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朱智男孩起名

今天上午十点朱智男孩起名,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工作推进会在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召开。

朱智男孩起名

会议宣布第二批杭州市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分别是:

杭州市(2个)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朱智男孩起名

西湖区(1个)

翠苑一区社区党群中心

朱智男孩起名

下城区(1个)

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朱智男孩起名

江干区(1个)

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拱墅区(1个)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朱智男孩起名

萧山区(1个)

楼曼文烈士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富阳区(1个)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临安区(1个)

临安新四军历史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建德市(1个)

寿南暴动纪念馆

桐庐县(1个)

桐庐博物馆

朱智男孩起名

淳安县(1个)

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

朱智男孩起名

2018年底

每日商报深入

杭州市20家红色博物馆,

一起来回顾一下

红色博物馆的精神吧!

1.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朱智男孩起名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西子湖畔,北山街44-49号,乍一看,是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院内树木郁郁葱葱。这里是始建于1926年的菩提精舍。如今,院子门口挂了一块红色牌匾——“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说到菩提精舍,不得不提它多达24位的主人——上海滩24个大老板。“他们是傅裕斋、于甘仁、倪大椿等人。尽管这些名字不怎么为常人所知,但在当时商界,他们称得上‘精英一族’。而他们却以居士的身份筹集款项,置办下了这个雅居之所。”2004年、2014年,经历两次精心修复的菩提精舍现在作为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对外开放,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前来参观,年人流量达到了30余万。 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按照历史脉络和时间顺序,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设有三个展厅,一号展厅主要展示1921年至1949年党领导下的杭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二号展厅展示了从1949年到1978年杭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里分为了三个单元:“杭州的新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条成功之路的艰辛。三号展厅展示了1978年至2018年40年来杭州地方党史的发展历程,重点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馆内除了文字图片的展示以外,还有丰富的实物场景、视频资料。

地址: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北山街44-49号

2.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这抹“红”—成就杭州小巷经典

朱智男孩起名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这抹“红”,成就杭州小巷经典 从庆春路走进马市街约三百米,有一个窄窄的缺口,约3到5米宽,走进去便是小营巷。作为杭州市首个红色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小营巷至今仍保存着一派粉墙黛瓦的传统“江南小巷”建筑风貌,一砖一瓦,皆是故事。

说它“红”,这一点可真没错。在南宋时期这里曾为朝廷禁卫军金枪班、银枪班的驻地,因有禁卫军小营部队驻扎,故称“小营巷”,现巷内犹存“银枪班巷”。而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次攻克杭州后,镇守杭州的正是早期参加起义战功赫赫的听王陈炳文,他在小营巷设指挥部,俗称听王府,如今王府遗址在小营巷61号。 在小营·江南红巷景区与当代相关的还有方谷园,这条胡同宽稍过两米,甚是狭长。方谷园3号,正是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1922年9月,在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徐梅坤的组织下,浙江省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宣告成立。另外,方古园还走出过一位世界科学界的巨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的钱学森。 其实,小营巷最特别的地方在于60年前毛主席的造访。1958年1月5日,毛主席在赴杭州机场途中临时决定来到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他先后来到61号、56号、42号三个墙门,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菜橱、水缸等,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爱国卫生浪潮。从此,“小营巷”这三个字名震全国。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公园26号

3.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就在这里

朱智男孩起名

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就在这里 上城区金钗袋巷79号有处老宅,老宅的主人曾是清朝光绪年间一位叫朱智的兵部侍郎,他和红顶商人胡雪岩曾是邻居。 机缘巧合,朱智这处老宅所属的辖区,在1949年10月23日,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杭州市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

