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中赋:洛阳赋(并序)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苑琼葩网

◆◆洛阳赋 (序言)

○中赋会主席 / 赋帝 撰文

据悉,中华古都协会确认厘定“中国八大古都”,横空出世:曰洛阳曰西安曰北京曰南京曰开封曰杭州曰安阳曰郑州。然尝以洛阳为都者,几达十三朝之多,史谓“ 雒阳、魏都、东京、东都”云。煌煌帝王业,永怀河洛间。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且夫洛邑以十三朝古都、八朝陪都,都城史1600余载而雄冠帝都之首!寰宇瞩目,举世惊羡!何哉?盖因其“雄峙中枢,控御险要”,“居天下之中”,膺“中华第一帝都”之荣,享“九州腹地”之誉,为“中华、中夏、中国、中原、中土、中州”之典源地者也。向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名邑、十省通衢、十三朝故都”之称,“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炎黄子孙,根在河洛,尤乎洛阳,集“十里头夏都”、“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故城”五大都城遗址于一域,绵延之长,分布之广,并世各国殆无能与之相比拟者。乃华夏文明之发祥地焉,系国务院首批公布之历史文化名城。斯城坐古洛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洛阳”。

其盛也,道学始创于斯,佛学首传于斯,理学光大于斯。其瑰也,班固作《二都》而褒之,张衡撰《二京》而弘之,左思著《三都》以翊之。自古以降,历代鸿儒巨生、墨客骚人,讴歌斯邑眷眷然而留佳作者,焕焉难述。今,欣逢盛世,举国太平,国学复兴,岂无歌赋也尔邪?月裁乎兴,日容乎比。赋以铺陈,辞以敷博。于是乎,余应洛阳大学辞赋所之征文,不揣谫陋,特撰是赋,以备史钩,以颂宏业,以咏巍巍龙门之神威,以倡赫赫龙宫之琨煌,以吟菀菀牡丹之华贵,以抒悠悠怀古之幽情。鄙夫寡识,见笑乎方家也。班门弄斧,徒增一哂耳。是为序!

中赋:洛阳赋(并序)

◆◆洛阳赋 (正文)

○中赋会主席 / 赋帝 撰文

何其雄哉!浩浩乎黄河,瀚流之泽,滋润万物,中华母亲之河!

何其昌哉!煜煜乎帝京,文明之端,灿烂千秋,华夏文化之源!

圆容天下,尊显宇内。万年山川,弦歌漾漾;千载绵延,惠风采采。据守中原之要冲,势扛中华之九鼎。北控黄河以远,远被赵燕;南扼江淮而邃,邃极吴楚。地接东西,会际南北。皇然而居天下中心,毕竟已成千古帝都。漠漠中州,茫茫大地。滚滚黄河,滔滔东逝。大河之阴,锦绣之地。洛水之阳,璀璨之市。帝都荟洛,天下名园重洛阳;万国花城,洛阳牡丹甲天下。位压四列,其懿范当仁不让;襟揽三界,斯傲意舍洛其谁?

天垂乾象,地爆坤仪。昊穹罔极,圣象出乎长天。京畿广袤,祥瑞列于厚地。黄龙威驾,凤凰翩舞而歌;麒麟腾跃,鸿鹏举翮以翔。莽莽中土,东亚之地轴;旷旷河洛,神州之中枢。煌煌古都,乾坤之龙穴;韶韶王城,人皇之渊薮。炳炳洛邑,八表之俯脏;崇崇大郭,六合之硅谷。韫灵呈祯,弘光韶隆帝道;辉祀通天,缅畅弥耀皇风。龙鸾驾射,发乎天象,皇城缘此而筑;彤云霞映,环罩斯乡,帝都因之而生。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洪钟万钧,猛虡趪趪。金生丽水,虬龙腾云来天外;沙漉炫晖,螭龙吐雾下嵩山。红尘四合,图皇基於亿载;烟云相连,庆宏规而隆焉。

