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100分鼠女孩董姓名字最新

自若,◆鎮靜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國語‧越語下》:“自若以處,以度天下,待其來者而正之,因時之所宜而定之。”○《史記‧陳涉世家》:“[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晉][葛洪]《抱樸子‧論仙》:“及見[武皇帝]試閉[左慈]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爾,復何疑哉?”[宋][蘇軾]《滕縣公堂記》:“其後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清][邵長蘅]《閻典史傳》:“[應元]慷慨登陴,意氣自若。”

至若,◆連詞。表示另提一事。○[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校以賓實,誠多未值。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均博弈。”○[唐][李華]《吊古戰場文》:“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鬚……繒纊無溫,墮指裂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序》:“因備先傳,撰擬成篇,班班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時,定為先後……至若觸事興懷,隨附篇末。”

云若,◆1.假若。○《國語‧晉語三》:“殺其內主,背其外賂,彼塞我施,若無天乎?云若有天,我必勝之。”◆2.如同。

越若,◆發語詞。猶及至。○《書‧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下》:“‘越若來三月’五字,當作一句讀。越若,語辭。來,至也(見《爾雅》)。”○[漢][蔡邕]《東鼎銘》:“越若來二月丁丑,遷於司徒。”○《漢書‧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諸生、庶民大和會,十萬眾並集。”

100分鼠女孩董姓名字最新

曰若,◆助詞。用於句首。○《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蔡沈]集傳:“曰、粵、越通,古文作粵。曰若者,發語辭。○《周書》‘越若來三月’,亦此例也。”

預若,◆好像。○《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預若紅花標(飄)落,長無睹萼之暉。”■一本作“喻若-喻若”。`24`2.`25`预先。○宋刘过《临江仙·四景》词:“誰識清涼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預若借些兒。”

有若,◆如同,好像。○《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后﹞嘗夢捫天體,蕩蕩正青滑,有若鍾乳。”○《秦併六國平話》卷中:“[秦皇]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始皇]登殿排班……人民快樂,歲序三登,有若[禹][湯]聖世,歡逢[堯][舜]明君。”○[嚴復]《救亡決論》:“甚且生今反古,則古昔而稱先王,有若古之治斷非後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實也。”

幽若,◆杜若。香草名。○《文選‧曹植<七啟>》:“薰以幽若,流芳肆布。”○[李善]注:“若,杜若也。若稱幽若,猶蘭曰幽蘭也。”

隱若敵國(隐若敌国),◆語本《史記‧游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後因以“隱若敵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唐][呂溫]《凌煙閣勛臣頌‧尉遲鄂公敬德》:“天地之內,指麾無前,熊威虎力,隱若敵國。”亦作“隱然敵國”。○[宋][陽枋]《謝交割啟》:“茲蓋伏遇某官,貫日之忠,渾身是膽;隱然敵國,咸稱[細柳]之真;賢若[長城],豈類[棘門]之戲。”

夷然自若,◆謂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魏書‧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清][嚴有禧]《漱華隨筆‧魚盛二公》:“家人進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

一若,◆仿佛;很像。○[清][包世臣]《與楊季子論文書》:“然門面言道之語,滌除未盡,以致近世治古文者,一若非言道則無以自尊其文。”○[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遂不覺中懷惘惘,一若重愁在抱。”○[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生得文弱清秀,一若他的父親。”

言笑自若,◆談笑如常,十分鎮定。○《三國志‧蜀志‧關羽傳》:“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舊唐書‧酷吏傳上‧來子珣》:“常衣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誚之。”○[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後[脩]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亦作“言笑自如”。○[清][方苞]《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介墓志銘》:“群夷縱火,[牛街鎮]去城三十餘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為守戰計,賊不敢逼。”

言若懸河(言若悬河),◆見“言類懸河”。

言行若一,◆見“言行抱一”。

虛懷若谷(虚怀若谷),◆《老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王弼]注:“不德其德,無所懷也。”後因以“虛懷若谷”形容非常虛心,心胸開闊。○[謝覺哉]《團結、謙虛、進步!》:“善於領導大的或者小的事業成功的人,沒有不是虛懷若谷的。”○[孫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在研究作家和作品時,理論家要虛懷若谷,不存成見。”◆补证条目■○《老子》:“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王弼注:“不德其德,無所懷也。”■后因以“虚懷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清陈确《复吴裒仲书》:“讀教益,知虚懷若谷,求益無方,彌深感嘆。”

心若,◆猶心順。○《漢書‧禮樂志》:“吾知所樂,獨樂六龍,六龍之調,使我心若。”

向若,◆假如。○[唐][皇甫曾]《遇風雨作》詩:“向若家居時,安枕春夢熟。”○[唐][趙璘]《因話錄》卷六:“嗟夫!向若[楊君]不遇……安得秉鈞入輔,為帝股肱?”

