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独自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十九年时间里,历经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的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了先知,而在佛陀的故乡,他一度成为智慧的化身。

也是由于他的缘故,当时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都被信徒供为圣物。

然而最终他放弃了一切荣耀,毅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在他离世后,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这个大唐僧人,就是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玄奘”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玄奘(600-664年)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

俗家姓陈,名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著名的翻译家、旅行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幼年13岁,在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

武德五年(622年)21岁的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也就是在这时候,疑惑开始困扰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带着这些疑问,玄奘翻遍佛家典籍、访遍佛教高僧,都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

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同时也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因明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传入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玄奘在西行的道路上,被高昌王阻留,但是玄奘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中,他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神话中的形象

在玄奘西行成功的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的变成了传奇,而传奇慢慢地演变成了神话《西游记》: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

慢慢地经过了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

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

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却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3217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