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店铺起名正文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历史迷猴神通:文章不写一句空

前引: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十三四岁出社会,混好了就是富可敌国,混不成就跑街、跑堂。明朝、清朝的大部分徽州商人,最初都是一名“辍学儿童”,即便是胡雪岩也不能例外。

然而,虽然徽州商人多来自“辍学儿童”,但事实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经商是一件更见世面的事情。

见惯了大世面的徽州人,学问未必比读书人少,见识倒往往比书生们高。他们拿起算盘就是胡雪岩、鲍志道,他们放下算盘拿起笔,就是戴震、胡适。

这么厉害的一群人,他们的头脑里装着的东西,远比他们兜里装着的银票更精彩。走进了一个个商人的世界,探索他们的价值理念,发现了不一样的人生!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胡雪岩故居

一、徽州府:儒风和商风并起中国人都知道徽州的商人厉害,但事实上,徽州的文人却往往被人忽略。

在徽州,文人和商人之间本来就是一棵藤上结着的瓜,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01.朱熹:徽商家庭里走出的圣人事实上,婺源县的朱熹、休宁县的戴震、绩溪县胡适,看上去他们都一代文宗,但其实,他们都来自于徽商家庭。

朱熹是一代圣人,但朱熹的外公却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朱熹写的《外大父祝公遗事》,对这段家史进行了描述:

外家新安祝氏,世以资力顺善,闻于州乡。其邸肆生业几有郡城之半,因号半州。在宋朝,徽州城里的铺面房,朱熹的外祖父祝确占了一半,坐实了是大地产商无疑。祝半州财力之大可见一斑,而朱熹的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世的自豪。

事实上,在朱熹这里,徽州商人和儒者就是一家!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朱熹雕像

02.拿起笔是状元、进士事实上,在明清商帮崛起之前,徽州府就已经成为“东南邹鲁”。

鲁地,历史上出了孔子,邹地,历史上出了孟子。徽州作为“东南邹鲁”,可见当年儒学的兴盛。

《海阳纪略》里说,南唐时期,徽州就有了书院,而自从朱熹“紫阳书院”讲学以后,宋元以来徽州书院在鼎盛时期,曾达到过260座之多。

书院的兴起,必然造就这里人才的鼎盛,而在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徽州人比比皆是。

据统计,直到明清两代,徽州状元已经有数十位之多。其中休宁一县出过文武状元19名,歙县出过状元6名。

事实上,考取功名和外出经商一样,都是极其考验意志力的事情,徽州人能经得起商战风雨,也经受住了科场考验。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婺源秋色

03.割不断的商脉和儒脉:戴震、胡适之事实上,清朝学问家休宁人戴震,也是出自小商人之家。

戴震后来参与《四库全书》编纂,被梁启超、章太炎、胡适奉为一代大师。因此上,他对徽商和儒学之间的关联,有着独到的理解:

吾郡少平原旷野,依山而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虽为贾者,咸近士风。“贾”就是商,“士”就是儒,“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就是把徽商定义成了儒商。

而戴震之后,胡适是又一个徽商家庭走出的大师级文人。胡适在自传里记载:

我家世代乡居,故宅在绩溪县城北约五十华里,历代都是靠小本经营为生的。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绩溪:胡适故居

04.胡适眼里的徽州文气对于故乡徽州为何文风鼎盛,胡适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由于长住大城市,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在胡适看来,朱熹、江永、戴震这些徽州大学问家的成功,其实都离不开商业的功劳。

事实上,在胡适的父亲身上,也可以看出徽商对文化的追求,胡适《我的父亲》里叙述了这段家史:

父亲因为十分聪颖,早为其有志为学的伯父(星五公)所赏识。他认为有这样资质的青年子侄,实在不应该在一个小茶叶店里埋没了。所以父亲被家中长辈特地选出,让他专心读书,以便参加科举。事实上,让适合读书的读书,让适合经商的经商,一直是徽商家庭的传统。而胡适自己,无疑也是这种传统的产物。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徽州民居

二、徽商:儒风浸染的“商帮”从商人家庭里走出了一代代鸿儒,而同时更多的是,被儒学风气熏陶的巨商。

01.重诚信:商界里的“圣贤”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自从王阳明说了这一句名言,精明的徽州商人就经常把它拿来挂在嘴边。很多时候,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句漂亮话。

但在历史上,徽商确实有一些义商义举,验证了王阳明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

《光绪婺源县志》记载,一位朋友把几百两银存在钱庄,但存银票据上,却用了钱庄老板王源茂的名字。而在朋友忽然暴病身亡后,存银的事就只剩下王茂源一人知晓。

然而存银到期后,王茂源却把本息都交给了朋友的儿子。

另外一个记载,是商人唐祁父亲曾经借债,后来尽管借款人丢失了借据,但唐祁还是如数还债。但还款几天后,借款人却拿着借据第二次来要账。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唐祁依然如数还账。