相若,◆同樣;類似。○《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宋][王安石]《送陳諤》詩:“論才相若子獨棄,外物有命真難必。”○[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酒醋麵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等官與別局相若。”○[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三十年來,年相若與年少於我一半者,相識之中,真已所存無幾。”

下若,◆見“下箬”。

未若,◆不如,比不上。○《後漢書‧荀彧傳》:“[彧]報曰:‘今穀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閒也。’”[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風起。’”[唐][柳宗元]《非國語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宋][蘇軾]《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饑民。”

危若朝露,◆危險得像易於消失的早晨的露水那樣。比喻面臨滅亡。○《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垂拱四年》:“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諸王不捨生取義,尚猶豫不發,欲何須邪!”

脫若(脱若),◆倘若。○[唐][陳子昂]《諫曹仁師出軍書》:“脫若功未克成,士馬先喪盡,中土求士,卒又難得。”○[宋][葉適]《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脫若虜人畏而不前,置而不問……我以堡塢全力,助其逐襲,或迎之前,或出其後,制勝必矣。”

託若,◆假如。○《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託若專心相用語,免作青提一會人。”

談笑自若(谈笑自若),◆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後漢書‧孔融傳》:“[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宋][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入朝未對,而左右不悅者又中以飛語,復貶[筠州]。士大夫為公危慄,或以為且有後命,公談笑自若。”○[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二六章:“但那些划艇的小夥子和姑娘大嫂,毫不畏懼風浪,談笑自若地破浪前進。”亦作“談笑自如”。○[宋][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一:“[契丹]犯[澶淵],急書日至,一夕凡五至,[萊公]不發封,談笑自如。”○[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宜春]談笑自如,殊無慍色。”○[許地山]《危巢墜簡‧無憂花》:“席間也有很多她所認識的朋友,所以她談笑自如很不寂寞。”

談若懸河(谈若悬河),◆猶言口若懸河。○《明詩紀事戊籤‧何良俊》引《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探,結勝流而觴詠。”

水若,◆傳說中的水神名。○《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詩》:“山祇蹕嶠路,[水若]警滄流。”○[張銑]注:“山祇,山神;[水若],水神也。”○[唐][儲光羲]《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詩:“山戛浴蘭阯,[水若]居雲屏。”

視險若夷(视险若夷),◆見“視險如夷”。

視死若生(视死若生),◆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樣。形容不怕死。○《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亦作“視死如生”。○[漢][晁錯]《守邊勸農疏》:“故戰勝守固則有拜爵之賞,攻城屠邑則得其財鹵以富家室,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

視死若歸(视死若归),◆見“視死如歸”。

視若路人(视若路人),◆把親人或熟人看作陌路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真狗彘之所不為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又煢煢孩稚,視若路人,至饑飽寒溫,無可告語。”亦作“視同陌路”、“視如陌路”。○《野叟曝言》第二十回:“況愚兄病中,承他捨命伏侍,救我殘喘,如今有病,便視同陌路,此豈稍有人心者耶?”○《禪真逸史》第十一回:“當今之世,面交者多,飲酒宴樂,情若同胞,利害相關,視如陌路。”

視若兒戲(视若儿戏),◆見“視同兒戲”。

時若(时若),◆四時和順。○[唐][白居易]《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叶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宋][蘇軾]《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

神意自若,◆見“神色自若”。

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鎮定如常。○《晉書‧王戎傳》:“年六七歲,於[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樂令]既允朝望,加有婚親,群小讒於[長沙]。○[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一人立船尾搖櫓而行,至則師也。菴中人見之,跪哭不忍視,而欸乃直下,神色自若,無顧盼意。”○[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二五章:“[徐鵬飛]一聽,馬上神色自若了。”亦作“神意自若”。○[金][王若虛]《哀雁詞》:“宰夫礪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猶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禍期之行至。”

深藏若虛(深藏若虚),◆把寶物深深收藏起來,好像沒有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馬貞]索隱:“深藏謂隱其寶貨,不令人見,故云‘若虛’。”◆补证条目■把宝物深深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五色石·选琴瑟》:“少年有才的往往浮露,今宗生深藏若虚,恂恂如不能語,却也難得。”■也比喻隐藏得很好。○明卢象昇《决策待战疏》:“彼怯我而逡巡以去則已,若憤我而突如其來,即選奇兵出塞,指授機宜,張疑暗擊,其餘强兵壯馬深藏若虚,不露情形。”

設若(设若),◆1.假如。○《舊五代史‧晉書‧皇甫遇傳》:“[審琦]曰:‘成敗命也,設若不濟,則與之俱死。’”○《武王伐紂平話》卷中:“設若當時投水死,如何[周]室得榮昌。”○[老舍]《趕集‧黑白李》:“你想想吧,設若真是專為分家產,為什麼不來跟我明說?”◆2.猶如;就像。○[老舍]《櫻海集‧犧牲》:“設若他的苦悶使人不表同情,他的笑臉看起來也有點多餘。”○[何其芳]《扇上的煙雲》詩:“設若少女妝臺間沒有鏡子,成天凝望懸在壁上的宮扇。”◆补证条目■假如。○《普曜经·化舍利弗目连品》:“佛自念曰:‘本與父王,要得佛道,爾乃還國,當度父母,今正應還,設若還國,無所感動,於事不宜,所化鮮少,先遣神足弟子比丘優陀耶往,顯示神足,知佛欲往。’”

少成若性,◆謂自幼形成的習慣好像天性一樣。○《大戴禮記‧保傅》:“少成若性,習慣之為常。”

若子大,◆这么一点儿大。○《祖堂集·踈山和尚》:“鼓山到,便問:‘久嚮疎山,元來是若子大。’”

若之何,◆1.怎麼辦。○《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顛隮,若之何其?”○《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明][李贄]《自刻<說書>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終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2.怎麼,為什麼。○《國語‧周語中》:“且夫[陽]豈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莊子‧寓言》:“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後漢書‧周榮傳》:“臣子同貫,若之何不厚!”

