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女孩名字有燏好不好

□吴明

常州,历史名城,人文荟萃。赵姓是常州望族之一,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清代以来名人有康熙帝亲点状元、《康熙字典》修纂之一赵熊诏,乾隆时文史大家赵翼,曾国藩女孩名字有燏好不好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近代语言学家赵元任等。

本文所说的是常州赵姓青山门崇礼堂一支的人物。据上海图书馆藏赵映沅主修的《常州青山门赵氏支谱》记,青山门一世是明朝的赵天石,赵天石玄孙赵鉴,约康乾时期与人合办青山书院。赵鉴曾孙名焕,赵焕与夫人高氏生有五子,四子即清末民初风云人物赵凤昌。

女孩名字有燏好不好

“民国产婆”;赵凤昌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号惜阴。少时失学,自学成才。光绪十年得机缘充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僚,女孩名字有燏好不好他手勤脑勤,办事机敏,颇得张之洞赏识,后升任总文案。但他在1893年的“张之洞大参案”中,遭朝廷革除官职,勒令回籍处分,实在是做了张之洞的替罪羊。张之洞对此心知肚明,于是安排他到上海,在武昌电报局挂名支薪,实际是给湖广督署办理通讯运输业务,为张之洞提供情报。赵凤昌在沪期间,借张之洞的影响,和在上海的优越位置广交各方名流,议论时局朝政。赵凤昌更直接参与了清末民初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久历宦海,又研究新学;观世深谋远虑,处事干练机警,为人热诚圆熟;因而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0年义和团运动蔓延北方,八国联军进攻津京之际,赵凤昌与张謇、盛宣怀分别说服张之洞、刘坤一和李鸿昌派代表与列强谈判,达成“东南互保”局面。其间赵凤昌更大胆使用了“瞒天过海”之策,他致电张之洞称:“洋电,两宫西幸,有旨饬各督抚力保疆土,援庚申例,令庆邸留京与各国会议云”。意思是可照庚申(1860)年时,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咸丰帝西逃,让恭亲王留京议和的方式与洋人交涉。分明是借“洋电”名义,假造“上谕”,但结果是避免了战火燃烧至江南。

1908年,赵凤昌在上海南阳路的宅邸惜阴堂落成,此后这里便成为各界名流,尤其是立宪派人物聚会之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后各省纷纷起义和宣告独立。11月初上海光复。赵凤昌广泛联络立宪派和革命党人,一时间“惜阴堂宾客云集,论政以外,兼及论军。”

与此同时他通过妻弟洪述祖和唐绍仪、袁世凯建立了联系。

1911年11月清军攻陷汉口,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实权。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人保有沪宁。在各方因素促成下,1911年12月,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与孙中山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谈判主要在英租界市政厅举行,同时也在惜阴堂密商,赵凤昌居间调和。最终在1912年1月中双方达成袁世凯迫清帝退位,拥护共和,孙中山即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出任大总统。

但在最后由谁来当内阁总理时,双方产生分歧,革命党人方面坚持总理须由同盟会员担任,袁世凯方面则坚决反对,僵持之际,赵凤昌提出折中办法,请唐绍仪加入同盟会,然后出任内阁总理。此举随即得到双方赞同,问题解决。

1912年2月,清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结束。因此时人称赵凤昌“民国产婆”,恰如其分。

当时赵凤昌声望炽盛,各方瞩目。1912年初,孙中山亲自致函邀请他担任临时政府的枢密顾问。而袁世凯则在南北和谈后电邀他出任北京政府的顾问。赵凤昌对两位的邀请均婉拒,坚持不作官,不出山,只在幕后发挥作用。此后的岁月,赵凤昌虽致力实业,但也继续投身政治。他主张法律解决宋案,助力护国战争反袁,联络反对张勋复辟,直至1919年第二次南北和谈,他再次参与调停失败,深感失望,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专注辞章考据,参禅拜佛。

女孩名字有燏好不好

赵凤昌1938年去世,享年82岁。他最后给世间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赵凤昌藏札》。

赵凤昌多年幕府,掌管文案,有良好的文秘习惯,所经手公文底稿、往来信函,均妥善保存,分类装订成册。赵凤昌去世后,由其子赵尊岳继续保管,又有增加。此后虽岁月流逝,时局动荡,这批珍贵的文献还是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并于50年代初由赵尊岳夫人王季淑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1955年经文化部协调,上海图书馆将这部分珍藏转交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已于2009年将全部《赵凤昌藏札》109册出版。

