都攢在一處,或十個人一班,或二十個人一排,個個都一隻手捧着香儀,一隻手打着單稽者,對着那老師傅致頌詞道:‘討老師傅的順。’老師傅便派人先將各人手裏的香儀挨一挨二的收下後,一隻手扯着偏衫,一隻手舉起和尚袖子,向眾人一揮答道:‘你們都順遂了,你們都造化了。’這個名字,就叫做討順。是我們理門裏每逢朔望萬不可少的規矩。”

討試(讨试),◆猶考查。○[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製作,多非機杼,遂設讌言,面相討試。”○《周書‧姚僧垣傳》:“[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

討是尋非(讨是寻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明][無名氏]《白兔記‧訴獵》:“哥嫂每夜裏巡更不睡,討是尋非。哥嫂他那裏昧己瞞心,料想蒼天不負虧。”

討示(讨示),◆猶請示。○[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酬答書札》:“如鄰邑同寅,鄰紳遠友,差人投書,著柬房置簿,挨次登號,先具稟單討示。”

討勝(讨胜),◆探游勝跡美景。○[元][朱德潤]《游江陰三山記》:“若[吳]之[靈岩],[常]之[惠山],迨不過是,惜不得與[德彙]同為尋幽討勝之辭而品題之。”○[明][黃周星]《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縹緲峰放歌》:“我來終是苦驕陽,搜奇討勝空彷徨。”○[清][顧祿]《清嘉錄‧游春玩景》:“亭觀臺榭,妝點一新,尋芳討勝之子,極意留連。”

討生活(讨生活),◆尋求生路;過活。○[清][李調元]《誥授中憲大夫永定河道韞山陳公墓志銘》:“公忽謂余曰:‘吾父母春秋高,急須祿仕,大丈夫要當赤手博功名,安能從文字間討生活乎?’”[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陶篁村》:“﹝[梁山舟]﹞學士謂先生曰:‘此中須丹壁垣墉,吾與子黃土穨牆,復從何處討生活耶?’”[聞一多]《給臧克家先生》:“在你所常詛咒的那故紙堆內討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種,正如故紙堆中可討的生活也不限於一種。”

討生(讨生),◆1.謀生活。○[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阿興]被派下山來,挑着兩隻破籮筐裝扮成一個游走討生的修桶匠。”◆2.乞求活命。○[伯鈞][世博]《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葉名琛評價管見》三:“[葉名琛]被俘以後,一直到囚禁中死去,沒有屈膝討生,至死‘雙目炯炯,怒容未息’,他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

討賞(讨赏),◆請求賞賜;乞求恩賜。○[明][孟稱舜]《死裏逃生》第四齣:“[楊爺]把兩個和尚已殺了,我們拿了衣巾去討賞。”○[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盧溝橋》:“﹝[盧溝橋]﹞關上見箱籠稍多,任意討賞。”○[申躍中]《一盞抗旱燈下》:“這不是向大自然討賞是什麼?”

討殺(讨杀),◆誅殺。○[唐][柳宗元]《童區寄傳》:“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宋][王安石]《與王子醇書》之三:“武人多欲以討殺取功為事,誠如此而不禁,則一方憂未艾也。”

討人(讨人),◆1.討教別人。○《景德傳燈錄‧泰欽禪師》:“僧問:‘如何是雙林境?’師曰:‘畫也不成。’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且去。’又曰:‘境也未識且討人。’”◆2.索要人。○[清][李漁]《意中緣‧悟詐》:“這等老丈回去,只問[是空]討人就是了。”○[張楚琨]《憶流亡中的郁達夫》:“憲兵隊長聽了大發脾氣,用日本語罵起來:‘馬鹿,你們敢來討人!’”◆3.方言。舊指被妓院買進當妓女的姑娘。○《海上花列傳》第四五回:“我是耐個‘討人’呀!贖勿贖末隨耐個便。”○《官場現形記》第八回:“耐勿要管俚先生、小姐,賣撥勒人家,或者是押帳,有仔管頭,自家做勿動主,才叫做‘討人’身體格。”○[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續編‧綴玉軒雜綴》:“你們要原諒他,他此刻不是自由身體了,就像[上海]堂子裏的姑娘‘討人’(養女的別名)身體一般,不自由己作主。”

