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起名正文

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

古汉寿赋

刘统进

汉寿悠远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人迹万年[1]。先人筚路蓝缕,斗地战天;刀耕火种,生息繁衍。紫金山之炉火[2],马栏嘴之炊烟[3];既陶器之巨多,又玉石之无算。窃以为,此乃西楚文明之摇篮。惟三代治理,诸族并居,相争相安[4];列国争雄,楚王启璞,予制予权[5]。故楚文化之留存,遗迹斑斓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夫风水堆罗列,述氏族文化之灿烂[6];古墓葬连片,诉人类社会之变迁[7];西竺山城址,非屈氏王城之莫辩[8]。秦皇置索,郡属洞庭[9];汉顺改名,祚寿永延[10];吴王析县,汉、龙并存[11];隋文撤汉,龙独存焉[12]。期间也,县城三迁,见证龙旗之变幻[13];义军五陷,哭诉百姓之仇怨[14]。

汉寿形胜,山水灵毓。西托武陵山,东抱洞庭湖。北低多水藏蛟龙,南高有山卧猛虎。俗称黔川之咽喉,西楚之唇齿,云贵之门户。夫五流向东[15],丹水汇注,入长江而达江浙,楚音吴语互融入;溯江西上,险峰深谷,锁云贵而制川蜀,历代兵家而争斗。北走“西道”[16],中原在目,俯朝天阙,蛮夷臣服;南过衡庐,互通商贾,中兴南越[17],国强民富。可谓四通八达,南国通衢;不愧政治之都,达官显贵入去;亦称文化中心,硕儒名流辈出。故为两汉州治[18],四朝郡(州)府[19]。一时间,九人分封而裂土,王侯交互主沉浮[20]。

汉寿泽国,六水四地,水面之多,全国居冠。沅江、资江,澧水数条江,江隔江,似蛇行县境入长江,奔流到海兮,不复还[21];蠡湖、南湖、山湖数十湖,湖通湖,如云涌域内注洞庭,气象万千兮,多浩瀚。若夫涨水之季,大雨涟涟。江波涌起,洪水共大地一色,穹昏空暗;惊涛拍岸,狂风与浊浪共舞,动地惊天。水溢高岸,堤毁垸淹。人或为鱼鳖,家室难全;物或为浪渣,望水兴叹。路有流民,皆为菜色;野有饿殍,几成狗餐。为拯生灵于水火,解万民之倒悬;偶有国帑拨发,时有官绅捐献;救济灾民,维修堤垸。惜乎人力有穷,苍天无眼;屡断屡修,屡修屡断。汉寿筑垸,肇始宋元,兴于明清,世代相传。筑垸数十,耗费巨万,大围堤者,最为典范。始筑明正统之末叶,终毁清宣统之三年[22]。垸周百里,居民万千。俨然者,千间房舍;平旷者,万顷良田。钦差大臣,莅临显皇恩[23];湖南巡抚,奏疏喜龙颜[24]。

汉寿温润,培育才俊,滋养文脉,荟萃精英。屈子苦吟,壮怀家国之深情;伍、龚拒征,忧愤世道之沉沦[25]。潘将军号令军山,汉苗睦邻[26];李太守种桔氾洲,廉洁自清[27]。祠山大帝显灵皖浙,助洪武之力,颜真卿勒石著文[28];智印禅师礼佛湖广,求皇帝之嗣,唐宪宗谕旨封赠[29]。丁石坛治学术,“三书”入选《四库》,“易”冠古今[30];易哭庵吟诗词,万首集成《琴楼》,名播远近[31]。易藩台半是儒生诗人,半是高官将军[32];黎道台左手慈善公益,右手治民理政[33]。杨幺举义,田赋等均;怒斩齐使,抗宋反金;誓不招安,铁骨铮铮[34]。此邑人之佼佼者也,难以表尽。夫官汉、寓汉者,灿若星辰。最佳者也,青公文胜,为民请命,自经京城,后无来者,前无古人[35]。侯伯刺史,郡守县令,百姓感佩,多有令名。刘景升赴任,一骑绝尘,剪除豪族强民[36];谢夷吾审案,四座惊起,皇帝隔帘窥听[37]。钟知县之拒贿,名留千古[38],张军使之迁官,拒绝皇亲[39]。范蠡之逃越,隐居赤山[40];关羽之拒吴,巨石留痕[41]。 李白过沧水驿,吟词曲之祖《菩萨蛮》[42];杜甫宿青草湖,留千古绝唱《过洞庭》[43]。汉寿发现,历史留存;诗坛佳话,词界美韵。叹汉寿、赞龙阳,刘禹锡吟诗,千古之绝伦[44];泊天心,谒静照,王阳明讲学,润物之无声[45]。