《赵凤昌藏札》跨度达40年,内容包罗宏福,涉及人物有几百人,几乎涵盖当时各界、各领域名人,令人叹为观止。此前已有不少学者利用藏札进行研究,今年是辛亥革命第110周年,期待有关赵凤昌和藏札的新的研究成果。

词学大家,落水文人:赵尊岳

赵凤昌原配夫人叫洪元珍。洪元珍与其弟洪述祖的高祖父即乾隆五十五年榜眼、文史大家、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洪亮吉。洪氏夫人生有一女名汝欢,又名志仁。赵凤昌如夫人周南生一女名汝和,又名志道。赵志道辛亥革命时赴武汉参加救护队,支持民军。她后来留美,与杨杏佛结婚,生子杨小佛。两人后离异,但杨杏佛被蒋介石暗杀后赵志道仍去吊唁。

周夫人生子赵尊岳。赵尊岳(1898~1965),原名汝乐,字叔雍。他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本欲随汝和姐赴美留学,但周夫人不愿意,而让他师从清末民初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学填词。赵尊岳学有成就,名重词林。他追随况师,发扬常州派词论,论词倡“重、拙、大”,“纯任自然,不加锤炼,”影响很大。

赵尊岳与词界前辈如朱祖谋、周庆云、冒广生、叶恭绰,和同辈词人唐圭璋、龙榆生、夏承涛等多有来往,相互唱和。他热心词学学术,参加沤社、声社等词社的活动;为《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撰写文章,发表词作。

赵尊岳词学方面主要著作有:《和小山集》《珍重阁词集》《炎洲词》《蕙风词史》《填词丛话》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遵照恩师况周颐遗愿,收集整理明词。他遍访各大图书馆,又得词界诸友以及藏书家董康、徐乃昌等大力支持,从1924至1936年十余年间,集齐所能见到之藏本,予以一一考订,集成《惜阴堂汇刻明词》,印行少量刻本。唐圭璋评价说:“叔雍方汇刻明词,逾二百家,珍本秘籍重见人间,寻三百年前词人之坠绪,集朱明一代文苑之大观。”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明词汇刊》。

赵尊岳热衷词学,但长期职业是在《申报》。1912年,张謇、应德闳、赵凤昌与史量才合资收购了《申报》。赵尊岳1921年于南洋公学毕业后即入《申报》,先后任经理秘书、主笔等。1916年史量才独掌《申报》,后来他很器重赵尊岳。1934年史量才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赵尊岳撰悼文代替《申报》社论,道出:“此岂先生之不幸,实中国社会之大不幸事。”

赵尊岳待人交友有其父遗风,友朋众多。除词界同道,往来较多的有:父辈世交如郑孝胥、熊希龄、屠寄、章士钊;书画界吴湖帆、谭泽闿;京剧界王瑶卿、齐如山、李释戡、贾璧云,尤与梅兰芳过从甚密。从赵凤昌时起父子俩就酷爱京剧,对梅兰芳推崇备至。1920、1922年梅兰芳到沪演出,赵凤昌均在惜阴堂盛宴款待,一时嘉宾云集,出席者有何维朴、吴昌硕、王秉恩、况周颐、郑孝胥等。赵尊岳被称是“梅党健将”,常在《申报》上发文和词作,对梅倍加赞誉,甚至还为梅写起居注。

赵尊岳的另一位密友是汪精卫。早在辛亥南北议和时,汪精卫就与赵凤昌相识,此后来往频繁,关系密切。汪精卫与赵尊岳有共同的诗词爱好,相互唱和,更加投缘。主要因这层关系,赵尊岳被汪拉下水,于1940年参加了伪政权,1944年出任伪宣传部长。这是他一生中的污点。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尊岳被国民党政府拘押,1947年1月被判无期徒刑,但在1949年2月,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之际,被释放出狱。