討取(讨取),◆索取。○《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一一發付之後,那裏還敢向欽差大人手裏討取。”○[魯迅]《書信集‧致韓白羅》:“現在又在去信討取大著作上的木刻插圖,但有沒有不可知。”

討求(讨求),◆1.探討。○[南朝][宋][顏延之]《又釋何衡陽書》:“歌誦聖世,足為繁聲,討求道義,未是要說耳。”○《明史‧張居正傳》:“日討求國家典故,[徐階]輩皆器重之。”◆2.尋求,尋覓。○[郭沫若]《文藝論集‧批評與夢》:“但是杜鵑也還嚶嚶啼血去討求他的愛人,我們也不妨在此來學學鳥叫吧。”

討秋(讨秋),◆謂秋游探勝。○[清][黃景仁]《李繡川招集廣住庵看桂並贈叢輝上人》詩:“捨宅空傳異姓王,討秋今讓客清狂。”○[清][黃景仁]《偕王秋塍張鶴柴訪菊法源寺》詩:“懊惱心情薄醉宜,討秋剛趁晚涼時。”

討親(讨亲),◆娶親。○[王西彥]《古屋》第三部四:“如果不給他討親,不過是個光棍,他的痛苦倒會少一些。”

討情(讨情),◆求情;告饒。○[明][湯顯祖]《南柯記‧情盡》:“你說識破他是螻蟻,那討情來,怎麼又是這般纏戀。”○《紅樓夢》第七回:“近日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叫女人來討情。”○《小說選刊》1981年第8期:“[德祥]最先看到的是一副討情的笑臉。”

討錢(讨钱),◆要錢;討帳。○《晉書‧衛恒傳》:“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今日賤妾寧家,恩王責取原錢,一時無措,只得問他討錢還府中。”○《水滸傳》第一一○回:“那漢子便道:‘俺自和他有帳討錢,于你甚事!’”[蕭乾]《矛盾交響曲》:“聾子還是低首用帽子討錢。”

討氣絕(讨气绝),◆即討絕單。○《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一片聲喝打,方才低低說:‘大爺差[譚令史]來討氣絕,已拿向後邊去了。’”○《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徐爺]大怒,便將憲票一幅,寫下[姚大]名字,發去[當塗縣],打一百討氣絕繳。”

討氣(讨气),◆惹氣;引人生氣。○《何典》第五回:“過了幾時,愈加老眉老眼向雌鬼要起錢來;沒得與他,反要做面做嘴的尋孔討氣。”○《冷眼觀》第十八回:“及至拆開來一瞧,唉!那有什麼委札呢?原來是訃聞,同夾着一封信!討氣,討氣!”[蔣光慈]《鄉情》:“你這黃牛,你不要討氣,你,是一個轎夫的兒子。”

討破(讨破),◆攻破,擊敗。○《後漢書‧章帝紀》:“[荊][豫]諸郡兵討破[武陵]、[漊中]叛[蠻]。”○《晉書‧劉牢之傳》:“[恭]使[牢之]討破[王廞],以[牢之]領[晉陵]太守。”○《魏書‧太祖紀》:“夏四月,前[清河]太守[傅世]聚黨千餘家,自號撫軍將軍。五月癸亥,征虜將軍[庾岳]討破之。”

討平(讨平),◆討伐平定。○《後漢書‧盧植傳》:“及車騎將軍[皇甫嵩]討平黃巾,盛稱[植]行師方略。”○《三國志‧吳志‧鍾離牧傳》:“會[建安]、[鄱陽]、[新都]三郡山民作亂,出[牧]為監軍使者,討平之。”○《水滸傳》第一○八回:“[宛州]、[山南]兩處所屬未克州縣,[陳安撫]、[侯參謀]授方略與[羅戩]及[林沖]、[花榮]等,俱各討平。”○[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惟其後討平[方臘],則各本悉同。”

