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正文

美丽名字的背后:最苦的不是确诊,但春天终会赶来|第医线

免费算命 公司起名 2022-03-12 4 0

9岁男孩小强从小背部弯曲畸形,在本该快乐的童年忍受着病痛和折磨。去年,他在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接受了手术治疗。这种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其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肌萎缩无力,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今年春节前,小强在新华医院注射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如今已完成2次注射。这种药,曾因70万元的“天价”受到关注。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该药再上热搜,最终以3.3万元左右的价格敲定。热搜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心——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这个“小群体”,说的就是罕见病患者。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孩子、熊猫宝宝……这些美丽名字的背后,是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痛苦。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日前,记者来到上海新华医院,听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等专家聊聊他们眼中的罕见病。

美丽名字的背后:最苦的不是确诊,但春天终会赶来|第医线

图说: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啥病,啥病,是啥病?

听说记者来采访,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十分感慨,“谢谢你们关注罕见病和患病群体,他们太苦了!”他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近7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种类的10%。整体来讲,罕见病并不罕见,在中国预计超过2000万。罕见病80%由基因缺陷导致,50%于儿童期发病,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耗竭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有些罕见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还有一些发病隐匿,比如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后期发展到尿毒症,就只有肾移植一条出路了。

新华医院是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罕见病定点诊治医院,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上海市牵头医院,先后成立了上海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等。全国各地走投无路的患者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的已经在求医路上奔波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有的辗转多地,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渴望“一锤定音”。2021年,新华医院诊治的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21种)的罕见病患者超5700人。

不明原因腹泻、呕吐,持续半年,皮下脂肪消耗殆尽,虚弱得不能下床,几乎变成“纸片人”,5岁小男孩承承(化名)患上了什么“怪病”?承承的妈妈说,孩子从小不愿意碰鱼、肉、蛋、奶等荤菜,几个月前出现发热症状,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精神变差,并出现嗜睡症状,到当地诊治后,怀疑肠梗阻,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并没有缓解症状。一家人先后辗转福州、广州、北京等各大医院,不得其解。

不久前,他们来到新华医院求诊。猜测、讨论、验证、否定、再猜测……专家组每天反反复复地了解病情,更新化验结果及病情进展,终于柳暗花明!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郭桂梅主任查找了上百种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后发现,承承患上的是一种名为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LPI)的罕见病!因基因突变,摄入蛋白质后,会出现呕吐、腹泻、昏迷、无力等症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承承的身体状况开始恢复。这种罕见病,全球报道仅两百例。

美丽名字的背后:最苦的不是确诊,但春天终会赶来|第医线

早点,早点,再早点!

“患者和家属们为了一纸诊断已耗费大量精力,但最苦的还不是确诊,对治疗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让他们焦虑,甚至恐惧。”蒋更如说。

罕见病发病率低,诊疗难度大、漏诊误诊率高。能否早确诊、早治疗,对于罕见病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医院先后开设了儿童、成人的疑难杂症与罕见病专病门诊,其中,外省市患者超81%,罕见病诊断率75%;17个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男孩乐乐6个月左右时,被家人发现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能翻身,也不能独坐。1岁之后肌力低下更明显,不能抬头,说话声音轻且含糊不清,紧张时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脑瘫!外院的诊断让乐乐的家长怀疑。一家人抱着孩子来到新华医院,最终确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治疗及时,乐乐明显好转,摆脱了“脑瘫”的标签,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

美丽名字的背后:最苦的不是确诊,但春天终会赶来|第医线

图说: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

“早点,早点,再早点!” 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说,最心痛的,就是看到罕见病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外地患儿阳阳在新生儿筛查时发现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这是由于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缺乏导致甲基丙二酸不能够正常被代谢而引起的疾病。“两个月大时来到新华医院已经晚了。一查血色素只有2克,一般正常人是10克,磁共振发现大脑像纸一样薄。如果从确诊后立刻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延误了一个多月,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完全不可逆了。”两个月说长不长,但已是截然不同的结果。邱文娟强调,在儿童罕见病治疗中,早确诊、早发现至关重要。她接诊的罕见病儿童中,如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从小发病后及时来医院治疗,效果良好,有的还在出国留学、结婚,过上正常生活。

推动罕见病临床诊疗规范工作,这也是新华医院罕见病专家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近3年来,新华医院参与编著《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等15部罕见病专家共识,为罕见病筛查、检测、诊断、治疗提供规范性指导。近期顾学范、邱文娟团队正在编写国内首部《尿素循环障碍诊疗指南》,为儿童尿素循环障碍的及时发现、对症治疗提供指导建议。

“罕见病医生就像活跃在医学界的‘侦探高手’,考验的是抽丝剥茧的审慎和挑战疑难的执着与孤勇,不仅要‘泛观博取’,更要‘熟读精思’,还需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蒋更如说。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实现了多学科诊治优势的强强联合,医生们携手,明显提高了诊疗效率。

美丽名字的背后:最苦的不是确诊,但春天终会赶来|第医线

一些看得早可实现临床治愈

如今,随着社会对罕见病及患者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加上多组学、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逐一攻克。如用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用酶替代药物治疗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法布雷病,均可达到临床治愈。除了批准上市的药物,还有更多的基因治疗药物处于临床前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

28岁的小杨刚升级宝妈,宝宝在新生儿筛查中发现是法布雷基因携带者,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储积症。通过倒查,发现自己也是携带者。在新华医院就诊后,小杨才意识到,自己脚肢端一碰东西就有烧灼痛感,这正是法布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这种疾病会随着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眼下,她正在新华医院进行酶替代治疗。医生们也会对其宝宝进行跟踪,根据酶缺陷程度及时干预治疗,可以过正常生活。“今年的费用通过医保和商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了,后面每年三五万也还可以承受,积极治疗,生活充满希望!”小杨说。

罕见病春天终会到来

高昂的治疗费用,是部分罕见病患者永远的痛。但乐观点来看,有药,好过没药。目前,已在我国上市且有适应症的50余种药品中,已有40余种纳入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将大大提高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商业保险,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尽管很难,但相信罕见病的春天很快会来。”蒋更如说。

去年8月,上海首例享受“沪惠保” 儿童法布雷病酶替代治疗在新华医院顺利完成,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所需的注射用阿加糖酶β药品费用,可通过特定高额药品费这项进行报销,报销比例达70%。今年1月1日,7个罕见病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惠及脊髓性肌萎缩症、血友病、法布雷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硬化、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等疾病患者。

对于这类致病基因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是确诊的最佳手段,比如SMA,通过一次简单的验血就能检测出谁是携带者。邱文娟介绍,新华医院牵头“中国多中心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研究”项目于2021年1月启动,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3万例新生儿进行156种遗传病159个基因筛查,对筛查阳性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疾病,对确诊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及随访。

医学的进步,也打破了罕见病患者不能生育健康子代的“魔咒”。蒋更如介绍,比如,对于SMA,基因检测一旦发现携带者,症状前给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可大幅改善预后;通过携带者筛查,能够及时发现人群中的携带者和高风险妊娠孕妇,通过植入前诊断以及产前诊断做到二级预防,避免疾病发生。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燕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402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