若者,◆或者。○[清][麥孟華]《論中國宜尊君權抑民權》:“西國幣制定自朝廷,若者為鎊,若者為羅卜,若者為佛朗,舉國如一,莫敢殊異。”○[清][無名氏]《革命之原因》:“及一旦償兵費,賠教案,甚至供玩好,養國蠹者,則又莫不取之於商。若者有捐,若者有稅,若者加以洋關,而又抽以釐金,若者抽以釐金,而又加以洋關。”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麼的樣子。○[傅澤]《小姐妹們》:“接着,他若有所思地坐下來。”○[柳青]《狠透鐵》:“[韓老六]的眼睛還是研究地盯着老監察若有所思的皺紋臉。”○[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十四章:“[周僕]嘆了口氣,若有所思地說。”◆补证条目■好像在思考什么的样子。○唐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续红楼梦》第二回:“惟有黛玉眼圈兒一紅,低頭不語,默默若有所思。”

若有所失,◆好像丟掉了什麼東西似的。形容迷惘的神情。○《紅樓夢》第六回:“彼時[寶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魯迅]《朝花夕拾‧<狗‧貓‧鼠>》:“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謂若有所失。”○[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火車開走了,人群走散了,[道靜]還站在車站上若有所失地沒有動。”◆补证条目■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迷惘的神情。○《世说新语·德行》“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宋刘孝标注引《典略》:“戴良少所服下,見憲則自降薄,悵然若有所失。”○《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引唐孟棨《本事诗·崔护》:“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

若有若無(若有若无),◆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係不親密。○[葉聖陶]《游了三個湖》:“碧藍的天空中飄着幾朵若有若無的薄雲。”○[沙汀]《淘金記》八:“她很清楚,他對她早已若有若無,不放在心上了。”○[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靜得使人的耳朵裏發出了各種各樣若有若無的聲音。”

若英,◆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南朝][宋][謝莊]《月賦》:“擅扶桑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2.杜若的花。○《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之木芳,華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華衣,飾以杜若之英。”一說,言衣華采繁麗如花也。參閱[清][王夫之]《楚辭通釋》。

若隱若顯,◆见“若隱若現”。

若邪,◆見“若耶”。

若下酒,◆酒名。○[宋][蘇軾]《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之二:“但有樽中若下,何須墓上征西。”○[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初學記》卷八引[晉][張勃]《吳錄》:“[長城]若下酒有名。溪南曰[上若],北曰[下若],並有村。村人取[若下]水以釀酒,醇美勝雲陽。”

若下,◆見“若下酒”。

若無其事(若无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態度鎮靜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葉聖陶]《線下‧潘先生在難中》:“希望家長們能體諒這一層意思,若無其事地依舊把子弟送來:這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益處,也是地方和國家的榮譽。”○[巴金]《秋》二八:“他看見[國光],自然先說幾句普通的應酬話,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若爲情,◆谓情感上难以承受。○唐来鹄《新安官舍闲坐》诗:“寂寞空階草亂生,簟涼風動若爲情!”○唐罗隐《初夏寄顾绍宗》诗:“憐君未歸日,杯酒若爲情!”

若為(若为),◆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唐][蕭意]《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裏,更貯若為人?”[宋][蘇軾]《和沈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清][納蘭性德]《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甯調元]《燕京雜詩》:“弦管[燕京]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2.怎堪。○[唐][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唐][白居易]《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華陽觀],病鬢愁心四十三。”◆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宋][范成大]《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4.倘若。○[唐][雍裕之]《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唐][白居易]《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呂氏春秋‧適音》:“帝[顓頊]生自[若水]。”○[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若水]傳帝,熏風御民。”

若屬(若属),◆汝輩;你們。○《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宋][陳善]《捫虱新話》卷十三:“天子不可令閒暇,閒暇必觀書,見儒則又納諫,智慮深遠,減玩好,省游幸,若屬恩且薄而權輕矣。”

若是,◆1.如此,這樣。○《儀禮‧有司徹》:“司馬在羊鼎之東,二手執桃匕枋以挹湆,注于疏匕,若是者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唐][劉長卿]《北歸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陽鄰家李光宰》詩:“華髮相逢俱若是,故園秋草復如何?”[清][戴名世]《凌母嚴太安人壽序》:“夫達官貴人之名,果足以為親重乎?若是者,吾亦以為非是。”◆2.如果,如果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若是財利雙關,自不必說。”○[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書店股東若是商人,其弊在胡塗,若是智識者,又苦於太精明,這兩者都於進行有損。”

若士,◆猶其人。語出《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於[蒙穀]之上,見一士焉……[盧敖]與之語曰:‘……子殆可與[敖]為友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後因以“若士”代仙人。○[唐][唐彥謙]《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長憶映碑逢若士,未曾攜杖逐[壺公]。”○[元][顧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東海招若士,西池訪[阿緱]。”

若使,◆假使,假如,如果。○《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國而哀之?”[唐][李咸用]《贈來進士鵬》詩:“若使無良遇,虛言有至公。”○《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婿得有今日,皆賴丈人提攜;若使當日困窮旅店,沒人救濟,早已填了丘壑,怎能勾此身榮貴?”