討年(讨年),◆指饑民春節前後討飯度荒。○[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六:“今天是我特地同[懷仁]來商議討年的事。一到年跟前,他挑擔子,我打花鼓,吃飯是一口鍋,睡覺是一個稻草鋪,這不就合在一起了。”

討逆(讨逆),◆討伐叛逆。○《晉書‧楚隱王瑋傳》:“助順討逆,天所福也。”○[明]徐光啟《大征策》:“所患因循苟安,無討逆之志,浸啟戎心,未可測耳。”評彈《再生緣》第四十回:“討逆怎樣勝利,詳細奏來,再行升賞。”

討命(讨命),◆1.索賠人命。○[元][柯丹丘]《荊釵記‧受釵》:“若餓死我家女兒,要與[老許]討命。”○《清夜鐘》第八回:“我因你等年小,我出身討命,怕為他謀害,連你們不保,故此含忍。”○[清][李漁]《奈何天‧巧怖》:“那個姓[周]的被你逼死了,我是來替他討命的。”◆2.乞求饒命。○《鍾馗捉鬼傳》第九回:“一個個逡巡出來,一齊跪下討命。”

討面皮(讨面皮),◆賣面子求情。○《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待文書有了,那京中使用,我自去與人討面皮。”

討沒意思(讨没意思),◆猶言討沒趣。○《紅樓夢》第七四回:“如今把這事靠後,且把太太打發了去要緊,寧可咱們短些,別又討沒意思。”

討論(讨论),◆1.謂探討研究並加以評論。○《書序》:“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孔穎達]疏:“又討整論理此三《墳》五《典》并[三代]之書也。”○《晉書‧司馬彪傳》:“[彪]乃討論眾書,綴其所聞,起于[世祖],終于[孝獻],編年二百,錄世十二,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漢書》。”○[宋][文同]《謝復官表》:“臣愈當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討論,庶備驅使。”◆2.謂共同商討辯論。○《南史‧儒林傳‧顧越》:“弱冠游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唐][羅隱]《題玄同先生草堂》詩之三:“常時憶討論,歷歷事猶存。”○[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學藝術提高,應該經常有一些關於藝術問題的自由討論。”

討亂(讨乱),◆1.討伐叛亂。○《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紹]遣將攻之,連年不能拔”[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袁紹]與[瓚]書曰:‘孤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之以討亂之誓,愛過[夷][叔],分著丹青。’”[唐][李德裕]《論劉稹狀‧附太原狀》:“望賜[李石]詔,且令身赴行營,於側近徵兵討亂。”◆2.治理亂政。○[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討亂,以之治善則暴。”○[劉炳]注:“亂民桀逆,非威不服。”

討力(讨力),◆1.得力;起作用。○[清][張履祥]《農書‧運田地法》:“惟未春先下壅,令肥氣浸灌土中,一行根,便討力,桑眼飽綻,個個有頭,葉必倍多。”◆2.謂尋求助力。○《何典》第五回:“反要挖出肉裏錢去大擲大賭的輸落,盡要向我一隻釘上討力。”

討理(讨理),◆治理。○[章炳麟]《<國學會會刊>宣言》:“余去歲游[宛平],見其儲藏之富,宮牆之美,赫然為[中國]冠弁。唯教師亦信有佳者,苦於熏蕕雜糅,不可討理。惜夫聖智之業而為[跖]者資焉。”

討冷飯吃(讨冷饭吃),◆比喻向別人乞求。○《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潘姥姥]道:‘賊作死的短壽命,我怎的外合裏差?我來你家討冷飯吃?教你恁頓捽我!’”○《金瓶梅詞話》第七八回:“敢是俺那冤家……他就扛的我失了色。今早是姐姐你看着,我來你家討冷飯吃來了,你下老實那等扛我!”