煦风盈空,腴壤无疆。奥区神皋,广衍沃野。爰蕴天乾地坤之罡罡紫瑞;居怀河洛川水之脉脉延流。位豫省西部,居亚欧大陆桥东段;处洛水之滨,跨黄河中下游两岸。西依秦岭,出函谷而怀关中秦川;东临嵩岳,越虎牢而揽齐鲁岱宗。北枕太行,凭黄河之险可御万千军马;南望伏牛,拥宛叶之饶可裕亿万黎民。统御中原,山川纵横千里;崇轶神州,文明隆盛万古。强者必踞,为历代帝王建都筑城之良所;兵家必争,乃各朝诸侯逐鹿中原之宝地。群山环卫,数岳崔嵬列屏;河渠密布,诸水蜿蜒其间。其名山者曰郁山、邙山、青要、荆紫、周山、樱山、龙门、香山、首阳、嵩山等岳脉;其闻水者曰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涧河、瀍河、白河、汝河等川水。机场在即,陇海铁路横穿东西;高速密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连千市而通四海,网百城以接五湖。下西洋骑鲸万里,渡东海击水九千。迷茫无际,嵯峨逶迤之邙岭;雄崇无巅,亘古耸黛之嵩山。伊水溢彩,龙门峻洒。佛光与诗魂互对,青山与绿水相谐。地形复杂,孕育名山大川、神造河湖瀑布;地貌多变,天生溶洞温泉、惊现原始森林。

景由地而生,地因人而存。宝地钟人杰,胜境毓精英。历史悠久,古今群英际会;人文荟萃,史册巨笔落成。千载耀辉,灿若朝阳之艳红;万年腾誉,璀如星辰之满天。往事千秋,白云苍狗;世事如棋,局局常新。三皇五帝夏商周,代代风华竟淹留。夏康迁都于斟鄩,商汤定都乎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候会孟津;周公辅政,迁徙九鼎于洛邑。周以龙兴,秦以虎视。三代青铜,龙生九子来巢凤;秦砖汉瓦,车骑同奔漆雕宫。平王东徙,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王朝十三,林林总总乃尔;历时千载,洋洋大观者矣。汉魏以降,渐成国际大都市;隋唐之时,聚居人口百万众。四方纳贡,国运大昌而威威;百国来朝,盛极一时而熠熠。朗朗乾坤,悠悠忠魂。浩然正气,万古长存。祖绩昭昭,足迹幽幽。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层出不穷;诸多鸿生巨儒、翰墨精英,众如春笋。“河图洛书”,人文之祖,世界鲜有;“五都荟洛”,遗址之汇,举世罕见。三学道佛理,昌盛乎斯;四大发明物,尽源于是。“周易八卦”,深蔚宏放,在此发祥;“洛阳太学”,世界之最,无与伦比。老子面壁十年,《道德经》彪炳千秋;孔子问礼至此,《礼乐书》光耀万代。三班修成《汉书》,千古绝唱;虞初编辑《周说》,不朽之作。君实《资治通鉴》,为官之必读、政坛之圣经;许慎《说文解字》,传世之佳作、诠释之蓝本。陈寿呕心沥血,《三国志》遂成,是谓鸿篇;欧阳标新立异,《新唐书》立就,堪称巨制。左思《三都赋》蜚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班固《二都赋》弛誉之满,居然“京城传诵”;张衡《两京赋》名闻之赫,竟然“朝野震撼”。魏晋风流,子建写美《洛神赋》;隋唐石窟,诗仙赋彩舞丝簧。操、丕、植三父子,建安三雄也;程颢、程颐二兄弟,理学二儒也。建安七子,誉播文坛;竹林七贤,荣嗓魏晋。一似江河万古流,涛声依旧处处闻。平原赤,英雄热血染沃土;勇士厉,先辈浩气贯长虹。更有煌煌策论,精精奇谋。浑天仪,观测天象,早欧洲一千年;地动仪,测量地震,先洋人八百载。尚有金谷二十四友,闻吭天下,流芳百年,煊赫一时,勋垂后世者尔也。

观夫昔日洛城之繁华,天下一绝;宫阙之嵯峨,莫与比隆。秦汉风韵,皇都琼中州地表;魏晋风行,王城饶伊洛乡间。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閒馆。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文人雅士云集,吟诗作赋;宫娥仙女聚汇,鼓瑟翩舞。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珊瑚碧树,胜域而生。呓!风物之胜迹,数以万计;风雅之遗事,不可胜叙。瑰丽之传说,不胜枚举;怀幽与探胜,俯首即拾。有史可稽者,是谓“洛阳大八景”也。流布甚广者,乃称“洛阳小八景”焉。闻闻乎赫赫哉!人文资源丰厚——其大八景者,曰“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平泉朝游”、“邙山晚眺”。洋洋乎烁烁哉!旅游圣迹星罗——其小八景者,曰“关林翠柏”、“午桥碧草”、“石林雪霁”、“伊沼荷香”、“东城桃李”、“瀍壑朱樱”、“西苑池溏”、“龙池金鱼”。水木兮逸华,山川兮竞秀。黄莺鸣于翠柳,紫燕剪乎春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树木啭黄鹂。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伊水天外峰。鸟啼碧树闲临水,竹映高墙似傍山。白云山前云出岫,瀍河滩外水横舟。花绽伊南香伴雨,柳垂洛北绿迎风。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玉瑟瑶琴倚天伴,白波青嶂恍天堂。琪树明霞五凤楼,龙门自古帝王州。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是故,凭一地之斑斓,囊括雄、险、峻、幽、奇、巧、秀、绚、嫣之蔚;含一方之英华,萃纳山、洞、寺、瀑、宫、塔、窟、墓、碑之胜。集绿水之韵、秀山之魂于一身;融文明之乡、礼仪之邦于一体。

