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起名正文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大文豪苏轼是宋朝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多才多艺,不但善于文章和诗词歌赋,而且在书法、绘画、美食等领域都有超凡的成就,是宋朝文化繁荣时期最耀眼的明星。因此苏轼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也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

这些传说有的是苏轼的故事改编,也有的是牵强附会,甚至有不少历史谣言。其中苏轼参加科举的故事便是典型,这个故事中主考官欧阳修把苏轼的试卷错认成自己的弟子曾巩的,为了避嫌将他排在第二位,让苏轼错失状元的机会。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苏轼也不是那届科举考试的榜眼。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这个历史谣言流传很广,由于苏轼的大才,很多人历史爱好者都认为是真的,对苏轼的遭遇感到遗憾。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谎言,而编造这个谎言很可能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这个谎言流传数百年没被人揭破,只是因为主角是苏轼。从当时的历史文献来看,苏轼在那届考试的中的成绩并不好,别说是榜眼,他连一甲的排名都没进。如果不是欧阳修当考官,他几乎是百分之百落榜。而故事中所说欧阳修将苏轼的试卷误认为是曾巩的,这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完全是苏轼的粉丝们根据苏辙的只言片语发挥想象而成的。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这个事情发生在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中,史学界将这次考试称为龙虎榜,并将其誉为千古第一榜。这是因为这届考试精英荟萃,不但有着大文豪苏轼和苏辙兄弟,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王安石变法的第二把手吕惠卿,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大名鼎鼎的横渠先生张载等人。而这届考试中名臣将相数不胜数,可以说汇聚了南北两宋近三百年国祚中的一半精英,所以非常受人瞩目。而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成为了这届考试的主考官,也给这次考试增辉不少。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与传说中不同,宋朝的考试并非如明清两朝那样用一张试卷定胜负,而是分成策、论、赋、贴经或墨义四场考试,计算总成绩后决定去留及名次。而传说中提到的欧阳修误认苏轼试卷的原型来自于第二场考试,考试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传说中欧阳修很欣赏苏轼的这篇文章,又怀疑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为了避嫌便将其排在第二。实际上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熟悉古文的朋友都知道,苏轼和曾巩文章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曾巩的老师,欧阳修怎么可能连自己学生的写作风格都看不出来?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对比苏轼和曾巩的两篇文章,风格迥异,完全是两个方向的做派。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出名的老实人,写文章一向以严谨著称,逻辑严密且四平八稳,引经据典务求毫无破绽。而苏轼则不同,他性格跳脱,写文章也是放飞自我,恣意狂狷且不拘小节,有着战国时纵横家们的古风,气势非常凌厉。这体现出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怎么可能被欧阳修误认?而从当时苏轼的作文看,引经据典方面存在很多错误,如果是国子监的老夫子主考,苏轼必然落榜。好在主考官是欧阳修,不太关注引经据典方面的细节,才放了苏轼一马。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当时首先发现苏轼文章的是副主考梅尧臣,他对苏轼在文章中引用的"三宥三赦"的典故表示疑虑,便请教欧阳修。而欧阳修也对苏轼提到的关于上古时代尧和皋陶的典故不熟,以为苏轼从那里看来的生僻文章,也就没有深究。在他们看来科举这么大的考试,没有人会不重视,没有人会胡编乱造典故。然而苏轼就是奇葩,这典故完全是他顺口编的。后来欧阳修和梅尧臣问他来源出处,他竟然来了句"想当然耳"。实际上"三宥三赦"来自于《礼记》的记载,是周朝处理犯法的公族的法律程序,根本没有尧和皋陶的典故。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除此之外,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应用典籍原文错误也比较多。比如他说"《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实际上典籍中原文是"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除了前面四个字,后面的也是在瞎编。又比如他说"《诗・小雅・巧言》: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湍沮",实际上典籍原文是"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里前后文写倒了,按科举打分来看算明显错误。以苏轼这种胡编瞎写的作风,如果严格打分,别说第二名,就是倒数第二都不可能,直接黜落。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很显然欧阳修没有去深究这些明显的错误,而是很看重苏轼以古文作文,而且还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纵横椑阖的文章,所以给了很高的评价,将其排在"论"这个科目第二名。也正是因为欧阳修的破格打分,苏轼在躲过落榜的危急,进入了殿试的名单。

实际上除了"论"的科目外,苏轼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不是尽如人意。这次考试的第三科是"赋",这本应是苏轼最为擅长的项目。当时苏轼落榜了,直接被同考官黜落,连分都没有。北宋名臣叶梦得在自己的笔记《石林燕语》中写到"苏子瞻自在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由此可见年轻的苏轼还是非常自傲的,不屑于按照题目的设定做赋而是自由发挥。他的这种自由发挥自然能写出震铄古今的词句,开创了后来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成为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但科举场上不是青楼喝花酒,答题的人也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按照题目要求。可苏轼的傲气一旦发作,随便乱来,自然没有了得分,直接被黜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阳修再在"论"上按照传统规则打分,那苏轼就完了。好在欧阳修为推广古文运动,与以前重视诗赋的打分方式抬杠,无视苏轼在"赋"上被黜落的事实,将其列入殿试名典。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从文献资料看,这次考试苏轼的成绩并不高,真正毫无争议的第一只有第四科。这科当时是要求默写《春秋》的经义,苏轼靠着自己的博闻强识拿了第一。总成绩上苏轼是殿试中乙科,并不是传说中的榜眼。如果按照传统的重诗赋而轻策论的评价规则,只是"赋"被黜落,苏轼就已经丧失了参加殿试的资格。而欧阳修为推广古文运动,"重策论而轻诗赋",这才让苏轼有了机会。实际上这样的规则改变在当时也引起很大的争议,很多按照原规则答题的国子监考生被欧阳修黜落,引发了抗议的热潮。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由于宋仁宗时改殿试为不黜落的规则,所以放飞自我的苏轼并没有落榜,只是排名比较靠后,而苏辙和曾巩的成绩还在苏轼的后面。这一榜的状元是来自福建的考生章衡,他也是让苏轼非常服气的。苏轼评价他为"仁宗在位之三十五年,进士盖十举矣,而得吾子平以为首。"

这个故事的最初来自于苏辙为苏轼写的墓志铭,原文是"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名典免费起名网八字测名打分

苏辙这种写法很明显是为哥哥争面子,毕竟苏轼是震铄古今的大文豪,不能在科举这方面留下污点。苏辙搞了个断章取义的春秋笔法,将苏轼的人生略微的粉饰了一下。民间苏轼的粉丝更多,大家一起编故事,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说法。由于苏轼本人光芒太盛,对于这个疑点颇多的谎言大家都选择性的无视,也没去深究里面的问题。当翻开记录那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我们才发现原来科举时候的苏轼是这样的荒唐。可这不仅仅没有降低苏轼在粉丝心中的形象,反而让他更加的鲜活,毕竟谁在年轻时候没点荒唐事?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3822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