此后赵尊岳寄居香港,1958年由长女文漪接至新加坡居住,并被新加坡国立大学聘为国学教授,得以继续词学研究。1965年赵尊岳病逝新加坡,享年67岁。

赵尊岳夫人王季淑(1900~1966),出身福建名门望族。父亲王仁东曾任光绪时内阁中书,曾祖王庆云咸丰时官至四川总督、工部尚书,伯父王仁堪为光绪三年殿试状元。姑父陈宝琛为宣统帝师,堂弟王继曾曾任中国驻墨西哥兼古巴公使,侄子王世襄为著名文物专家、学者。

赵尊岳、王季淑均热爱诗词,初时夫妻二人自比赵明诚与李清照,互相唱和。但晚年二人失和,王季淑自己留沪多年,并对保护《赵凤昌藏札》作出重要贡献。

赵尊岳夫妇生有二子三女,长女文漪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她对父亲感情最深,受父影响爱好诗词,著有《和珠玉词》一集;爱好京剧,曾拜梅兰芳为师学戏。文漪后适谭泽闿之子谭德,晚年移居加拿大,将自己留存的父亲部分手稿等资料捐献给了国家图书馆。

中国生药学奠基人:赵燏黄

前文提到,青山门赵氏,康乾时赵鉴,参与创办青山书院,他的一位曾孙即赵凤昌,另一位曾孙名赵映沅,因此赵凤昌与赵映沅是未出五服的再从堂兄弟。赵映沅初以装裱书画为业,后开钱庄,家境殷实。赵映沅娶妻江氏,生有四子六女,其中二子二女早殇。长子即赵燏黄。

赵燏黄(1883~1960),字午乔,号药农。1905年赵燏黄自费赴日本留学,1908年秋毕业于上野东京药学专科学校,随后他补江宁官费生,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药学科深造。这年秋,他还与留日同学王焕文、伍晟等在东京成立中华药学会。1911年4月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赵燏黄参加留日医药学生组织的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队回国,此后他先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局科长,北京政府内务部卫生司科长、代理司长。

1915年,赵燏黄任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教授。他目睹当时国内药业不振,外人收购中国药材、提取制药后返销中国,获利颇丰。而本国近代药学附属医学,非独立学科,药学人才极为匮乏。赵燏黄决心改变现状,首先即从培养人开始。为此他呕心沥血,在药专先后担任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卫生化学三门课的教授,并自编教材,每周上课达16小时。十几年间培养了一批药学人才。

20年代末国内有一股反中医药逆流,192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一度下令浙江医专停止招生,赵燏黄因此忿而离校。1929年他应杨杏佛之邀,赴上海应聘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此后他写作出版了《中国新本草图志》两集,与徐伯鋆合作编著出版《现代本草生药学》(上册),蔡元培均为之作序。

1933年杨杏佛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赵燏黄已无法专心工作,因而应北平研究院李石曾院长之邀,北上应聘该院生理学研究所生药研究室研究员。此后他致力于中药原植物研究,亲赴河北安国、河南禹县等地考察北方药材,写出专著。抗战时期,北平研究院损失惨重,工作停顿。赵燏黄主要在北平主持上海新亚药厂北平分厂,提取生产麻黄素,并有不错销量,为此他不得不与汉奸日特周旋。同时留在北平的北大医学院新设了中药研究所,赵燏黄应聘任研究员,从事研究并发表论文。

日伪时期,赵燏黄心情沉重,常与诗友汤爱理和常州族兄赵沆年观赏书画,赋诗消愁。赵沆年女儿赵元珠是中共地下党员,赵沆年一位远亲陈静老太太的女儿杨清华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都已前往抗日根据地。日伪当局侦悉到一些情况,将赵沆年、陈静逮捕入狱。赵燏黄多方设法营救,使两位老人取保被释。

抗战胜利后,赵燏黄一度任北大医学院药学系主任。不久国民党当局派员接收,赵燏黄遭排挤离校,转而在北平陆军医院挂名药局主任,主要精力在自办的“赵氏生药化学研究所”,继续从事研究。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赵燏黄重返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任生药学教授,后又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党和国家倡导中医,赵燏黄心情舒畅,致力教学,先后编著有:《实用生药学》《生药学讲义》《本草学讲义》《中药简史》。他还有志于完成一部本草学新著,但因健康原因,到临终前只完成了《本草新诠》总论的初稿。

