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

文:师华、杨峰

过去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的中国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基层社会是一个乡绅社会。乡绅处于国家与基层社会广大民众之间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是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乡绅治理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一种治理方式,在促进基层自治、发展公益事业、繁荣乡村文化、凝聚乡村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原来的息县吕前楼村,吕家的长辈们,就是被尊重的乡绅,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他们文化传家,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家族。

据《中华吕姓淮滨志》记载,今吕前楼吕氏,来始祖吕海、吕灿兄弟二人。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他们于明朝前期由山东聊城枣林庄迁居到河南光州息县邓湾里茶塘湾,即今天的淮滨县台头乡吕大营村。吕氏兄弟耕读传家,迄今已五百余年。

罗山黎世序的女儿嫁入吕家,是吕氏家族的一件大事,是至今常常被说起的记忆。黎世序(1772—1824年),字景和,号湛溪,罗山人,清朝大臣。嘉庆元年进士,授江西星子知县,调南昌。擢江苏镇江知府。十六年,迁淮海道。与河督陈凤翔争堵倪家滩漫口,由是知名。道光元年,加太子少保。四年,卒於官,优诏褒恤,加尚书衔,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列传一百四十七》即为“黎世序”传。传曰:“自乾隆季年,河官习为奢侈,帑多中饱,浸至无岁不决;又以漕运牵掣,当其事者,无不蹶败。世序澹泊宁静,一湔靡俗。任事十三年,独以恩礼终焉。”

据《中华吕姓淮滨志》记载,黎世序的女儿黎氏1814年出生于光州城。其父去世后,咸丰帝念其治水有功,御赐黎氏“育女干天下”,在民间被俗称为“干皇姑”。1988年12月淮滨县政协出版的《淮滨文史》第三辑中,收录有一篇署名作者吕责已的《干皇姑——黎氏诗词》就记录了这一史实:

黎氏简介:黎氏,无功名。出身于咸丰年间的官宦之家。其父因治水显绩,官居总河道。祖居现罗山五里店辖区。小时就读私塾,后与现淮滨县台头乡吕前楼村,清时举人吕润的儿子吕橿结婚。中年时期,因家势日衰,故对当世所怀,写些诗词,教育儿孙。

庭思

(词一首)独坐良庭幽雅,庭前花鸟奇观,许多春色满栏杆,正与蟾宫同伴。天地文章鸟,古今事业多端,鸡呜熟默夜窗寒,读不尽前朝后汉。

(诗二首)丹风来仪大地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人间好事为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见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观。

自来始祖吕海第十二世吕润,清嘉庆庚申年举人,其三子吕橿公(十三世)娶黎氏为妻。十五世吕笃生(号荫培)有三个儿子:长子吕玉璜(号慈泉),次子吕玉琛(号慕韩),三子吕玉琦(号养吾)。吕淑源就是长子吕慈泉与夫人孙氏(孙太君)的长女,是吕橿和黎氏的第4代孙女。

潢川县政协1987年出版的《光州文史资料》第四辑中,收录的《民国时期豫皖边境的佛教活动》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回忆:

“金华堂”的活动是每天晨昏和中午三次诵经。信徒们净手焚香,跪于蒲团之上,在木鱼声中诵念经文。他们按照佛教教义,保障信仰自由,不拉不逼,广开善门,广结善缘;修身养性,普爱众生;敬惜字纸,放生施茶,济贫恤孤,修桥补路;和平待人,真诚处世。这些看起来是普通的事情,但在朴素、善良、正直的农民中,确实引起了共鸣。因此不仅农民要求入会,连农村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参加。其中,参加“金华堂”活动的有:

李文典,士绅,清末秀才,住李空村;

徐广忠,士绅,清末监生,住李空村;

刘攀瑞,北京大学甲骨文教授,曾留学日本,住距踅孜四公里的刘套楼村;

刘书瑞,刘攀瑞之弟,南京金陵大学甲骨文教授,曾留学日本,亦住刘套楼村;

刘继唐,刘攀瑞之父,清末举人,擅长诗词;

吕慈泉,息县县参议员,住吕前楼村,刘继唐之门徒,师徒之间常有诗词唱和;

徐希亭,潢川淮南中学教师,住固始仙庄集(现名张庄,属淮滨县);

谢少香,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住阜阳芦楼谢小湾子。

金华堂最盛时期,影响到安徽的阜阳、临泉,河南的潢川、息县、固始等广大地区。信仰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既有荷锄扶犁的劳动者,也有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极盛时信徒有三千余人。

通过这段回忆,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民国时期,吕慈泉先生笃信佛教、是息县参议员;住息县吕前楼村;刘继唐是他的老师,并且师徒之间常有诗词唱和;刘继唐又是刘攀瑞之父;刘攀瑞,北京大学甲骨文教授,住距踅孜四公里的刘套楼村。

吕慈泉的老师刘继唐(应为刘际堂)擅长诗词,可惜存世稀少,难得有辽海出版社的马千里先生介绍了刘老刊发在1934年12月10日《河南大学校刊》中的一首诗,从该诗可以了解刘老诗词文字的老到,亦可了解,他对潢川城是熟悉的,经常往来于潢川城(“寻诗驴背频来此”)和家乡之间的。

和章献子同学潢桥篇(息县际堂老人)

——桥跨潢川河上,连贯南北二城,交通之孔道也。

谁造长桥架远空,恍看龙卧起波中。

暮砧两岸秋声急,春柳千条日气融。

巨浪打成凭约束,万民得路足交通。

寻诗驴背频来此,银海何须待雪风。

诗文后,附“编者按”云:“诗为本校刘盼遂教授之尊翁际堂先生,路过潢川,睹物感怀,遥和章氏之作,诗意高古,用字简练,足称大家,亟刊载如上。以为嗜诗者共赏焉。”

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

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

这个回忆里的刘攀瑞正是国学大师刘盼遂。刘盼遂(1896—1966年),名铭志,字盼遂,息县刘套楼村(今划归淮滨县芦集乡)人。早年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刘盼遂先生秉性笃厚,与人为善,总爱谈别人之长,而不道别人之短;他一生淡泊质朴,痴于藏书,有活字典之称;他历史清白,“政治上没有一点渣儿”,并且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就这样一位可敬的学者,1966年8月30日,与妻子同日被红卫兵批斗致死。王力先生在“文革”后吟诗悼念:“博学宏词属老成,醇儒应与世无争。孱躯底事遭鞭挞?水瓮埋头竟丧生。”

吕姓女孩起名好听稀少名字大全

刘盼遂自刻印及“息县百鹤楼藏”书印

《民国时期豫皖边境的佛教活动》一文中回忆的刘盼遂“曾留学日本”应该是张冠李戴了。与刘盼遂(原名刘铭志)同为“铭”字辈的著名敦煌学专家刘铭恕(1911年10月—2000年),亦为同乡人,他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毕业后,193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息县(今淮滨)刘氏真可谓人才辈出。

刚刚解放时,吕慈泉老先生因为对新政策不明,曾前往北京,在西单刘盼遂家居住了半年之久,据说吕慈泉曾留下“过了西单就到家”的诗句(北京西城区西单商场斜对面的一个胡同里,刘盼遂积钱买的一个小四合院,院门上有一块小匾,上刻“安之居”三字)。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819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