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正文

句「鉤」125

免费算命 公司起名 2022-03-12 4 0 125

諸鉤(诸钩),◆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東山經》:“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諸鉤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中鉤(中钩),◆1.猶中規。鉤,圓規。○《莊子‧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2.指[春秋]時[管仲]射[齊]公子[小白]中其帶鉤事。○《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於死,今乃用之,可乎?”[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太宗]嘗謂曰:‘卿罪重於中鉤,我任卿逾於[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於卿者乎?’”◆3.猶上鉤。○[唐][韓愈]《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宋][莊綽]《雞肋編》卷中:“釣絲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視其沒,則知魚之中鉤。”

直鉤鉤(直钩钩),◆見“直勾勾”。

直鉤(直钩),◆1.[唐][方干]《早發洞庭》詩:“舉目無平地,何心戀直鉤。”◆2.傳說[姜太公]出仕前釣於[渭]濱,所用釣鉤是直的且不設餌。後因以“直鉤”借指歸隱生活。○[唐][方干]《早發洞庭》詩:“舉目無平地,何心戀直鉤。”◆3.借指[姜太公]。○[唐][黃滔]《嚴陵釣臺詩》:“直鉤猶逐熊羆起,獨是先生真釣魚。”

帳鉤(帐钩),◆為使床帳的框架牢固且美觀,在枋柱結合處所加的金屬構件。

月鉤(月钩),◆舊曆月頭或月尾時的蛾眉月。其狀似鉤,故稱。○[宋][周必大]《入直召對選德殿賜茶而退》詩:“歸到玉堂清不寐,月鉤初上紫薇花。”

玉鉤(玉钩),◆1.《楚辭‧招魂》“挂曲瓊些”[漢][王逸]注:“曲瓊,玉鉤也……雕飾玉鉤,以懸衣物也。”○[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詞:“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摺:“珠簾簌,玉鉤彎,紗窗靜,綠閨閑。”○[清][秋瑾]《風雨口號》:“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語依依傍玉鉤。”◆2.玉製的掛鉤。亦為掛鉤的美稱。○《楚辭‧招魂》“挂曲瓊些”[漢][王逸]注:“曲瓊,玉鉤也……雕飾玉鉤,以懸衣物也。”○[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詞:“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摺:“珠簾簌,玉鉤彎,紗窗靜,綠閨閑。”○[清][秋瑾]《風雨口號》:“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語依依傍玉鉤。”◆3.喻新月。○[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窗。”○[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懷》詩:“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宋][張元幹]《花心動‧七夕》詞:“斷雲卻送輕雷去,疏林外,玉鉤微吐。”○[明][無名氏]《還帶記‧二郎誚裴》:“疏影蕩銀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鉤斜掛,冰輪墮。”◆4.喻女人小腳。○[元][吳昌齡]《端正好‧美妓》套曲:“襯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蔥十指如銀。”○[明]徐霖《繡襦記‧逑葉良儔》:“掀羅幕蕩玉鉤,弓鞋裙襯雙鳳頭。”◆5.見“玉鉤斜”。

魚鉤(鱼钩),◆釣魚的鉤子,多呈彎勾狀。○[唐][溫庭筠]《寄裴生乞釣鉤》詩:“今日[太湖]風色好,卻將詩句乞魚鉤。”○《白雪遺音‧馬頭調‧夏景》:“下魚鉤,分開青苔,輕輕鉤壞蓮花瓣。”○[賈平凹]《妊娠》第二章六:“整晌地不能釣出一尾魚來。因為他的魚鉤是一苗針,並不彎曲。”

銀鉤鐵畫(银钩铁画),◆同“鐵畫銀鉤”。◆[明][黃景仁]《贈白下周幔亭》詩:“雄詞豔句萃尺幅,銀鉤鐵畫窮毫纖。”◆补证条目■亦作“銀鈎鐵畫”。同“鐵畫銀鉤”。○清李玉《一捧雪·豪宴》:“〔浄〕這是右軍《蘭亭序》,摩詰《輞川圖》。〔生〕種種妙絶,真目所未睹。試看銀鈎鐵畫,魚龍吐奇,和那丹山碧水,煙雲望迷。”