若時(若时),◆1.此時,現在。○《公羊傳‧定公四年》:“君如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2.那時,當時。○《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無若時之急,而使公卿大夫並與廝徒共供事役,聞之四夷,非嘉聲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若生,◆怎么;怎样。○《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漢家將作(作將),你的的專知抄略邊疆,今日捉降,若爲生是?”

若若,◆1.長而下垂的樣子。○《漢書‧佞幸傳‧石顯》:“[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顏師古]注:“若若,長貌。”○[唐][柳宗元]《故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志文》:“若若紫綬,榮于高堂。”○[清][錢謙益]《渡淮河聞何三季穆之訃》詩:“自言星星髮,不紆若若綬。”◆2.眾多的樣子。○《列子‧力命》:“今昏昏昧昧,紛紛若若,隨所為,隨所不為。”◆3.每每,常常。○[清][葆光子]《物妖志‧獸‧猴》:“女自是精爽迷罔,頓如癡人,正晝眠睡,暮則華妝艷飾,伺夜,若若有所之。”

若如,◆1.若干。○《晉書‧禮志下》:“夫婦所生若如人,姑姊妹則稱先守某公之遺女若如人。”◆2.如;像。○[金][王若虛]《孟子辯惑》:“若如[朱氏]之言,自非[堯][舜],舉皆徒勞而無益,誰復可進哉?”[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三摺:“嗨!好豁達波開至尊,這一遍不若如[文王],自臨臨[渭]濱。”

若然,◆1.如果這樣。○《後漢書‧西域傳序》:“若然,則虜財賄益增,膽埶益殖,威臨[南羌],與之交連。”○[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少年微笑曰:‘若然,則關係甚大。’”[明][李贄]《四書評‧孟子‧萬章上》:“若然,[彌子]獨非[靈公夫人]耶?”[許地山]《危巢墜簡‧人非人》:“現在還有幾個同志家屬,是要仰給於她的,若然,三十元真是不夠。”◆2.如果。○[歐陽予倩]《同住的三家人》:“你們要是常常付清,若然一次不便的時候,付幾成隔一兩天再補清,也不是不能通融的。”◆3.如此。○《淮南子‧道應訓》:“復以衡說,其辭若然。”○[清][侯方域]《朋黨論上》:“[漢][唐]而下,凡千百餘年,以此始,亦以此終。若然者,何也?”[章炳麟]《與人論文書》:“若然者,既不能雅,又不能俗,則復不得比於[吳][蜀]六士矣。”

若其,◆假如,如果。○《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漢][王符]《潛夫論‧遏利》:“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徵怨。”○《晉書‧周浚傳》:“今者違命,勝不足多;若其不勝,為罪已甚。”

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一說,即扶桑(見[清][段玉裁]《說文‧木部》“榑”字注)。○《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唐][李嶠]《日》詩:“日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清][錢謙益]《曾湖浴日》詩:“浴日晴波漾六時,丹淵若木影參差。”○[鄭澤]《登樓嘆》詩:“不見若木嬌榑桑,但見蝦蟹變作長鯨長。”

若明若暗,◆亦作“若明若昧”。◆形容言論或情況不明確、不清楚。○[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以畜寡人義》:“此等若明若昧之論,作記者無由知之。”○[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對周圍環境不作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單憑主觀熱情去工作,對於[中國]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若留,◆見“若榴”。

若口引,◆複姓。○《周書‧寇俊傳》:“[魏恭帝]三年,賜姓[若口引氏]。”

若酒,◆即若下酒。○[宋][梅堯臣]《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詩:“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參見“若下酒”。

若教,◆如果使。○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宋陈著《浪淘沙·立春日卖春困》词:“試問若教都困了,誰管春風?”

若華(若华),◆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楚辭‧天問》:“[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王逸]注:“言日未出之時,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三國][魏][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日,庶朱光之常照。”○[唐][吳筠]《游仙》詩之十:“若華拂流影,不使白日匿。”參見“若木”。

若何,◆1.怎樣,怎麼樣。○《晏子春秋‧問上十七》:“[景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唐][司空曙]《閑居寄苗發》詩:“漸向浮生老,前期竟若何?”○《水滸傳》第二一回:“你百年歸壽時,我卻再與你些送終之資,若何?”[李大釗]《“五一”MayDay運動史》:“任被告人若何申辯,律師若何辯護,法官終是不睬。”◆2.怎麼辦。○《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抑君有命,可若何?”○《新唐書‧李抱真傳》:“[緘]愕然,謂諸將曰:‘詔不許,若何?’”◆3.怎麼,為什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