呜呼!杲杲乎,汉寿!朗朗哉,龙阳!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子思想[46],沧浪文化[47],青尉精神[48]。彼其相互影响,相互滋润;融会贯通,一体成名;入历史之血脉,化万民之灵魂。潜移默化,历代传承,春雨润物,延绵至今。

故古仁人赞曰:“一片浩然弥宇宙”[49],“散作龙阳百里春”[50]。余虑浅词穷,难以尽申,惜哉愧哉,谨以斯言为赋云。

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

[1] 1988年6月25日,汉寿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聂家桥乡武峰村砖厂发现了一些石器,后将五件石器送北京大学考古系鉴定。89年3月24日,经北大考古系吕遵谔教授鉴定为旧石器,并写出了鉴定意见书:“湖南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的旧石器自前年发现以来,颇受学术界注目。在沅江流域的新发现,增加了湖南地区旧石器的透明度,故其意义十分重要。”旧石器的使用,证明汉寿至少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

[2] 1983年汉寿县文化局编的《汉寿县文物志》(油印本)记载:1981年9月,对酉港公社先福大队新石器遗址进行发掘调查。该遗址面积为200X50平方米,有2米厚的文化层。发现灰陶居多,伴有黑陶、红陶残片;器类有鼎、盆、钵、碗、罐等。大部分器具上有兽面,少数有弦纹、兰纹等。还发现一种胎壁很薄的陶器。

[3] 2008年发现马栏嘴遗址,位于汉寿县百禄桥镇百禄桥村,通过发掘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部落遗址,遗物有陶器、石器和玉器。距今5600-6500年。

[4] 《湖南通史·序言》说:夏、商和西周时代即所谓“三代”,湖南虽受中原文化的某些影响,但并不直接处于中央王朝管辖之下,境内“蛮”、“越”族聚居,自成体系,基本上仍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后期,尚未产生和形成中原地区的那种奴隶制度。(《湖南通史·古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2.)中原王朝没有统治湖南,当时的湘西由荆蛮部落管辖。

[5]楚国政治军事力量进入湖南则是在春秋初年的楚王蚡冒时期。《国语·郑语》:“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楚蚡冒于是乎启濮。”(《国语·郑语》,中华书局,2002,477.)大多数人认为,蚡冒“启濮”标志楚国进入湖南,开始统治。

[6]据考古研究,我县有乡镇有很多风水堆,这是一种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山顶埋葬本族始祖,第二代死后往下埋在第二圈,第三代死后埋在第三圈,以此类推,直到山底。这种墓葬文化是氏族文化繁荣的形式之一。

[7]我县从县城往北到株木山有很多战国墓葬群,连成一片,出土了各种各样的文物。

[8] 据《常德市文物志》记载:1997年,省、市、县文物部门对西竺山砖厂进行考古发掘,确定此地为战国城市遗址,面积为20万平方米。这样的战国城遗址在湖南有几座,规模差不多大,一般为王城。纵观汉寿战国历史,有如此大规模的城市,一般不是县城就是王城。索县县城在断港头,况且没有记载说楚国就已在汉寿地建县,也就是说,不可能将县城从西竺山搬到断港头,所以,只能将西竺山城遗址推断为屈原家族的王城。此论坐实,屈原非汉寿人莫属了,当然,需要进一步论证,当前只是推论而已。

[9] 2002年发现里耶秦简,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历史记载,里耶秦简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秦统一六国后在湘西北沅水、澧水中下游设立了洞庭郡。秦简中多处记载了洞庭郡下设有索县。

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

[10]我县两汉时均属武陵郡,西汉承袭秦朝名字叫索县,东汉汉顺帝“阳嘉三年(134)更名”(《后汉书·郡国志》,中华书局,1965,3484.)汉寿,其意为汉祚永寿,延绵不断。

[11] 吴王孙权“赤乌十一年(248),云阳言黄龙见,黄龙二又见武陵吴寿(孙吴改汉寿为吴寿),光色炫耀。”(《宋书·祥瑞志》,中华书局,1974,798.),于是,“吴分其地立龙阳县。《吴录地理志》:(龙阳县)属武陵郡’”。(《舆地纪胜》,中华书局,1992,2306.)据我考证,当年吴王就设立了龙阳县。