討類知原(讨类知原),◆謂通過類比而探知淵源。○[章炳麟]《與簡竹居書》:“僕聞之:《尚書》、《春秋》,左右史所記錄,學者治之,宜與《史記》、《漢書》等視,稽其典禮,明其行事,令後生得以討類知原,無忘國故,斯其要也。”

討類(讨类),◆謂屬於應該討伐的一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文子]言於[晉侯]曰:‘[晉]為盟主,諸侯或相侵也,則討而使歸其地,今[烏餘]之邑,皆討類也。’”[杜預]注:“言於比類宜見討。”○[楊伯峻]注:“皆侵奪而來,在討伐之列。”

討來(讨来),◆蒙古語。指兔。

討口子(讨口子),◆乞丐。○《人民文學》1980年第4期:“這裏漫山白銀,社員反倒成了討口子。”○《劇本》1981年第2期:“我輩窮戲班子,兩個肩頭搭一個嘴巴,叫花子貶了討口子在,又何懼捨命陪君子呢?”

討口牙(讨口牙),◆吵嘴,惹口舌。○《醒世姻緣傳》第三六回:“只要自己嫁人,還要忍了心說那兒子忤逆,媳婦不賢,尋事討口牙,家裏嚷罵。”

討口(讨口),◆方言。討飯。○[郭沫若]《棠棣之花》第四幕:“你如果死了,我就到外鄉去討口,也不要緊。”○[艾蕪]《石青嫂子》:“媽,沒法子守住你,我只有帶起你的孫兒孫女出去討口了。”○[克非]《春潮急》十:“我沒有辦法,只好到[太平鎮]去討口,從早到黑,大街小巷,奔走不停,求人家給一碗半碗冷飯吃。”

討開點(讨开点),◆方言。分得一點。○[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有便宜大家討開點,沒事。”

討絕單(讨绝单),◆索要絕單。謂非法殺害犯人。絕單,獄吏向主管州縣官報告在押犯人身死氣絕的單子。○《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你悄地對那徒弟說:‘……若稍遲幾日,就討絕單了。’”亦省作“討絕”。○[清][陳濟生]《再生紀略》:“又傳偽令毀外羅城,各偽將府中犯官夾而未死及贓未完者,俱着賊兵討絕。”

討絕(讨绝),◆見“討絕單”。

討酒錢(讨酒钱),◆索取小費。○《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兩個騾夫再不說他閑下一頭騾子,他還是不住的左支腳錢,右討酒錢。”○《負曝閑談》第五回:“船上伙計來討酒錢,管家只給他兩角錢,船上伙計摜在地下不要。”

討教(讨教),◆猶請教。○[清][秋瑾]《精衛石彈詞》第二回:“可同姊到汝房間,討教姊姊書和史。”評彈《再生緣》第二回:“就是要和老兄徹夜長談,討教文才武藝。”○[蕭乾]《鳳凰坡上》:“一見到外地來實習的農校學生,他就湊過去向他們討教飼養管理的知識。”

討集(讨集),◆搜集。○[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唐明皇]以諸王從學,召[集賢院]學士[徐堅]等討集故事,兼前世文辭,撰《初學記》。”

討歡(讨欢),◆猶討喜。○《筆生花》第二回:“向來執爨[春花]女,偷嘴搬唇不討歡。”

討話(讨话),◆聽消息,聽回話。○《金瓶梅詞話》第七六回:“婆子道:‘老九在前邊伺候着哩,明日叫他來討話罷。’”○《金瓶梅詞話》第七六回:“[玳安]道:‘你老人家去,我知道,等俺爹來家我就稟。’[何九]道:‘[安哥],我明日早來討話罷。’”

討好(讨好),◆1.奉承拍馬,獻殷勤,以求得他人好感。○《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同僚官又在縣主面上討好,各備筵席款待。”○《紅樓夢》第九回:“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清][秋瑾]《精衛石彈詞》第五回:“可笑討好無處討,祗落得[長門]冷落作幽囚。”○[老舍]《四世同堂》十五:“像隻格外討好的狗似的,總在人多的地方搖擺尾巴。”◆2.取得好效果。○《老殘游記》第十三回:“他為自小兒沒受過這個折蹬,所以就種種的不討好。”○[郭沫若]《屈原賦今譯<天問>解題》:“翻譯是非常困難的,很不容易討好。”