至乎牡丹一花,乃洛阳之市花也。牡丹几株忽生色,千年帝都数风流。考其渊源,诚国蕊奇葩者也,根植乎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焉。传统名花,冠绝群芳仙卉;富丽堂皇,堪列国色天香。花朵硕茂,花容端庄而不媚;品种繁多,雍容华贵而不娇。推誉“万花一品”,尊为“花卉之王”。尔乃园囿花圃,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或焕若列宿,紫宫呈环。或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或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诸多名流雅士,挥毫岩壁。似梅花般锦簇,宛山水样皴纷。为古城添诗情,替洛邑增画意。譬若,欧阳修《牡丹记》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刘禹锡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孙继纲《牡丹赋》咏:“秀园圃兮冠群芳,出洛阳兮王天下。得天地之灵气兮,国色神韵;集日月之精华兮,天香奇葩”。以故,洛阳牡丹,甲于天下而为王;天下名园,尽集洛阳而为魁。牡丹为洛阳市花,洛阳为牡丹之城。始自1983年,斯城以花为媒,广交四海朋友;举办花会,倡搭文化舞台。追世纪之前卫,唱改革之大风。花展兴市,建牡丹园之基地;招商引资,筑商贸城与广厦。经贸交流,旅游唱戏。发展经济,振兴洛阳。含露饮景,顿生无限风光;真诚合作,双赢歌声同唱。其功也,成功组织24届牡丹花会;其勋也,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八面来风,全球为之喝彩;十方得助,世界因之哗然。

洛邑千古秀,花木四时春。黛峰苍翠,万岩百壑竞风流;清溪潇洒,淡烟流水画屏幽。川岳锦绮,绣埌绮错;绿野青畴,山腴原沃。处东经111.8’—112.59’之间,介北纬33.35'—35.05'之表。毗暖温带之南缘,邻亚热带之北端。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冬无严寒,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略168千米。资源沛裕,物美风醇。“黄河鲤鱼”,美味可口;“洛阳水席”,誉传欧美。“新安柿子”,屡获殊荣;“洛宁绿竹”,榜上有名。集钼、铝、金、银、钨于一地,汇煤、铁、锌、晶、铅在一域。面积适中,1208平方公里之大;人口密集,六零零万民众之多。

嗟乎!江山万古而常青,洛阳千载而焕新。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今日洛阳,惠风和畅皆春;普天同庆,朝气蓬勃似锦。席天幕地,望中原豪气雄壮;霞涌歌飘,观洛城遍地牡丹。沐浴舀惊涛,洗礼逢丹阳。传明散彩,喜鹅毛著缤纷新色;长图大念,看甘露助洁天高昂。英姿飒爽,洛阳腾飞在即;硕果辉煌,中原复兴有望。河南九天风云涌,伊洛大地浩荡景。历览沧桑事,飞霞几度重。古城新生春风暖,龙门石窟美大宗。长回眸,再展望。辞赋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洛阳。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待人再写新诗赋,诱人争读美华章。

伟哉!中华,亿岁兮永在,超凡兮炤烂。

壮哉!洛阳,万祀兮千龄,不老兮鎏晔。

2007年2月28日赋帝应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之邀而撰于中国文都雷池文渊

说明:

本文收录于2011年度《赋苑琼葩》第一部·下卷P862-868页,又见载于《赋帝文存》及《中华辞赋报》、《中赋微报》、《中赋手机报》、《中赋美篇报》、《中赋联期刊》、《世潘微讯》及中华辞赋网、中华赋帝网、中国辞赋征集中心、中赋传媒网、中赋竞赛网、千城赋网、论坛、博客、微信、美篇等。

中赋:洛阳赋(并序)

中赋会主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赋帝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帝作品《河南理工大学赋》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帝与其《河南理工大学赋》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帝与其《中国潞安序》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帝与其《七一九之魂》

中赋:洛阳赋(并序)

赋帝与其《中国潞安赋》

中赋:洛阳赋(并序)

中赋会办主任赋后

中赋:洛阳赋(并序)

中赋会头条二维码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468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