一名叫“陈福林”的黄包车夫,以两百多票当选上羊市街居委会第一届主任。 60年后的2009年12月,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在“朱智老宅”拔地而起。从正大门走进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场景。即使经过了翻修,仍遮掩不住老宅的岁月感,但同时,又隐约散发着一股新气象。 从现场来看,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由居民委员会发展厅、社区建设发展厅、全国社区社会组织成果展示馆、上城区社区治理品牌展示厅、左邻右舍社区治理创新园、公益创客空间三社生态园六个展馆组成,展馆通过实物陈列、图板呈现、3D影院、三维虚拟、二维动画、魔镜墙、触摸互动体验等展示方式,向每一位前来的参观者呈现了中国社区建设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历程。这里既是杭州市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也是我国对外展示社区文化的宣传窗口。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79号

4.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倚楼听风雨的年代照亮学生前路

朱智男孩起名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倚楼听风雨的年代照亮学生前路 2019年,是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建校120周年。而在120年前,这座占地110亩的杭州名校,只是一个位于直大方伯圆通寺内的小书塾——养正书塾。

直到1923年,这个小书塾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才成为如今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从学校南大门进去,右手边有一栋红色外墙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那便是校史陈列馆。大楼一共四层,从一楼展厅往上走至三楼,可以把整个建校史看个透。 沿着校内的林荫小道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两幢红房之间的绿地上,杵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石刻匾,与不远处那块刻有“一师风潮”的石碑一起,提醒着路人那段建校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事的开头要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说起,这个成立于1906年的学堂有个开明的校长叫经亨颐,他一直以“与时俱进、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育人,让省立一师成了浙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据了解,当时的一师已经有书刊贩卖部了,学生们看的都是《新青年》、《新潮》一类的报刊,但这位高个子校长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也令他树敌颇多。 1920年2月,军阀政府免去了经亨颐校长职务,由此引发了“一师风潮”,可喜的是,在全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和声援中,“一师风潮”最后取得了胜利。 直至今日,站在这座石刻匾前,仍能感受到继五四运动之后,浙江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所幸,新思想胜利了。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凤起路238号

5.马寅初纪念馆

小“竹屋”里有大故事

朱智男孩起名

马寅初纪念馆——小“竹屋”里有大故事 马寅初纪念馆,位于杭州市庆春路210号,建于清末民国初,是一栋中西结合的建筑,有三层楼。纪念馆原主人是浙江兴业银行董事竹尧生,1936年初马寅初购买,又因马寅初喜屋,人称“竹屋”。

马寅初从1936年至1937年的夏天,以及1945年抗战胜利后和任职于浙江大学校长期间,都曾在此居住。马寅初的部分经济著作和演讲稿也在此撰写。“竹屋”的展厅在一层和二层,一层图文并茂地讲述马寅初悲壮绚丽的生平,二层是“书房”与“卧室”,陈列着马先生用过的办公家具、衣物等;多功能展厅是举办临时展和互动活动的场所。 据“竹屋”的馆长马大成介绍,马寅初是学者,纪念馆要反映他的全貌。马寅初清末出生,1982年去世,时间跨度大,又与政、学、商各界关系密切,由于纪念馆里的展线过短,展板内容不能全面展示马老的一生,所以在内容的设置上已经调整四次。事实上,展厅里的每一张图,每一行字背后,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我们会去全国各地大学巡展,之前做过马寅初的学术生平展,现在在做专题展。校园里的展陈空间大,展线长,能对马老的生平做详细地展示。”马大成说,“为了把马老教育思想的专题展做好,他会邀请大学里的教授一起讨论,增加更有深度的内容。”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210号

6.夏衍故居

“夏衍式”的杭州味道

朱智男孩起名

夏衍故居——“夏衍式”的杭州味道 夏衍故居前身建于清末民初,中式平房的建筑风格,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 夏衍出生于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夏衍故居是夏衍度过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地方。