討海(讨海),◆徵取外貿稅收。○[宋][陳造]《定海》詩:“宦廨鹽煙外,居人雜賈胡,聽言須畫字,討海倚輸租。”○[宋][陳造]《定海甲寅口號》之三:“已抄口數報隅官,歲後朝餔定不難。且願眼前彊健在,趁坊討海過冬寒。”

討還(讨还),◆謂要回欠下的錢、東西等。○《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道:‘小夫人與我十文金錢,想是教你來討還?’”如:討還血債。

討關(讨关),◆求關卡或攔路者讓路放行。常用賄賂的方式。○[清][蔣士銓]《空谷香‧哄箋》:“爛熟河邊扯縴路,[揚州]一直到[張灣],黃旗高挂將人罵,帶貨全憑替討關。”○《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所喜列位都是些仗義疏財的豪客,與那尋常之輩不同,因此付我這張彈弓作一個討關的憑據。”

討功(讨功),◆邀功。○[清][陳天華]《猛回頭》:“那人家的子孫,若是有一半倒要幫這個強盜,把自己的親兄弟殺害了,到那強盜處討功,這還算得一個人呢?”○《文匯月刊》1984年第9期:“另一位青年飛步去接,(鴨蛋)剛好滾在他的手裏,他嘻笑着向胖子討功。”

討負(讨负),◆討債。○[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冤獄》:“鄰人出討負,被殺於野。”一本作“討責”。責,“債”的古字。

討服(讨服),◆征服。○[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仗朝廷威靈,討服[橫山]界近蕃,以遏外患。”

討分上(讨分上),◆賣面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初授官的人,礙了體面,怎好就與妓家討分上脫籍?”

討飯(讨饭),◆1.行乞;要飯。○[宋][陳造]《吟詩自笑》:“投荒忍死經人鮓,討飯充腸上[岳陽]。”○《紅樓夢》第六七回:“姓[張],叫什麼[張華],如今窮的待好討飯。”○[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六:“怪不得人常說,討飯三年,官都怕做,你看你懶到什麼樣子,吃飯碗都怕洗。”◆2.要求把飯端來。○《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又嫌杯小,問酒保討個大碗,連吃了幾壺,然後討飯。”

討度(讨度),◆衡量揣度。○[唐][柳宗元]《答貢士蕭纂欲相師書》:“俯用討度,不自謂宜,顧視何德而克堪哉。”

討定(讨定),◆1.討伐平定。○《魏書‧李長仁傳》:“﹝[李長仁]﹞又從[尉元]討定南境,賜爵[延陵男]。”○《魏書‧尒朱榮傳》:“尋屬[肅宗]崩,事出倉卒。○[榮]聞之大怒,謂[鄭儼]、[徐紇]為之,與[元天穆]等密議稱兵入匡朝廷,討定之。”◆2.議定。○[金][無名氏]《大金集禮‧帝號下‧大定七年冊禮》:“[大定]二年七月,禮官討定,將來奉安祫享後,群臣當詣東上閤門奉表,請增上尊號。”

討打(讨打),◆謂自招挨打。○[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摺:“你這小賤人還不趕他出去,要討打哩。”○[明][凌濛初]《北紅拂》第三齣:“[凈:]俺家三郎拳頭重,略有些不是,一拳便打個倒栽蔥。而今換了這個官人,不知拳頭輕重如何。請先打一拳試試看。[丑:]怎的討打?”○《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想他那討打的原故,不過為着書房的功課起見。”

討春(讨春),◆1.游春,探春。○[唐][陸龜蒙]有《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襲美》詩。○[清][錢謙益]《贈陸墓邵叟是僧彌之父》詩:“忙為市南行藥去,閒從城北討春還。”○[清][黃景仁]《廣陵雜詩》:“討春何限好,其奈晚秋何!”◆2.算命,打卦。○《西游記》第九回:“龍王道:‘有,有,有!但是一個掉嘴口討春的先生。’”