赵燏黄不仅是著名的药学家,也是一位大收藏家。他多年悉心购藏中医古籍,特别是收藏历代本草古籍80余部近千册,仅明刻善本即有400余册。他身后由亲属遵遗嘱将全部5600余册古籍捐给了中医研究院。赵燏黄还收藏有众多明清名人书画手札,经邓拓联系,大部分捐赠给了国家文物部门。个别流入市场的如清纳兰容若手札,上有叶恭绰题跋,是应赵燏黄之请而写,后由夏衍以重金购藏,夏衍晚年又捐赠上海博物馆。

赵燏黄于1960年病逝,享年77岁。他和夫人金寿珍生有两女雪华、爱华,一子则久,另有一视如己出之子则嘉,子女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制药业开拓者:赵汝调

赵汝调(1897~1955),子寿乔。赵映沅次子,赵燏黄之弟。1917年留学日本千叶医科大学药学专科,1921年毕业,获药学学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受聘于上海日商三昌洋行,还在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及上海东南医学院任教。1926年,赵汝调与内弟屠焕生和曾在盛宣怀开办的三星纱厂任会计的常州同乡许冠群,合资一千银元在上海成都南路开办了新亚药厂。初时规模很小,以生产十滴水起家,此后逐步扩展。1927年药厂改行股份制,资本增至一万银元,许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赵汝调任董事兼厂长,负责生产和新产品研制。

20年代国内工业很落后,医用注射液包括最普通的灭菌注射用水和玻璃安瓿都依赖进口。赵汝调决心改变落后现状,首先就生产灭菌注射用水针剂。他从日本进口生产设备,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试制并亲自参与,又从常州家乡招考一批青年培训,不久产品试制成功。随后药厂到各医院、药房和执业医生处推介,证明质量完全可与进口货媲美,且价格低廉,市场随之打开。

赵汝调又请来留美玻璃专家赖其芳博士担任顾问,亲自赴日本聘请了一批专业技工,经过一年的试验,生产出了合格的玻璃安瓿,于是就在成都北路建立了注射液工厂。

灭菌注射用水和安瓿生产成功,使新亚产品销路激增,获利颇丰,也为新亚发展各种注射液奠定了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内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国货运动也日渐高涨。新亚药厂扩大规模,1930年股金增至5万银元,1931年改组董事会,1933年增资至25万银元。赵汝调在1931年开始全面调整产品结构,大幅度收缩化妆品生产,全力扩大药品部及玻璃工场。首先是研制出几种新型注射液,1932年又先后设立了药片药丸制造部,糖衣药丸、软膏、浸膏工场,脏器工场,磨粉工场,几年间研发出多种新药。与当时规模相当的同行信谊药厂的竞争,也使得新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不断创新。特别是赵汝调依德国拜耳药厂药典,组织本厂专家研制合成三种原料药,且所制粉形针剂为国内罕见,打破了洋药垄断。有外国药商心有不甘,向法院提出商标诉讼,新亚据理力争,最后经法院裁定驳回原诉,新亚名声大振。

赵汝调取得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钻研技术,发掘人才。如聘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药学博士曾广方主持研制新药,聘请上海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毅博士主持新亚生物检验室、药理检定部,聘请交通大学机械系蒋乃中工程师任机械制造工场主任等。还从各知名大学的化学系以及浙江医专药科广招员工。二是注重管理,严格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新亚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订出了10多种100多条厂规厂法。车间技术员每人要写工作日记,每早交赵汝调审阅,有问题要亲自面谈,以利改进。每当试制一种新药时,赵汝调要求技术员要及时向他汇报进展情况。三是重视信息交流与宣传。新亚自1929年起每年印发《星牌良药集》,1932年起出版《新医药杂志》。聘请在中央研究院的其兄赵燏黄和著名中医师丁福保主持面向中医界的《国药新声》。这些刊物分送各地医师,交流信息,扩大影响。

到1936年,新亚已拥有分厂、研究所、附属工场20多处,职工400多人,居上海各制药厂之首;注册资本50万元,仅次于信谊药厂;年产值100多万元,利润近20万元,仅次于五洲药房。除上海新闸路设总公司外,在北平、广州两处设有分公司,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设有办事处14处,在东南亚10几个大城市设有发行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新亚先后在香港、重庆设立贸易总处,在成都、汉中设立分理处,在香港和重庆成立新亚药厂分厂,以生产星牌药品行销大后方支援抗战。