杭州市江干区夏衍故居管理办公室的主任姚倩说,“现在朱智男孩起名你看到的故居,最早是夏衍族人在原址重建的,只是当年的风格是高宅大院,重建后是简易民居。” 上世纪80年代,在得到夏衍本人允许后,政府出资修建,这里变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展览场所。1995年,夏衍去世。为了还原夏衍记忆深处的“家园”,人们按照夏衍著作中对杭州老家的描写,对故居进行又一次改造。这里有夏衍生前在北京的卧室,家具由夏衍亲人捐赠。院子的屋檐上闪过猫的身影,夏衍生前喜欢猫,故居里收养了许多只。最令人欣喜的是院子内的两株树,它们是夏衍再三叮嘱要保留下去的。一棵是桑树,它是夏衍童年时期一家子的救命树,当年的夏衍妈妈靠养蚕补贴家用,桑叶是“功臣”;另一棵是枇杷树,夏衍曾用竹竿敲下又大又厚的叶子,熬汤给咳嗽的母亲喝。姚倩说:“夏先生讲话,一生都带有杭州腔,他出生在杭州,这里是他的根。”如今我们看到的故居,自带 “夏衍式”的杭州味道。 据悉,夏衍故居还将进行整体的提升改造。新塘路旁的夏衍影视街区已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全新的夏衍故居将再次开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严家路50号

7.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艮山门外

“四•二六”十二烈士纪念室

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长留这片土地

朱智男孩起名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艮山门外“四·二六”十二烈士纪念室 ——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长留这片土地 在江干区艮山门外一处名叫“下菩萨”的村落,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在这片土地存留。

1949年4月26日,距杭城解放仅一星期,凌晨三点左右,一辆国民党军车偷偷摸摸地开在路上,随着突然的刹车声,车停在艮山门外小菩萨小学附近的公路边。车上慌慌张张跳下几个手持铁锹的人,借着车灯光亮,在公路一侧的荒草地上挖坑。几个被反绑双手的青年被拉扯着推下了土坑。突然,“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的呐喊声响彻暗夜。随即响起了“哒哒……哒”的机枪扫射声。十二位革命青年全部壮烈牺牲。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毅然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家国安康。 1984年4月26日,《浙江日报》刊登了报道:浙江省人民政府对艮山门外“四·二六”事件中遇难的烈士,浙江省人民政府全部予以追认。杭州市民政部门也在南山烈士墓区重建了十二烈士墓。 2003年8月1日的建军节,在闸弄口文体中心内成立了“浙江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艮山门外‘四·二六’烈士纪念室”,后于2012年迁入会安阁中,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建党周年等重要时节,纪念室都会组织活动以纪念十二位英勇的烈士,让更多的人牢记烈士遗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里街40号

8.江干红色精神教育馆

背景红、墙壁红、精神红、我心红

朱智男孩起名

江干红色精神教育馆——背景红、墙壁红、精神红、我心红 江干红色精神教育馆坐落在路旁的江干区党员服务中心内,既然名曰红色精神教育馆,红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主题,背景是红、墙壁是红、精神是红、心也是红。还未参观,就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给建设中的艮山东路增添了一股生命力。

江干红色精神教育馆于2016年7月15日正式开馆。馆门前有一列气派的红色框架式结构,是江干党建宣传长廊,脚下的地砖刻着党的发展历史中重大事件年份,从1919到如今,一步步走过,似乎也带着我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 馆内有一块被精致花格包围的区域,陈列着大量红色教育书籍,是获取精神食粮的好地方,也因此,阅读区在我心中的分量变得沉甸甸。最核心的展示区提炼了16种红色精神,从建党之初的五四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奥运精神,再到如今的浙江、杭州、江干精神等,在不同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红色精神都在传承和升华。馆内还有一处多媒体观影区,白色的幕布上投映围绕16种精神的教育影片,有声有画面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各个展区分别从“听、看、读、说、写、研”各个角度,让来到馆内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融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重温历史、铭记历史,学习先烈们及先进人物的红色精神,同时也让自己的思想高度得到升华。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艮山东路138号江干区党员服务中心内

9.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

周总理在杭州的红色足迹

朱智男孩起名

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周总理在杭州的红色足迹 梅家坞,又称梅家坞茶文化村,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周总理纪念室就坐落于村中心。