[12] 隋文帝取得皇位后,随即将汉寿建制撤销,大部分地方划归龙阳。龙阳除在宋徽宗时期改名辰阳外,直到1912年才改名汉寿。

[13] 《明史》记载:龙阳,“旧治在东,今治景泰元年(1450)十二月所徙。”(《明史·地理》,中华书局,1974,1088.)旧址有待考古发现,龙阳建县后,县城就在这个旧址,杨幺起义失败后,县城设在黄城寨,绍兴“五年(1135),升军使,移治黄城砦。三十年(1160),复县。”(《宋史·地理四》,中华书局,1977,2195.)这是第一次县城搬迁,第二次是绍兴三十年,第三次是景泰元年搬至现在的县城。

[14]第一次是1135年杨幺起义军占领县城;第二次是被元末陈友谅部属占领;第三次是1641年冬,夜半张献忠屠城;第四次是1854年6月1日,太平军占领县城;第五次是同治辛未(1871)4月14日,县城被哥老会占领。

[15] 根据《水道提纲》记载:秦汉以前,资江流经索县,和澧水、沅江一道往北再往东流至长沙下雋(jùn,同“隽”。该县当在今岳阳、临湘和湖北崇阳,通城等县。)汇合,流入长江。(齐息园:《水道提纲·入江巨川》第四册·第十二卷,传经书屋藏版。)县内另有渐水、沧浪水等汇入沅江。当时,县内主要有五条水流过。

[16] 根据传说,索县有“洞庭西道”,走此道可通长江,直达中原。

[17] 古为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是汉朝藩属国。

[18] 东汉荆州州治设在索县,很多古籍均有记载。索县为西汉荆州州治,本书《荆州治汉寿考》有考。

[19] 索县曾是秦朝洞庭郡、西汉武陵郡郡治,本书《秦洞庭郡治索县之推论》、《西汉武陵郡治索县考》专文论证。此外,宋平定杨幺起义后,设立军使;元朝升县为州,辖沅江县。

[20] 历史上有九人在汉寿得到封爵,其中有五侯、二伯、二子。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他们是西汉龙阳敬候陈署、东汉汉寿亭侯关羽、魏寿乡侯贾诩、魏寿亭侯刘放、龙阳县侯王镇恶、汉寿县伯沈林子、汉寿县伯蔡道恭、龙阳县子郑鲜之、龙阳县子王勇。当时,汉寿(龙阳)的知县不叫县令,而叫侯相、伯相。

[21] 《水道提纲》记载,资江、沅江都流经汉寿,北流后再东流入长江。

[22] 大围堤是龙阳(汉寿)历史上第一大垸,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县丞王斌开始领导修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知县周泰继续组织修建,历时三、四十多年,何时建成,县志没有明确记载。宣统溥仪“在位三年(1909-1911),三年皆溃。”(《水经》,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73.)宣统三年的大水冲出现在的沅江主河道,使大围堤一分为二,至此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围堤不复存在。

[23] 大围堤是龙阳(汉寿)历史上第一大垸,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县丞王斌开始领导修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知县周泰继续组织修建,历时三、四十多年,何时建成,县志没有明确记载。宣统溥仪“在位三年(1909-1911),三年皆溃。”(《水经》,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73.)宣统三年的大水冲出现在的沅江主河道,使大围堤一分为二,至此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围堤不复存在。

[24] 龙膺《修筑大围堤德政碑记》记载:“直指(巡查官员、钦差。)钱公以是年夏持绣斧来,蒿目(极目远望)怀襄(指大水),亟檄长吏,问民所疾苦,议蠲(juān免去)议赈,悉状以闻。”(《龙阳县志注释》内部版,1986,627)

[25] 什么叫征士重庆巫溪县周易免费取名?清·赵翼《陔(gāi)馀丛考》:“有学行之士,经诏书征召而不仕者,曰征士,尊称之则曰征君。”(《陔馀丛考·征君征士》,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658.)在魏晋南北朝,汉寿形成了两大征士群:伍氏征士群——伍朝、伍安贫、伍乔;龚氏征士群:龚玄之、龚元寿、龚民、龚祁。一个县有这么多人不愿当官,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这些人都是学富德高者,自命清高,嫉恶如仇,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

[26] 潘俊,汉寿人,为东吴大将,官至九卿,爵至县侯。两次帅军平定武陵郡地区少数民族叛乱,稳定了与蜀国接壤地区,屡立大功。潘俊驻军汉寿,留下“军山”遗迹。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八十,军山在常德府龙阳县东八十里,潘濬攻樊伷时,屯兵于此,因名。”(《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1100.)