但赵汝调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上海的总厂,他和许冠群共同努力,利用孤岛环境克服各种困难,继续研制新药。1938年新建了卫生材料厂、血清厂,1940年新建了新亚生物研究所。1940年建立了第三分厂,生产各种原料药。1941年建立了生产酒精等的酵素厂。1939年新亚创办了一所广澄高级药学职业学校,赵汝调亲任校长,这所学校后来为中国民族制药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到1941年底,新亚药厂资本额增至800万元,利润达133万余元,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药厂。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沦陷,日本占领者实行统制经济,征购药品。又因战争环境,进口原料药中断。赵汝调组织开发国内原料,加强管理,努力维持生产。另一方面,英美洋商股票被停止交易,投机资本转向华商企业股票。许冠群趁机增资募股,发行企业债券,并大举投资各类企业,扩张新亚规模。至抗战胜利前,新亚旗下已拥有企业35家,资本总额达1.2亿元“中储劵”,成为战时上海成长最快、膨胀最迅速,机构最庞大复杂的新兴企业集团。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当局开始“劫收”,官僚资本垄断经济,美国货(包括药品)趁机倾销,国产药品遭到沉重打击。新亚药厂内部也暗流涌动,许冠群因涉嫌“经济汉奸”,于11月以发展香港和南洋业务名义,携新亚巨款跑路香港,留下一摊交给赵汝调。

1946年夏,国民党发动内战,许多地方交通中断,新亚产品外销受阻、内无资金,陷入困境。赵汝调于年底赶赴香港找许冠群商量,方知许在港的投资也情况不妙,资金被困。二人均无良策解困。而在上海这边,新亚第二大股东顾克民,一直与许有矛盾,乘机通过董事会,将许、赵二人开除新亚。后由吴蕴初接任董事长,曾广方接任厂长。

1947~1950年赵汝调滞留香港,虽然苦闷,但并未灰心,仍继续他热爱的制药事业。1949年11月广州解放。1950年赵汝调与长子则龙、次子则林,在他们各自原有药厂的基础上,与香港医药界的谈瀛观合作开办天心药厂,经营不错。1951年许冠群与赵汝调协商,在已停工的香港新亚药厂华南分厂基础上新建广新药厂,但筹建工作困难很大;恰此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接收的原日本武田药厂华南分厂改建为广州制药厂,但因缺少技术人才一直没有开工;经双方协商,省卫生厅批准,两家合并建立公私合营的广东制药厂;私方代表即许冠群、赵汝调。

广东制药厂不久即开工,生产形势很好。不料赵汝调正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工作时,遭遇重创。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药厂公方人员认为赵汝调与许冠群通信是“泄露经济情报”,把机器折股投资是“骗取国家资产”。赵汝调申辩又被认为是态度不好,给定为“顽固的不法资本家”,把他关押了三个多月,最后定案时因无确切证据而无罪释放,但不再担任厂长,调研究室工作。经此打击赵汝调身心俱疲,虽仍坚持工作,然病魔已袭来,1955年查出胃癌晚期,于6月去世,终年58岁。7月广东制药厂通知赵的家属,撤销过去给赵汝调的机关管制处分,并补发丧葬费等。

赵汝调与夫人屠成生有子女八人,均有成就,其中四人是从事药学和医学事业的。赵汝调对于中国近代化学制药业所做的贡献,值得业界后人永远铭记。

本文所说的青山门赵氏两支,赵凤昌与赵映沅,是未出五服的再从堂兄弟。两家来往比较密切。赵凤昌多年在外,常州重建赵氏宗祠,寻访祭扫先人垄墓,周济贫困族人等,主要由赵映沅负责。赵凤昌晚年在沪时,与来沪办厂的赵汝调经常来往。赵燏黄与赵尊岳也有诗词唱和。

赵凤昌三兄名凤书,字闰庆,号纯卿(1854~1903)。他是兄弟中唯一科举考中秀才的,后屡试举人未中,曾在广东盐运司、广西梧州缉私局供职,后保升直隶州用四品衔。凤书与夫人施氏有二子二女,次子名汝桂,汝桂早亡,妻及子即寄住映沅家,映沅逝世前嘱燏黄继续照料母子二人。汝桂子名则嘉,即前面所说赵燏黄视若己出之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每个家族都有故事,一代又一代如此不同,而生活、历史和文化绵延不绝……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880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