周恩来总理关怀杭州,喜欢西湖,钟情梅家坞。1957年至1963,他曾先后五次陪同外宾或专程来到梅家坞视察工作或调查研究,踏遍茶山路,与干部谈规划,同群众话民生。对梅家坞茶叶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倾注了心血,给茶乡人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1991年,梅家坞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自筹资金将当年的接待室改建为周总理纪念室。多年来,这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学习周总理的窗口和园地。 进入大厅,正面墙上是一张周总理与采茶姑娘亲切交谈的国画,上方悬挂着总理亲自题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醒目的大字。诠释了他呕心沥血干革命,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一生。 整个展厅小而有序,简明地分为的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周总理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有为事迹,周总理五次到梅家坞茶区,关心茶区发展的情况以及梅家坞村的发展变化。 如今,梅家坞,早已告别当年的荒芜,茶香四溢;西湖龙井也成为了中国名片,享誉世界。再去梅家坞寻茶,在当地居民的口口相传中,似乎还能听年当年总理的嘱托,也因总理,让这里多了一份回味。品茶香、忆总理,成为了自发的传统追思活动。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211号

10.朱德纪念馆

这是一座有朱德足迹、飘着茶香的艺术村落

朱智男孩起名

朱德纪念馆——这是一座有朱德足迹、飘着茶香的艺术村落 一个位于转塘东北面,在五百多年前因为桐树茂盛被取名为“外桐坞”的村庄,现在已成为了一个优雅风情的艺术小镇。

说起来,外桐坞村与朱德委员长渊源颇深。 1954年至1966年,朱德元帅曾先后4次视察外桐坞村,指导茶村发展规划,对外桐坞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作为开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他的纪律作风、家风品德给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为作纪念,当地将当年朱德元帅视察时临时居住过与村民座谈的村委临时办公老屋按原貌进行修复,建立朱德纪念室,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018年,杭州西湖区外桐坞村朱德纪念室作为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开园。 在场馆负责人李强的介绍中,一楼展厅讲述了朱德同志的生平事迹、家风思想和他与外桐坞的渊源。二层展厅则布置了朱德的诗词书画和世代勤劳耕作、艰苦创业的好家风教育思想。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

11.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

剃头阿坤的“地下党”之路

朱智男孩起名

在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长江中路旁,有一条窄而深的小巷(泽街),沿着泽街走进去约一千米,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就出现在了我的右手边。

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个上下两层的木质建筑,展示内容有三部分:历史长河、红色长河、活力长河,介绍了长河古镇的厚重历史、名人贤士,尤其在岁月长河中以来耀先为首的伟人们的英雄事迹和长河街道取得的骄人成绩。

在长河街道,中共地下党员、革命烈士来耀先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来耀先原名来宝坤,出生于长河咸字里的一户贫农家庭,为了生计,他投师学习理发手艺,后来在长河财神桥边开了一家“坤记理发店”,所以当地人都称呼他“剃头阿坤”。1921年,来耀先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有了接触。因来耀先人头熟的便利,在长河建立了以“坤记理发店”为中心的秘密联络点。他积极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反对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5年3月,他在上海遭反动派斧头党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来纪念馆学习参观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学生、党员组织前来,更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感受伟大先烈的崇高精神,一进大门无不肃然起敬。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天官社区泽街52-53号

12.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

义桥,原来你有这样的“红”故事

朱智男孩起名

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义桥,原来你有这样的“红”故事 在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有一间建造于清末的传统江南民居,这里就是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李又芬的家。

说起李又芬,当地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故事。他13岁便到杭州江干协盛木行当学徒,因此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二十年代,萧山的许多党和团、农会组织的活动,都在李又芬家开展。1928年11月和1929年1月,有二次萧山县共青团委代表大会在这间房屋里召开。当时,中共浙江省委和省团委都派高级干部来参加会议。 在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叫“沈佩兰”。她是塘坞村的一名乡村教师。1940年2月17日,一支日军辎重中队被国军192师狙击,退守于塘坞村吴氏宗祠,凭借沈佩兰家祖屋高墙掩护进行负隅顽抗,沈佩兰潜出家门,赶到国军阵地向指挥部报告实情,国军集中火力,向沈家房屋和吴氏宗祠猛烈炮击,终将日军全部歼灭。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在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十佳展陈室,杭州市20家红色博物馆联盟单位之一。