[27] 《襄阳记》最早记载李衡种桔的事迹:李衡每每要值家产,其妻习氏反对。于是,李衡只好“密遣客十人,往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怒)[恶]我治家事,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当足用尔。’”(东晋习凿齿撰《校补襄阳耆旧记卷第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1-42。)其实,李衡仕途屡屡受挫,幸家有贤妻,足可立足社会。

[28] 颜真卿《横山庙碑》“公姓张氏,皇帝之后,其先名秉,夏禹时人也。居鼎州武陵龙阳洲,地有白马湖、明月池。”(转引自《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8.)张渤结婚后即与妻子南下,帮助当地人疏通太湖河流,为人们称道,死后为其立祠祭祀,从唐朝封水部员外郎开始,后封至祠山大帝。广德时,明太祖“问兆于神泥,神向之笑。太祖题诗勒石,有‘中原扰攘何时定,挥指干戈动笑颜’之句。由此观之,神之灵也,庇苍生,祐帝王。”(《中国方志集成·乾隆句容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72。)

[29] 智印禅师,俗姓王,龙阳县盘石村人,生于公元786年6月1日,父兄皆为进士。七岁出家,后拜南岳高僧百丈怀海为师,是东方山弘化禅寺的开山祖师。唐宪宗元和二年秋,因道行高深,法名远播,获唐宪宗宣召进京说法讲经,并替宪宗求嗣,后生太子,龙颜大悦,被御赐法号“智印”,宪宗还亲赐紫衣金钵,又拨库银并派官员到东方山督修梵宇,御书“宝峰招提”寺名。

[30] 丁易东,字汉臣。“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教授乡里以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三》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7,50.)他有三本书入选《四库全书》:《周易象义》十六卷,入选《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周易上下经解残本》四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经部易类;《大衍索隐》三卷,录入《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数学之属。另有一本入选《续四库全书》:《道德真经集义》十九卷(道藏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可珍贵,自不待言。”

[31] 易顺鼎,号哭庵,清末民初少年天才,著名诗人,在文学界影响极大。一生曾作诗万余首,部分收入自编《琴志楼丛书》。

[32] 易佩绅(1826—1906),字笏山,汉寿县城人。咸丰十年从军,后以知县、知府衔领军镇压太平军,屡立军功,被称儒将。后授安顺知府、贵东道、贵州按察使以及山西、四川、江苏布政使,六十岁以病乞休。在任期间,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深得民众爱戴。著有《函楼诗抄》、《函楼文抄》等著作。

[33] 黎学锦(1776-1838),字云屏,生于龙阳县大围堤一富豪人家。嘉靖九年(1806)二月署盐茶道,五月实授川北兵备道,道光四年(1824)八月,调广东惠潮嘉道,不久丁母忧;九年(1829)补授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告老还乡。他一生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几乎捐献了全部家产,在汉寿修建龙池书院,在川北道任内,黎学锦留下的政绩、公益、慈善事业遗产很多,包括学校、文化、民生、水利、慈善等,而且件件有物可查,有形可见,有的至今仍发挥作用,为当地人民谋福祉。

[34] 近来,有人说杨幺与伪齐勾结,投降金国,与全盘否定农民起义的妖风相配合。杨幺几次怒斩伪齐来使,表现他反金的决心,他的很多部属被岳飞说降,他坚持反宋,怎么会投降金国,当汉奸呢?

[35] 青文胜(1359-1391),字质夫,四川夔州府大宁(今巫溪县)人。他在龙阳任典史五年,负责刑狱,民间疾苦与他职责无关。龙阳连年受灾,生灵涂炭,而税赋不减,他多次劝县令向上反映,县令置之不理。于是,他只身赴京,三次上疏不能上达天听,他忧心如焚,决心以死谏为民请命,自杀于登闻鼓下,震惊朝野,朱元璋谕旨减免龙阳税赋三分之二,永不改变。

[36] 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刘表在初平元年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由于当时战乱频仍,世道混乱,他单枪匹马赴任,用计铲除当地豪族,很快稳定了局势,荆州也出现了和平繁荣局面,成为全国宜居之地。

[37] 谢夷吾,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东汉章帝时任荆州刺史。谢才华出众,断案如神。据《后汉书》本传记载,皇帝巡行荆州,听说谢夷吾断案,便命在西厢房听其审案。“夷吾所决正一县三百余事,事与上合。而朝廷叹息曰:‘诸州刺史尽如此者,朕不忧天下。’常以励群臣。”(《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2714.)