若合符節,◆形容两相符合。○《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宋陆九渊《与赵推》:“若可據信,則必於兩處參審,必使有若合符節者,乃可據耳。”

若還,◆如果;假如。○唐王梵志《倖门如鼠穴》诗:“倖門如鼠穴,也須留一箇。若還都塞了,好處却穿破。”○宋晁端礼《柳初新》词:“終日行行坐坐。未曾識、展眉則箇。若還不是、前生註定,甚得許多摧挫。”○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若還嫁了你,我不比那宋引章,針指油麵,刺繡鋪房,大裁小剪,都不曉得一些兒的。”○明海瑞《兴革条例·吏属》:“原二院守巡道出巡,并委官查盤,縣有餽送吏書銀,出自里甲,多十二兩,少五六兩,沿習成風,無一無之。今已革去……本縣自到任至今,吏書每每禀説,若還無此,禍出不測,本縣以事至不能辯白,充軍死罪可甘受,不可爲此穿窬舉動復之。”

若果,◆如果。○《宣和遺事》前集:“﹝[晁蓋]﹞得一夢,見塞上會中合得三十六數;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夢,夢中何異醒中?若果夜間富貴,只算半世貧窮。”○[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我們若果不能解釋這一點,則[屈原]的年代還是會成問題的。”

若光,◆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南朝][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詩:“屬我[嵫]景半,賞爾若光初。”○[明][楊慎]《升庵詩話‧若光嵫景》:“[嵫]景,[崦嵫]之景;若光,若木之光。一喻老,一喻少也。”參見“若木”。

若干,◆I多少。用於指不定量。○《墨子‧天志下》:“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漢書‧食貨志下》:“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元][喬吉]《折桂令‧寄遠》曲:“乾鬧了若干時,草本兒歡娛,書徹貨兒相思。”○[王統照]《山道之側》:“誰明白老婆子從他手中用過若干錢?”◆II[鮮卑]族複姓。○[北周]有[若干惠]。見《周書》本傳。

若夫,◆至於。用於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易‧繫辭下》:“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明][李贄]《復鄧石陽書》:“若夫上上人,則舉世絕少;非直少也,蓋絕無之矣。”○[魯迅]《書信集‧致胡適》:“但白話的生長,總當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因為態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話入詩文者,看起來總覺得和運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後漢書‧卓茂傳》:“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唐][李白]《清平調詞》之一:“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明][劉基]《御製平西蜀文》:“若非聖君,安敢受此美稱善揚者也。”○[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瑤草作華,若非白痴,莫不領會感動。”

若芳,◆杜若的香氣。○[戰國][楚][宋玉]《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漢][傅毅]《舞賦》:“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揮若芳。”

若而,◆若干。○《左傳‧襄公十二年》:“夫婦所生若而人,妾婦之子若而人。”○[明][歸有光]《同州通判許半齋壽序》:“予與同縣之士試於南宮者若而人。”○[清][馮桂芬]《改建正誼書院記》:“招諸生之雋,若而人宿院肄業,以年較長者一人為齋長。”

若當,◆连词。如果。○《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鹿女夫人〕答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又《罽夷罗夫妇自卖设会现获报缘》:“婦言:‘落淚何益?可以我身賣與他人取財作福。’夫言:‘若當相賣,我身如何得自存活?’”

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西游記》第八九回:“三人徑至洞口,把那百十個若大若小的妖精,盡皆打死。”○《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個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顛唇簸嘴,批點那飛天夜叉之醜。”○《紅樓夢》第七四回:“﹝[探春]﹞便命丫鬟們把箱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

若存若亡,◆有時記在心裡,有時則忘記掉。○《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後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漢][馬融]《長笛賦》:“微風纖妙,若存若亡。”○[晉][干寶]《搜神記》卷一:“[超]當其夢也,精爽感悟,嘉其美異,非常人之容,覺寤欽想,若存若亡。”○[明][李贄]《史綱評要‧三皇五帝紀‧人皇氏》:“後世人天路隔,心量淺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若曹,◆猶你們。○《明史‧王鏊傳》:“講罷,詔[廣]曰:‘講官指若曹耳。’”[清][曾國藩]《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吾天子命吏,豈屈若曹,且編民之不得,何王也?”

若不勝衣(若不胜衣),◆形容身體羸弱,好像連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擔。○《明史‧文苑傳二‧儲巏》:“[巏]體貌清羸,若不勝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連瑣》:“﹝麗者﹞瘦怯凝寒,若不勝衣。”

若不沙,◆[元]代方言。猶不然。沙,語助詞。○[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摺:“我只得親上漁船,把機關暗展,若不沙,那勢劍金牌,如何得免。”○[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摺:“他犯了殺人條,現放着大質照,刀頭兒血染高,請大人自量度,若不沙,只俺小妮子敢平空的將命討。”

如若,◆如果。○[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可遣人送玉璧至[秦],換取連城,以結兩國之好。如若不從,兩國干戈必起。”○《西游記》第五三回:“如若三合敵得我,與你水去。”

人生若寄,◆見“人生如寄”。

輕若鴻毛(轻若鸿毛),◆見“輕於鴻毛”。

清若空,◆酒名。○[宋][陸游]《半丈紅盛開》詩:“滿酌[吳]中清若空,共賞池邊半丈紅。”○[宋][周密]《武林舊事‧諸色酒名》:“清若空,[秀州]。”