地址: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

13.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凤凰山脚下让浙江人引以为傲的红色记忆

朱智男孩起名

在萧山区衙前镇,有一座凤凰山,它没有高耸的山峰,没有美妙的传说,却引人向往。 因为在凤凰山脚下,留存着一段让浙江人引以为傲的红色记忆。

说到这段红色记忆,时间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由于衙前镇地处于钱塘江海湾旁,生活在此的农民常面临坍江、旱涝等威胁,外加上军阀政府黑暗统治下,地主豪绅的欺诈与掠夺,农民原本贫困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农民打扮、头戴毡帽、操着一口萧山方言的年轻人在1921年4月从上海回到了家乡萧山衙前。此人名叫沈定一,是我党早期党员之一。回到衙前后他出资兴办了衙前农村小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广大农民宣讲革命道理,吸引了大批拥趸者。

在沈定一、宣中华等人的宣传发动下,1921年9月27日,以李成虎为代表贫苦农民发动民众,组织农民协会,发表《宣言》和《章程》,和地主阶级进行抗衡和斗争,其范围波及萧绍平原80多个村落,时间持续了半年左右。同年,农民协会联合会于同年11月24日宣告成立。

走进如今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再次回到97年前。图片、文字、实物、浮雕、音像……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见证了反抗压迫的英雄事迹。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凤凰路

14.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

山沟沟里倾听红色故事

朱智男孩起名

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山沟沟里倾听红色故事 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的太公堂村坐落着一座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

余杭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前身是忠烈祠旧址。1938年,三杭政府(杭州市、杭县、余杭县)政府向国民党中央政府递交报告,建造忠烈祠,以纪念抗日战争阵亡的将士,同时也作为余杭县政府的办公地。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只留下一块奠基的石刻,现在仍嵌在门墙中。 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原忠烈祠旧址筹建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中国军队和余杭百姓百折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纪念馆为三幢式纯木结构建筑,馆内设《序厅》、《日寇暴行,惨绝人寰》、《共赴国难,民族壮歌》、《奋勇抗敌,中流砥柱》、《历史胜利,永志不忘》四个主题展区和一座公祭墙,展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余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余杭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史实,记录了余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太公堂村

15.孙晓梅烈士纪念馆

二十年华运帷幄,文精武壮女中魁

朱智男孩起名

有这样一位女青年,她叫孙晓梅,她的青春在29岁那年被定格。但历史从来没有忘记这些人的青春。

1914年5月,孙晓梅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县龙门村一个平民家庭里,在母亲的教导下,孙晓梅自幼便与男孩一起去学校读书,之后到富阳县陆家村驯堆小学任教,开始接触进步思想,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43年5月初的一天晚上, 孙晓梅成功将新四军干部姚耐等同志安全送到长江北岸。在返回途中, 由于叛徒的出卖,孙晓梅遭遇了日伪军的伏击,不幸负伤被捕。坚韧不屈的孙晓梅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最终在龙潭镇外老虎山洼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29岁。

龙门古镇是浙江省纪委命名的第二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其中的孙晓梅烈士纪念馆尤其引人注目。馆内陈列了孙晓梅烈士的铜像、生活用具、书信手稿、家风家训、事迹展板等,还原了少年时期的孙晓梅及其弟弟何满子在龙门学习生活的场景,以及她从一个有志少年到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

1984年6月,当年曾与孙晓梅烈士共事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书诗一首,以表达对烈士的纪念:“二十年华运帷幄,文精武壮女中魁。昔日洒下一腔血,今朝腾起千枝梅。”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牌楼龙门古镇内

16.《民族日报》纪念馆

一面永远飘扬的“新闻”旗帜

朱智男孩起名

在临安於潜鹤村的群山之中,藏匿着一处晚清宗祠建筑——何家祠堂,可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民族日报的旧址。