[38] 钟灵秀,广西贺县拔贡,康熙四十年由学博升任龙阳知县。据县志记载:他廉洁自律,县试第一名给他陋规银八十,当面拒收。去宁乡赴任,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家里人报来讣告,他转身奔丧。陪他的县吏劝他报到上任,即可领到奔丧的钱,足可为路途旅费,他坚决拒绝。

[39] 张调,字和中,他的爷爷是权倾朝野张尧佐,历官为龙图阁直学士、端明殿学士、三司使,叔伯姑妈是温成皇后,以戚里补官。“张后历知抚州崇仁县,官朝奉郎,继通判南剑州,以毋忧不赴,后调龙阳军使,自是无宦情,凡十年不求升转。”(《夷坚支甲·张调梦》卷三,中华书局,1981,751-752.)他的政绩无从知晓,但就他在龙阳“水窝里”能为官十多年,不倚仗皇亲国戚升官调动,足见其官德人品良好。

[40] 县志:“范蠡,楚三户人,仕越为大夫。霸越后,作五湖游。寓赤山,故其上有范蠡庙,名其湖曰蠡湖。”(《龙阳县志注释》,内部版,1986,484.)“或云平吴之后,潜遁之五湖,故今之赤山即洞庭湖之鄙也。”(唐·惠寔:《全唐文·蠡山庙碑记》卷0816,第四部第三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0093.)唐朝人都说范蠡平定吴国后,逃到赤山。赤山作为一个乡镇,解放后才划归沅江县。

[41] 《沅江县志》:“赤山八景”有“关公沙嘴”,说一大石上有关羽留下的磨刀痕。(《嘉庆沅江县志》第8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34.)另外,《赤山游记》:“洲旁有小峰,形方而上锐,舟人云是关公系马桩。”(《嘉庆沅江县志》第8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229.)

[42] 李白游历到过汉寿,并题写了《菩萨蛮》词,被作为百代词曲之祖。全词如下:“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宋僧文莹所著《湘山野录》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曾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10.)鼎州沧水驿,即今汉寿县沧港镇,距县城西8公里沧水南岸。“子宣内翰”就是曾布,著名散文家曾巩的弟弟,魏泰的姐夫。他曾任翰林学士,故称“内翰”。

[43] 唐大历二年(768)冬,杜甫从公安到岳州,可能由澧水经安乡入龙阳(汉寿),进洞庭湖,宿青草湖,写《过洞庭湖》。该诗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渔人获一石碑于湖滨,即此诗碑也。”(《龙阳县志注释》,内部版,1986,495.)这里讲的湖滨就是赤沙湖,诗碑碑脚插入湖中,碑上只刻诗文,未注作者姓名。经过大诗人黄庭坚辩认,曰:“此子美作也。”赤沙湖,又名蠡湖,在汉寿县东。此诗已收入《杜甫全集》。(《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029.)此事,《东坡诗集》亦有记载。

[44]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二十一年(805)贬为朗州司马,在朗州近十年,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就有《汉寿城春望》,借汉寿古城衰败宣泄自己遭贬的情绪;又写《龙阳县歌》,赞美乡镇的平淡与和美。

[45]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被贬贵州龙场驿,路过龙阳,据说他的船停泊在天心湖,作诗《天心湖即事》(《龙阳县志注释》,内部版,1986,753.)拜谒过净照寺,为很多士子追捧,曾开堂讲学。

[46] 屈原思想主要从他的诗中得以表现,在哲学上主张“精气”为本原,敢于问天,有朴素唯物论倾向;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维新,富国强兵,依法治国,忠于君主,要求君主克己爱民,选贤任能,摒弃小人,建立“美政”;在思想上,爱国爱民,主张以德治国,具有积极向上,大胆求索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独立人格。

[47] 沧浪文化体现在《孺子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48] 在本书《一片浩然弥宇宙》文中,青(文胜)尉(典史又称为尉)精神概括为三点:一是践行“以民为本”思想,有胸怀视民如己之大爱;二是发扬“勇者不惧”精神,有敢于担当重任之大勇;三是坚守“身死社稷”信念,有慷慨为民赴死之大义。

[49] 本县进士,曾任赣州知府周凤之诗:《青尉祠》:曾将大义问归津,故把灵枢诧此仁。一片浩然弥宇宙,寒鸦枯木总皆春。(《龙阳县志注释》,内部版,1986,845。)

[50] 副都御使朱廷声诗:“不为身家只为民,誓将一死感吾君。寸诚真切弥天地,散作龙阳百里春。”(《嘉靖常德府志·艺文志》卷十九,上海书店1964年景印本。)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3122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