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陈沛女孩名字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2月1日下午陈沛女孩名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1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陈沛女孩名字,包括日军“战斗详报”“阵中日志”,南京保卫战战场遗迹发现的中国守军铁锹、子弹等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共35件(套)入藏该馆。截至目前,该馆2021年新增藏品共计952件(套)。

陈沛女孩名字陈沛女孩名字

此次发布会一共介绍了四方面主题的文物史料。一方面是反映当下时代记忆的见证物。会上,原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徐开利向该馆捐赠了《国家公祭》版画一幅。该画今年曾入选“百年江苏”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由徐开利先生历时半年多创作而成。据徐开利先生介绍,该画紧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在构图和安排上,将公祭的宏大场面与纪念馆的标志建筑结合,体现了国家公祭的悲壮场面和肃穆气氛。国旗在画面中一贯天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节,版画用300000的数字和满天和平鸽烘托气氛,将国家公祭场景进行了艺术化再现,体现我们反对侵略战争,珍爱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会上,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吴光祥先生、江苏省音乐文学会理事荆小平先生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孙杰先生谱曲而成的《为了和平永驻人间》歌曲的词曲创作底稿等,捐献给了纪念馆收藏。

陈沛女孩名字

此外,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步阳先生向纪念馆捐赠了1987年首次出版和2005年再次出版的两个版本的《南京血祭》书籍,以及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支付《南京血祭》作者阿垅的稿费单原件。据赵步阳先生介绍,《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垅(原名陈守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纪实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该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这份稿费单据于1988年1月报审,3月支付,由于阿垅已于1967年去世,稿费由阿垅的儿子陈沛代收。

陈沛女孩名字

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博物馆不仅要“为今天收藏昨天”,也要“为明天收藏今天”。当代见证物作为博物馆藏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保存和展示这些时代记忆的见证物,也是纪念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以上6件物品,对丰富纪念馆“公祭”系列、“和平”系列、“文献”系列藏品具有重要的馆藏和展陈价值。

第二个方面是战场遗迹见证物。会上,张定胜先生向纪念馆捐赠了南京保卫战紫金山战场遗迹发现的铁锹、子弹等物共8件(套)。张定胜先生介绍,他们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一行在紫金山主峰东侧山脊中国守军战壕中发现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锹。“这里曾是中国守军精锐的教导总队第五团与日军第十六师团三十三联队第二大队激战最为惨烈之地。阵地反复交替争夺,双方都死伤相藉”,他说,“经我们对当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所用军用铁锹旧照进行反复仔细对比,这把铁锹确认为中国守军的无疑”。此外,铁锹之下还有子弹、子弹壳、子弹头等,既有中国守军使用过的,也有侵华日军使用过的。还有日军使用的速射炮引信及破片、掷弹筒弹头残片,中国守军使用过的弹桥、手雷盖等。“可以想见当时战斗之激烈”,张定胜说。

陈沛女孩名字

第三个方面是战时原始档案文献。今年,纪念馆委托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征集到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献与史料共19件(套),其中,就包括“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的南京附近战斗详报”和“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的阵中日志”,纪念馆克服疫情的影响,在新华社和春秋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辗转将这批史料运回馆。

据研究,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三联队是参与侵占南京并实施大屠杀的日军部队。1937年12月10日抵达南京东郊,在紫金山附近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12日夜,占领了紫金山主峰。13日,占领天文台、太平门,在太平门附近屠杀了约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并在玄武湖附近“扫荡”,又进抵下关江边,向正设法渡江的中国军人及平民猛烈射击。此后,该部队还在包括南京安全区在内的市区及下关地区进行所谓“扫荡”,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及疑似军人的普通平民,并加以屠杀。

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介绍,这是一份日军的档案原件,比较少见。里面详细记载了该联队在南京附近的战斗,尤其是紫金山的战斗。这份战斗详报里包括了当时日军的作战命令、战斗经过、战地日志等。从日方的视角印证了南京保卫战之惨烈、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反映了中国军队付出的重大牺牲。

研究表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也是攻占南京并实施大屠杀的日军部队。1937年12月5日进抵南京东南郊淳化镇以东地区,8日下午攻占淳化镇中国守军阵地后,向南京光华门方向进犯,于9日凌晨进抵南京光华门外,并向南京光华门发起进攻。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及反复争夺之后,于13日凌晨5时占领光华门。这支部队还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南京城内及光华门外进行“扫荡”,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疑似军人的普通平民,所属官兵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纵火毁坏城市建筑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该联队的这份“阵中日志”是日本军方的原始档案。据王卫星主任介绍,这支部队重点进攻光华门,战斗打得非常惨烈,遭到了中国守军顽强的抵抗,光华门的战斗打到了最后一刻,这份战斗日志包含了日军的作战命令、经过、报告等,包括双方的伤亡情况,通过日方的原始档案,进一步印证了我光华门守军的英勇抵抗。

陈沛女孩名字

第四个方面是有关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见证物。国内的收藏家张广胜先生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了日军第一〇九师团卫生队遗留档案,这份档案记载了日军在山西地区行军作战的轨迹以及伤亡情况。据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刘广建介绍说,档案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军对太原城内的一些场所的卫生管理记录,其中涉及到日军在太原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内容,详细记录了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妇女的健康状况,是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有力证据。

刘广建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两张特别的照片。一张是反映日军在盐城阜宁开办慰安所的照片。该照片初一看是阜宁街景,但远处横幅上清晰可见“皇军慰安所”的字样,表明日军占据阜宁县时在这条街上开办了慰安所。另一张是反映在南京地区的朝鲜“慰安妇”的照片。该照片出自一位日军军官的相册,是在南京拍摄的,正面是一位年轻女性,背面写有“明子,朝鲜庆州慰安妇”等字。

此外,纪念馆还征集到一批亲历过南京保卫战的亲历者亲笔撰写的回忆文章,其中包括了陈颐鼎、彭月翔、刘墉诚、邱维达等人80年代写给江苏省政协的亲笔书信,例如《我参加南京保卫战经过》《八十八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片段》等等。这批资料文章虽然基本都已经出版,但纪念馆收集到的是作者本人亲笔所写的手稿,属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献价值。

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 朱楚仪(实习生)

编辑:王湛清(实习生)

编辑: 朱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952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