经过1938年11月在金华的筹备期,次年元月5日,这份以宣传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日报”,在临安於潜鹤村的何家祠堂创刊了。在当时的国共合作时期,这张报纸有些“特殊”,它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报纸,实际上却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发声的刊物。

虽然从筹建创刊到停刊前后不到7年时间,但民族日报为抗日前线的将士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纸弹”,也为沦陷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这里有12名中共地下党员和抗日新闻工作者遭反动势力迫害、喋血报坛。走进如今的《民族日报》纪念馆大门,左手处就能看见这座保存着12位烈士革命精神的“民族日报社革命先烈纪念碑”。

而说起《民族日报》纪念馆,绕不开一个叫“徐观德”的老党员。1983年,老祠堂年久失修,成了村里闲置物的堆场,且面临被卖的命运。知道这段革命历史的徐观德,连夜赶到村委、苦劝说卖不得。当时的他是村里的一名退休干部,一身清贫,但为了保存这处革命遗址,拿出了4000元钱买下了祠堂。之后,更是四处奔走筹措、收集相关实物史料。

2004年,在徐观德多年的努力下,和临安区、於潜镇各个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民族日报》纪念馆落成开放,并于2014年扩建、修缮。如今,馆内共有两个展区,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第一展区展示的是民族日报社的发展史,里面有一架四开印刷机、两架圆墨台、原版报纸和部分报社当时的工作用具;第二展区展示的是浙西抗战史,通过老照片展示和影音媒体介绍,为参观者还原了那段激情岁月。

地址: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后渚村鹤村自然村中部

17.赵尔春烈士纪念馆

他的故事,你记得吗?

朱智男孩起名

赵尔春烈士纪念馆——他的故事,你记得吗? 1963年12月27日傍晚,温州上岸街发生了一场火灾,通信站电话守机兵“赵尔春”冲进火场、奋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不幸身负重伤,于1964年1月3日凌晨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当时的他年仅23岁。

赵尔春出生于临安中塘自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宣扬他舍己为民的精神,当地政府于1971年,在麻车埠大桥桥头的馒头山上,修建了赵尔春烈士纪念碑,如今,这碑已成了临安区潜川镇麻车埠村村口的“地标”,用纪念馆讲解员陈先生的话说:“连建大桥都得绕着碑走。” 在赵尔春烈士纪念碑的西面,有一处建于1985年的赵尔春纪念馆,两者仅隔一条马路、遥遥相望。 纪念馆分为四厅二室。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连环画,从左到右占据了第一展厅的四分之三墙面,连环画上讲述了赵尔春一生的故事;再往里走,迎面而上的是一尊“赵尔春救火场景”的铜像,杵在前后厅之间;后室的三厅则张贴了有关赵尔春的烈士事迹与英勇报道。 后厅实物陈列柜中,保留着赵尔春救人时的衣物,上头还带有火烧痕迹,那是赵尔春英勇就义的实证,也是他精神永驻的载体。在陈先生儿时的记忆里,每年学生到这儿来扫墓算得上村里的大事,师生会一起站在操场上,面对着馒头山默哀。那时,赵尔春的哥哥仍健在,大伙儿会把他请来,年复一年地讲述赵尔春精神。

18. 童祖恺、童润蕉烈士纪念馆

“双童”,建德大洋的红色记忆

朱智男孩起名

“童祖恺、童润蕉烈士纪念馆”位于建德市大洋镇政府南侧白章线过境公路旁。该纪念馆主要为了纪念原中共建德县委首任县委书记童祖恺和原中共建德县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童润蕉。