討除(讨除),◆討伐芟除。○《舊唐書‧李絳傳》:“及[鎮州]節度使[王士真]死,朝廷將用兵討除,[絳]深陳以為未可。”○[宋][范仲淹]《上呂相公書》:“如未克勝,賊勢不衰,縱入討除,豈肯逃散。”○[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七》:“況[元]之遺孽尚在朔漠,[明玉珍]在[蜀],[梁王]在[雲南],方事討除,未遑遠略。”

討吃鬼(讨吃鬼),◆1.民間傳說中專事乞討的鬼。○《鍾馗捉鬼傳》第五回:“這[討吃鬼]拿了打狗棍撲上前來,[鍾馗]大喊一聲,如響雷一般,嚇得[討吃鬼]骨軟筋酥,丟下棍飛走。”◆2.用為對乞丐的詈詞。○[胡尚如]《一個佃戶的自述》:“看你這個鱉形,就是個討吃鬼架子。”

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

討吃(讨吃),◆亦作“討喫”。◆向人要飯食吃;討飯。○[明]徐渭《四聲猿‧漁陽三弄》:“他若討喫麼,你與他幾塊歪剌。”○《鍾馗捉鬼傳》第五回:“一日,正在街上討吃,只聽得一聲高叫,兩個鬼定睛一看,乃是[叫街鬼]。”○《兒女英雄傳》第三回:“為的是有一等人往往的就扮作討吃的花子,串店的妓女,喬妝打扮的來給強盜作眼線。”

討差(讨差),◆請求差使。○《寒徹骨》第三回:“門生明日即當討差南還,為老師執柯。”

討彩(讨彩),◆博得喝采。○[孫犁]《白洋淀紀事‧村歌上篇》:“兩個人一上臺,真是越唱嗓子越亮越高,演的越來越討彩。”

討本(讨本),◆探討本源。○[唐][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公志堅慮精,神勇識澈,藝必討本,學皆睹奧。”○[遼][智光]《<新修龍龕手鑒>序》:“尋源討本,備載於《埤蒼》、《廣蒼》。”

討暴(讨暴),◆討伐、懲治暴亂。○《淮南子‧本經訓》:“故兵者所以討暴,非所以為暴也。”○[高誘]注:“言兵討人之暴亂,非所以自為暴亂也。”○《三國志‧魏志‧呂虔傳》:“卿在郡以來,禽姦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

討保(讨保),◆找人作保。○[明][邊大綬]《虎口餘生記》:“闔邑父老討保,長兄始得來一見。”○《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珍哥],[武城縣]監禁;[晁源],討保納贖。”○[王汶石]《土屋裏的生活》三:“這該叫我怎說呢!莫非要我討保具結不成?”

聲罪致討(声罪致讨),◆宣布對方的罪行而進行討伐。語本《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鍾鼓,聲其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韋昭]注:“以聲張其罪。”○《三國演義》第二二回:“[郭圖]進曰:‘以明公大義伐[操],必須數[操]之惡,馳檄各郡,聲罪致討,然後名正言順。’”◆补证条目■宣布对方的罪行而进行讨伐。○语本《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備鍾鼓,聲其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韦昭注:“以聲張其罪。”○宋朱熹《答魏元履》之二:“善用權者,正不如此。若聲罪致討,以義取之,乃是用權之善。”○明吴廷翰《甕记·李嗣源》:“主既被弑,所宜聲罪致討,取郭從謙而屍之,以泄衆憤,而乃寂若無聞,徑入洛陽,止於私第,罪之四也。”

聲討(声讨),◆1.譴責罪行,加以討伐。○《清史稿‧安和親王岳樂傳》:“以[三桂]悖逆反覆,將募兵聲討,[三桂]死,乃止。”○[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八章第一節:“次年三月,北府兵將領[劉裕]、[劉毅]、[何無忌]等從[京口]、[廣陵]起兵,聲討[桓玄]。”◆2.指公開譴責(敵人的罪行)。○《朱元璋傳》第三章二:“[朱元璋]竟然站在他所反對的[元]朝政府立場聲討敵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這一方面實在舉不出[張士誠]什麼罪狀。”