辟若,◆譬如。辟,通“譬”。○《管子‧四稱》:“辟若野獸,無所朝處。”○《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明]徐渭《曲序》:“辟若好琴瑟然,其音無所不具,其抒之於思也,極其所到,怨誹則可以稱《小雅》,好色則可以配《國風》。”

旁若無人(旁若无人),◆1.雖有人在側而視若無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顧別人的態度或反應。○《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李載]者,[燕][代]豪傑。常臂鷹攜妓以獵,旁若無人。”○[清][許秋垞]《聞見异辭‧捫虱新談》:“妹昔觀優獻醜,賴表兄捫蝨而談,旁若無人,郎君器宇不凡……願托終身。”○[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周安]旁若無人的,邊慢慢拉着空車在人眾後方走,邊這麼自言自語。”◆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裡。○《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歸彥]既地居將相,志意盈滿,發言陵侮,旁若無人。”○[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謇諤》:“[朝恩]稱詔集百僚,有所評議,恃恩陵轢,旁若無人。”○[明][吳琯]《劍俠傳‧宣慈寺門子》:“飲興方酣,俄睹一少年跨驢而至,驕傲,旁若無人。”○[茅盾]《路》五:“想到每次校務會議時[老荊]那種旁若無人的態度,真叫人難受。”

命若懸絲(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危殆。○《三國演義》第三六回:“不期[曹丞相]使人賺至[許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縲絏……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补证条目■比喻生命危殆。○语本《后汉书·邓训传》:“今張紆失信,衆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涼州吏人,命懸絲髮。”○《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娘娘見今饑困,命若懸絲,汝若不起慈悲,豈名孝順之子。”

明若觀火(明若观火),◆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十分清楚。○[唐][陸贄]《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狀》:“善惡從類,端如貫珠,成敗象行,明若觀火。”○《書‧盤庚上》“予若觀火”[宋][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补证条目■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十分清楚。○隋炀帝《遗陈尚书江总檄》:“邃古成敗之機,近代安危之跡,照同懸鏡,明若觀火。”

門庭若市(门庭若市),◆門前像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戰國策‧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張難先]《都督府之組織設施及人選》:“是時熱心之士,聞[武昌]首義來[集賢館]報名者,門庭若市。”○[老舍]《四世同堂》七十:“[粉妝樓]有許多朋友,一天到晚門庭若市。”亦作“門庭如市”。○[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八》:“廣通賓客,門庭如市。”○[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少倜儻好客,揮霍不吝,車馬輻輳,門庭如市。”○《中國現在記》第七回:“真正是門庭如市,有求必應。”

履險若夷(履险若夷),◆見“履險如夷”。

靈若(灵若),◆海神名。○《文選‧潘岳<西征賦>》:“[靈若]翔於神島,奔鯨浪而失水。”○[李周翰]注:“[靈若],海神也。”○[南朝][齊][劉孝威]《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詩:“蘭樽沿曲岸,[靈若]泝迴潮。”

練若(练若),◆佛教語。即阿蘭若。梵語的音譯。意為寂靜處。原指僧侶修行處,後指佛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闍國》:“汝於先身,在此林中為練若苾芻而精勤不懈,承茲福力,為此王子。”○[五代][齊己]《渚宮莫問詩》之八:“舊峰呵練若,松徑接[匡廬]。”

冷若冰霜,◆像冰霜一樣寒冷。形容人態度嚴肅,不易接近。○《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他膚如凝脂,領如蝤蠐,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馮至]《帷幔》詩:“老尼的心腸雖然冷若冰霜,也不由得對她有幾分同情。”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二章五:“伸出乞求的手,望着冷若冰霜的面孔。”◆补证条目■像冰霜一样寒冷。形容人态度严肃,不易接近。○清欧阳兆熊《水窗春呓·香莲薄命》:“瞥見此女項有刀痕,詫曰:‘咄哉!豔如桃李而冷若冰霜,此間必有一重公案,能枉顧細聆清談否?’”

口若懸河(口若悬河),◆亦作“口如懸河”。亦作“口似懸河”。◆說話像河水下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韓道國]﹞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口若懸河。”◆补证条目■亦作“口如懸河”。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舉重若輕(举重若轻),◆比喻進行苛繁工作或處理艱難問題卻顯得很輕鬆。○[茅盾]《虹》九:“她看見[李無忌]那種興高采烈、舉重若輕的神氣,忍不住要笑。”○[冰心]《我的學生》:“別的女人覺得痛苦冤抑的工作,她…舉重若輕的應付了過去。”◆补证条目■比喻进行苛繁工作或处理艰难问题却显得很轻松。○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坡詩不尚雄傑一派,其絶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鋭,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清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公聽視機警,受大任舉重若輕。上愛其才敏,倚若股肱。”

舉國若狂(举国若狂),◆全國的人都激動得像發狂一樣。語出《禮記‧雜記下》:“[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明][劉若愚]《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吁,以如此之人而處揆席,又何怪乎舉國若狂也哉。”○《老殘游記》第二回:“[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語本《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形容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古人說‘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也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麼快。”

進道若退(进道若退),◆謂前進之道反若後退。○《後漢書‧張衡傳》:“雖[老氏]曲全,進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借若,◆猶假如。○《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訓練,自保恐不足,何暇及鄰!雖然,借若諾子之請,則將何為乎?’”