纪念馆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共建德革命史料展厅,第二部分是“双童”烈士墓、“双童”烈士铜像和双烈亭等。走进如今的“双童”纪念馆,正对大门的是童祖恺和童润蕉烈士的铜像,他们俩肩并肩站着,挺直的腰板,目视远方,憧憬着中国的未来。在铜像前,摆放有数支黄花与花篮,是人们对他们的怀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央的领导下,一批共产党员在建德大洋等地成立中共地方组织,开展了颇有影响力的农民暴动活动。童祖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1929年写成《浙西现状报告》,为中央提供了浙西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及农民革命情绪等重要情况。童润蕉在胞弟童祖恺的鼓励与引导下参与革命,他们二人都在暴动失利后被捕,英勇就义,其志其气,当永存。

纪念馆大门的左前方是史料厅,展厅内有文字、图表、图片、艺术沙盘、蜡像、实物等形式记录的建德党史。

地址:建德市大洋镇政府南侧白章线南50米

19.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红军的故乡,成功的起点

朱智男孩起名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位于新合乡新四村山桑坞口。因旧时坞中多野桑,村以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在此建 立新合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新合乡成为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后勤中心,先后建立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机构,至今留有抗日民主乡政府和金萧支队后勤基地的旧址、遗址共12处。

1945年9月底,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奉命北撤后,留下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先后建立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9年4月底至5月初,在解放大军进军浙江的形势下,金萧支队先后解放分水、新登、临安、萧山、桐庐、浦江6座县城;配合大军接管吴兴、富阳、建德、寿昌、兰溪、金华、义乌7座县城;并成功策动国民党湖州专员公署专员率部投诚。5月22日,金萧支队奉命撤销建制进行整编,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于是这里就成为了“红军的故乡,成功的起点”。

在纪念馆入口处,便看到一尊新四军铜像,他们手举枪支,怀揣炸药包,眼神坚定而锋利。展厅内展出的照片、图表和实物,真实地反映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战斗历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都有着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为了民族独立、祖国解放、人民幸福拿起武器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筑了人民共和国的基础。

地址:桐庐县新合乡新四村山桑坞口

20.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血战东南半壁红

朱智男孩起名

在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有一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纪念馆,在2016年9月23日正式开馆。她位于浙江淳安与安徽休宁、歙县两县的交界处,脚踩“两省三县”的地方,是浙西、赣东北和皖南响誉盛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有10多万的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前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党性教育。纪念馆的馆名由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开国大将粟裕之子粟戎生题写。

1935年1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曾在这里召开著名的茶山会议,方志敏、寻淮州、刘畴西、刘英、粟裕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纪念馆附近的茶山会议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树立着一尊气势十足的雕塑,基座上镌刻着“血战东南半壁红”七字,是叶剑英元帅看到方志敏从狱中传出的手稿时亲笔题写。基座之上是四位先遣队的战士挥舞手臂、手持大刀和步枪,每个神态、动作,无不表现出奋勇杀敌的高昂斗志。

纪念馆的主题是“铁血军魂”,通过启程、征战、重整、浴血、新生、人物春秋六大板块讲述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征战历史,并以时间线为主线,具体到抗日先遣队每一天的每一场战斗。谭家桥战役的场景是纪念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维场景与二维背景相结合,使用了350多个小雕塑人偶,形象逼真,各式各样,再搭配上多媒体视频讲解,让游客重回那个“血与火”交织的现场,感动于先烈们坚定理想信念、无私无畏、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纪念馆后的山坡上,有一形似竹子和长剑的纪念碑,碑的正面书写着“浩气长存”,背面篆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曰先遣队”,高低错落的两片竹子喻意着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两个阶段,缅怀的都是为中国人民和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地址: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如今,第二批红色博物馆已新鲜出炉,还不赶紧带上孩子和相机踏上红色之旅?

推荐阅读:

公安部门传来最新消息:中国科大失联博士被找到!但...

长期单身,减寿10年?!东莞竟然想出了这招……

“没嫁错人”哈文给李咏的一封信看哭无数网友!这样的婚姻,值得!

“冻到不行鸭”火了!哈哈哈已笑喷

刘强东与章泽天离婚?“爆料”不到两小时,律师回应了!!

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每满APP

每日商报(ID:hzmrsb)

长按二维码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947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