在唐祁看来,第一次还账,是因为到了还债时间,而第二次还账,是因为借据是实。因此上,他两次还债,都是在努力践行诚信。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盐商的天堂:扬州

02.交朋友:做生意也在做人事实上,除了读书之外,成功的徽商一直在认真做两件事情:一件是交友,另一件便是公益。

要驰骋天下做生意,徽州商人交际历来广泛,而他们的朋友也下至社会底层,上到达官显贵。换句话说,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朋友圈。

红顶商人胡雪岩,交友交到了晚清重臣左宗棠,因此成为商界奇葩。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手不释,和袁梅、纪晓岚、刘墉、邓石如、汪士慎等人都有交情。

一代文宗袁枚说鲍志道是 :" 文章知己",而纪晓岚为鲍志道立传,刘墉为鲍志道撰题,邓石如更是鲍志道家常年的食客。

徽商胡汝顺“性好客,客满座,宴饮无虚日,与士言士,与农言农,与工商言工商”,很显然,他是一个高情商的外交家。

祁门王氏把交友之道写进了族规,他们提倡光交朋友,又提倡慎重交友:

朋友之交,系五伦之一,固不可废,然而匪人则伤,亦不可不慎也。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扬州盐商故居

03.做公益:良贾贾仁,与社会友好“大隐隐士,良贾贾仁”,是又一重商人境界。许多徽商在发达以后,他们往往开始回报社会,回报乡里。

例如鲍志道,捐银三千两,恢复朱熹曾经讲学的“紫阳书院”,又捐银八千两,恢复山间书院,又捐银过万,修复古虹桥和城西五里阑干……

孝子徽商余士恩平日生活节俭,但在周济他人时却又往往能慷慨挥金。盐商黄崇德,周济亲友,惠及乡邻……

徽商章君策甚至把回报社会,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他认为:

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赡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绝于天,天必夺之。很显然,这些被儒学熏陶过的徽州商人,已经把公益和天道放在一起认识。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徽州宏村

三、理直气壮去经商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古代,晋商、徽商却往往把经商致富当成了一件自豪的事业。

事实上,商人都浸染了儒学,经商也成为另一种功名。在徽商人物传记中,我们可以领略他们以商为荣的胆识。

01.大丈夫志在经商歙县人许太明,幼年聪明过人,家里原本要让他读书科举,但最终还是因为体质不佳,不得已而从商。

辍学以后,经营水路生意的许太明,在船上击打着木浆发誓说:“人在天地间,既然不能读书立功名,那就用心经商,兴废补弊。农家子弟耕田是本分,商家子弟经商也是本分。”

竭力经营的许太明,最终光大了家族的产业,成为了又一代富商。

很显然,很多徽州的商人子弟,把继续经商看成了他们人生的本分。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徽州民居

02.视行商如“行侠”的徽州事实上,在徽商的传记里,甚至已经把行商看成了一种侠举。

新安江氏的族谱中记载着他们对行商的理解:

以故徽之贾于四方者,多磊落节侠之行,无市心,而子弟以经术显结于当世,犹周之登俊于农也。事实上,“磊落节侠之行”并不是徽州人的自夸,即使在外人看来,徽商里也不乏忠正良善的人物。一代文坛领袖李梦阳,曾经评价过徽商汪昂:

夫王子者,隐之市而处乎商者也。出游者四十年无卑行焉,乃今六十无污名也。大隐隐于市,李梦阳对汪昂的评价,事实上是可以推广到明清的徽商、晋商整体身上的。

事实上,在明清,徽州商人、山西商人都能够驰骋天下几百年,他们已经形成了对商业有更加深刻理解的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的根,依旧是源远流长的华夏儒学。

拿起笔是状元进士,放下笔是一代巨商,徽州商人的精神世界多出彩

歙县牌坊

参考资料:赵尔巽等《清史稿》;朱熹《朱文公文集》;李梦阳《空同集》;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戴震《戴震集》;钱大昕《潜研堂文集》;李维祯《大泌山房集》、纪昀《鲍肯园先生小传》;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汪正元、吴鹗等《光绪婺源县志》;廖腾蝰《海阳纪略》;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钱耕森《略论胡适论徽商》;董家魁《明清徽州家谱传记与徽商社会地位的提高》;韩旭《明清徽商“修身”的维度》;杨治平《论明清时期徽商“贾而好儒”的忠义观》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378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