假若,◆1.如果。○[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假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向其化也,又何誅焉?”[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一摺:“假若星官不來呵,你着我等到多蚤晚也?”[老舍]《茶館》第一幕:“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2.即使。○[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摺:“休休休,人到中年萬事休……假若我便得些自由,沒揣的兩鬢秋,爭如我便且修身閑袖手。”○[元][劉庭信]《寨兒令‧戒嫖蕩》曲:“假若你便銅脊梁,者莫你是鐵肩膀,也磨擦成風月擔兒瘡。”◆3.猶如,好象。○[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摺:“假若[韓退之藍關]外不前駿馬,[孟浩然][灞陵橋]不肯騎驢,凍的我戰兢兢手腳難停住。”

歡喜若狂,◆欢喜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兴奋到了极点。○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冯德英《苦菜花》第十八章:“老人欢喜若狂,可是马上又有些失望地打量着他们。”

何若,◆1.如何,怎樣。用於詢問。○《晏子春秋‧問上十八》:“[景公]問[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史記‧蘇秦列傳》:“今有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新唐書‧李光弼傳》:“初,[光弼]謂[李抱玉]曰:‘將軍能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過期何若?’”◆2.如何,怎樣。用於陳述。○[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清][侯方域]《于謙論》:“嗚呼!不思其得君行政之何若,而欲以名位形跡之際,自解免於後,亦惑矣!”[廖仲愷]《全民政治論譯本序》:“欲圖解決,不得不就此政體所由來之處,考其發生之蹊徑何若,發達之程度何若,利弊之影響何若,借為後事之師。”◆3.為何。○《管子‧問》:“問:刑論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其妻大君從旁接而起之,曰:‘何若子性之大也?希見人士,卒得急記,流涕不止。’”[漢][陳琳]《神女賦》:“既歎爾以豔采,又說我之長期,順乾坤以成性,夫何若而有辭。”◆4.幾何,多少。○《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5.何似,像什麼。○《漢書‧龔勝傳》:“[常恚],謂[勝]曰:‘我視君何若?君欲小與眾異,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屬耳。’”◆6.何如,哪裡比得上。○[宋][葉適]《故昭慶軍承宣使趙公行狀》:“公使諭之曰:‘今猶在本州,惠利可及汝也。’人皆哭曰:‘何若只在我州!’”[鄭觀應]《盛世危言‧稅則》:“夫中外通商數十餘載,[華]人亦多精通稅則,熟悉約章,與其假手他人,袒護彼族,何若易用[華]人之為愈乎?”

好若,◆好像。○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錦體斑斕,好若半團霞綺。”

海若,◆傳說中的海神。○《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洪興祖]補注:“[海若],[莊子]所稱[北海若]也。”○[南朝][宋][鮑照]《望水》詩:“[河伯]自矜大,[海若]沉渺莽。”○[宋][王安石]《謝知江寧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海若]之難窮。”○[章炳麟]《訄書‧原教下》:“[海若]者,右倪之龜也,以為瀛之神。”

果若,◆果真;假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摺:“果若有出師表文,嚇蠻書信,[張生]呵,只願你筆尖兒橫掃了五千人。”○《西游記》第五一回:“果若能擒得他,是[老孫]之幸;若不能,那時再作區處。”

浮生若梦,◆人生如梦一般虚幻短暂。○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李大钊《青春》:“顾人之生也……迄于老死,觉其间之春光,迅于电波石火,不可淹流,浮生若梦,直菌鹤马蜩之过乎前耳。”

奉若神明,◆見“奉如神明”。

風雨時若(风雨时若),◆《書‧洪範》:“曰肅,時雨若……曰聖,時風若。”○[孔]傳:“君行敬,則時雨順之。”後以“風雨時若”指風調雨順。○[唐][張嘉貞]《北岳廟碑》:“禎祥日新,既祠既禋,國萬斯春兮;風雨時若,是耕是穫,家勤於作兮。”○[宋][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於是三光澄清,萬靈敷佑;風雨時若,百穀豐茂。”○[宋][曾鞏]《福州上執政書》:“亭無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樂。士氣始奮,而人和始洽。至於風雨時若,田出自倍。”

洞若觀火(洞若观火),◆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明][林潞]《江陵救時之相論》:“又諭以朝意,當以某辭入告,某策善後,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公所作《宋論》四十篇,審時度勢,洞若觀火。”○[魯迅]《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亦作“洞如觀火”。○[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得悉其山川險要部落游牧,暨其強弱多寡離合之情,皆洞如觀火矣。”◆补证条目■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语本《书·盘庚上》:“今汝聒聒……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孔颖达疏:“我見汝情如視火,言見之分明如同見火也。”■亦作“洞如觀火”。○《清史稿·文庆文祥等传论》:“晚年密陳大計,於數十年馭外得失,洞如觀火,一代興亡之龜鑑也。”