赖姓带韵字男孩取名字

商討(商讨),◆商量討論。○[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三之十八:“他們受到家庭環境的薰染,自修有典籍,教養有父兄,商討切磋有師友。”○[王西彥]《古屋》第四部七:“他們經過集體商討,決定種大紅袍花生。”

取討(取讨),◆索取;討。○[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摺:“﹝此女﹞先與[豫章]太守[張尚之]為侍兒,後來[牛太守]往[豫章]經過,取討為義女。”○[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自[隆宗門]外朝東者,曰司禮監經廠直房,日用紙劄書箱皆貯於此,候御前取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殷氏]承當了供養公婆,初時也還像樣,漸漸半年三個月,要茶不茶,要飯不飯。兩人受淡不過,有時只得開口,勉強取討得些。”

平討(平讨),◆討伐平定。○[漢][袁紹]《與公孫瓚書》:“前以[西山]陸梁,出兵平討,會[麴義]餘殘,畏誅逃命。”

命討(命讨),◆下令討伐。○[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成周]之征誅,猶之[唐][虞]之命討也,事功之蹟俱化矣。”

論討(论讨),◆討論。○《北齊書‧魏收傳》:“時論既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詔[收]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閻立本》:“論討墳典,商略前載。”○[宋][蘇軾]《延和殿奏新樂賦》:“時惟帝俞,眷茲元老,雖退身而安逸,未忘心於論討。”

領討(领讨),◆猶領取。○[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牙牌:內官監題本於內承應庫領討,象牙製造,每陞奉御或長隨,即給一面。”

課堂討論(课堂讨论),◆學校教學方式之一。由教師提出討論課題,指定參考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鑽研,在課堂上討論,然後做出結論。

精討(精讨),◆細心研究。○[南朝][梁簡文帝]《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書》:“《陽春》高而不和,妙聲絕而不尋,竟不精討錙銖,覈量文質,有異巧心,終愧妍手。”○[清][唐孫華]《聞野弟貽眼鏡十六韻》:“晚研心尚在,精討力難勝。”

進討(进讨),◆進攻討伐。○《後漢書‧耿弇傳》:“因詔[弇]進討[張步]。”○《三國演義》第二回:“於是三人連夜引軍來投[朱俊],[俊]待之甚厚,合兵一處,進討[張寶]。”○[清][魏源]《聖武記》卷二:“上乃命[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赴[浙]進討。”

講討(讲讨),◆講習研究。○[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春秋書》:“未及講討,會先生病,時聞要論,嘗以易教誨見寵。”

簡討(简讨),◆[明]代翰林院史官名。本作“檢討”。避[崇禎]帝諱改。○[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四‧劍俠》:“[日照][李洗馬],聞之[望江][龍簡討]云。”

國討(国讨),◆國家的討伐或聲討。○[唐][李白]《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詩:“[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明][陳子龍]《名教勵世首務論》:“偷生之臣,罪尤深重,若不大彰國討,稍引嚴條,則為君者何其苦?為臣者何其樂?”

公討(公讨),◆公開揭露聲討。○[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亂的揭帖,公討其罪。”

惡討(恶讨),◆強行索討。○[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每次都是和你們客客氣氣的,你們不要逼得我不能不放了面孔來惡討!”

電討(电讨),◆比喻以強兵討伐。○《周書‧崔謙傳》:“同心協力,電討不庭。”

出討(出讨),◆出外討伐。○《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詔[營州]都督[張儉]等發[幽][營]兵及[契丹]、[奚]、[靺鞨]等出討。”

吃力不討好(吃力不讨好),◆亦作“喫力不討好”。◆費力而得不到好效果。○[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十:“每見今人知集中詩缺某體,故晚年必補作此體,以補其數,往往喫力而不討好。”○[瞿秋白]《亂彈‧畫狗罷》:“這固然是偷巧的辦法,然而也是常常容易吃力不討好的。”

參討(参讨),◆猶探討。○[宋][李發先]《<游宦紀聞>跋》:“﹝太史[遷]﹞訪[齊][魯]之舊蹟,過[梁][楚]之故地,然後採摭異聞,參討往事,而大放於史筆間,至今史官宗信。”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810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