丁若,◆複姓。○[晉]有[丁若堅]。見《通志‧氏族五》。

當若(当若),◆倘若。○《墨子‧尚同中》:“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00分鼠女孩董姓名字最新

丹若,◆石榴的別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石榴,一名丹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安石榴》:“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赬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稱。”

大直若屈,◆亦作“大直若詘”。◆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韓詩外傳》卷九:“大直若詘,大辯若訥。”○《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論》:“[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蓋謂是乎?”○《後漢書‧荀淑傳論》:“及後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寸陰若歲(寸阴若岁),◆時間雖短,猶覺如年。喻盼待殷切。○《北史‧韓禽傳》:“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

從善若流(从善若流),◆見“從善如流”。

從容自若(从容自若),◆沉着鎮靜,神態如常。○《人民日報》1974.10.29:“﹝[南京]長江大橋﹞在大自然的急風暴雨……中,總是那樣從容自若,傲岸屹立。”○[張天民]《創業》三十:“[華程]從容自若。”◆补证条目■沉着镇静,神态如常。○《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唐韩琬《御史台记·卢庄道》:“令丞等憂懼,屢以爲言,莊道從容自若。”○《旧唐书·刘世龙传》:“懿宗寬思禮於外,令廣引逆徒。而思禮以爲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誠若(诚若),◆至誠和順。○《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鄭玄]注:“若,順也。”○[孔穎達]疏:“至誠和順。”

程若,◆亦稱“程君”。◆草名。○《淮南子‧墬形訓》:“根拔生程若,程若生玄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一》:“招搖生程君,程君生玄玉。”一本作“程若”。

不若,◆1.不如;比不上。○《墨子‧親士》:“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唐][柳宗元]《非國語上‧不藉》:“夫福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樂以死也。”○《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今日事已分明,不若抽身回去。”○[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文三橋》:“先生視扇云:扇大佳,恐損壞,不若紗帽為涼快也。”◆2.不依順;不順遂。○《書‧高宗肜日》:“民有不若德,不聽罪。”○[曾運乾]正讀:“若,順也。”○《楚辭‧天問》:“何獻蒸肉之膏,而啟帝不若。”○[王逸]注:“若,順也。”◆3.猶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傳說中的魑魅魍魎等害人之物。○《左傳‧宣公三年》:“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杜預]注:“若,順也。”○[楊伯峻]注:“不若,不順,意指不利於己之物。”○[漢][張衡]《西京賦》:“禁禦不若,以知神姦。”○[清][葉廷琯]《吹網錄‧龍城柳石刻》:“譜[梅言]其地頗重此碣,謂可以辟不若,故遊客每求拓本攜之行篋。”◆4.不善,強暴。○《商君書‧慎法》:“外不能戰,內不能守,雖[堯]為主,不能以不臣諧謂所不若之國。”○[漢][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虔夷不若,屢勘寇侮。”○《新唐書‧李晟傳》:“昭文德,恢武功,威不若康不乂。”

不絕若線(不绝若线),◆見“不絕如線”。

波若,◆梵語的音譯。佛教謂離一切分別執着的大智慧。也稱“般若”。○《南齊書‧顧歡傳論》:“道家之教,執一虛無,得性亡情,凝神勿擾;今則波若無照,萬法皆空,豈有道之可名,寧餘一之可得?”[唐][李嶠]《上應天神龍皇帝冊文》:“自非冥符幽贊,睿感潛通,何以承波若之護持,享高明之福助。”

便假若,◆即使。○[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五:“那相國夫人探看了[張君瑞],便假若鐵石心腸應粉碎。”

比若,◆比如;如同。○《太平经·分别贫富法》:“今唯天師令弟子之無知,比若嬰兒之無知,須父母教授之乃後有知也。”○又《三合相通诀》:“夫天地比若影響,隨人可爲不脱也。”

安之若素,◆謂對反常現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四一章第一節:“[南宋]的人士,為了昇平已久,也便對於小朝廷安之若素。”○[歐陽山]《苦鬥》五二:“應該說,對於這樣一種談話的腔調,[林開泰]倒是安之若泰的。”◆补证条目■谓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清陈确《书蔡伯蜚便面》:“苟吾心之天定,則貧賤患難,疾病死喪,皆安之若素矣,何不可知之有!”○《娱目醒心编》卷四:“〔王之紀〕本是清苦人家……崔氏却安之若素,绝不嫌貧嫌苦。”

阿練若,◆梵语aranya、巴利语aranna的音译。又译作“阿蘭若”。■本义为山林、荒野。因适于比丘修行与居住,后引申指出家人修行与居住的林野。○《杂宝藏经·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佛敕此比丘,使向阿練若處,精懃修習,得阿羅漢,六通具足。”又:“我捨身故,使彼仙人住阿練若處,獲五神通。”◆借指修行者。○《杂宝藏经·兄弟二人俱出家缘》:“與汝此,汝可持向輔相之前,縫以爲衣。若其問者,汝可答言:‘父所愛重阿練若者,捉以與我。’輔相必定瞋不共語。”又:“於是後日阿練若來,不復出迎,顔色變異。”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3594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