銀鉤(银钩),◆1.《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南朝][梁][劉孝威]《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唐][駱賓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采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2.銀質或銀色的鉤子。○《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南朝][梁][劉孝威]《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唐][駱賓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采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3.一種銀質的婦女飾物。○[唐]徐堅《棹歌行》:“櫂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4.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唐][杜甫]《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元][張遜]《水調歌頭‧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詞:“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清][蔣士銓]《臨川夢‧想夢》:“他一不合銀鉤寫,錦字松煙。”◆5.比喻彎月。○[宋][李彌遜]《游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补证条目■比喻弯月。○宋王沂孙《眉妩·新月》词:“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挂秋冷。”

遺鉤(遗钩),◆舊時指女性死者遺下的鞋子。古者女子裹腳,形小如鉤,故稱。○[清][蒲松齡]《滿江紅‧讀式九悼亡之作》詞:“涕濕衾花長簟冷,塵埋羅襪遺鉤小。”

一鉤金(一钩金),◆謂一帶鉤之金。比喻輕少。○《孟子‧告子下》:“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朱熹]集注:“鉤,帶鉤也。金本重,而帶鉤小,故輕。”○[漢]徐幹《中論‧夭壽》:“其夭者惟[顏回],據一[顏回]而多疑其餘,無異以一鉤之金,權於一車之羽,云金輕於羽也。”

一鉤(一钩),◆1.[唐][韓偓]《雨村》詩:“雁行斜拂雨村樓,簾下三重幕一鉤。”○[宋][惠洪]《秋夕示超然》詩:“一鉤窺隙月,數葉攪眠秋。”○[元][貢師泰]《題丁元善煉師陽明樓》詩:“丹光散作霞千縷,劍氣吹成月一鉤。”○[茅盾]《子夜》十二:“滿天的星,一鉤細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2.一個鉤子。亦用於形容新月。○[唐][韓偓]《雨村》詩:“雁行斜拂雨村樓,簾下三重幕一鉤。”○[宋][惠洪]《秋夕示超然》詩:“一鉤窺隙月,數葉攪眠秋。”○[元][貢師泰]《題丁元善煉師陽明樓》詩:“丹光散作霞千縷,劍氣吹成月一鉤。”○[茅盾]《子夜》十二:“滿天的星,一鉤細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3.漢字附在橫、豎等筆畫末端的一個筆畫。因成鉤形,故稱。

顏鉤(颜钩),◆[唐][顏杲卿],[玄宗]時為[常山]太守。○[天寶]十四年起兵討[安祿山],次年為[史思明]所執,罵賊不屈,[安祿山]“縛之[天津橋]柱,節解以肉噉之,詈不絕,賊鉤斷其舌,曰‘復能罵否?’[杲卿]含胡而絕,年六十五。”見《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後因以“顏鉤”為忠烈不屈的典故。○[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顏]鉤凜忠勁,[杜]詩蔚騷雅。”

懸鉤(悬钩),◆1.喻缺月。○[唐][康庭芝]《詠月》:“臺前疑掛鏡,簾外似懸鉤。”◆2.山莓的別名。○[南朝][梁宣帝]《游七山寺賦》:“枳椇列植而為藪,懸鉤觸草而徘徊。”○[宋][陸游]《閑詠園中草木》:“一樹山櫻鳥啄殘,懸鉤半舍亦甘酸。”○[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懸鉤子》﹝釋名﹞引[陳藏器]曰:“莖上有刺如懸鉤,故名。”

香鉤(香钩),◆1.掛上香餌的釣魚鉤。○[宋][真德秀]《魚計亭後賦》:“嗟!利欲之誘人,甚香鉤之餌魚。”◆2.比喻舊時婦女裹過的腳。○《剪燈餘話‧鸞鸞傳》:“[穎]中表兄弟,有自都下回者,錄得[貫學士]《蘭房謔詠六題》曰:《雲鬟》、《檀口》、《柳眉》、《酥乳》、《纖指》、《香鉤》,凡六首。”○《再生緣》第十六回:“攙扶着,中宮國母款香鉤。”

下一鉤子(下一钩子),◆敲一下竹杠。○[明][朱有燉]《曲江池》第一摺:“錢!你也下一鉤子。”

脫鉤(脱钩),◆原指火車車廂的掛鉤脫落。引申為事物的聯繫中斷。如:這個學校本來是和化工廠挂鉤的,現在脫鉤了。

投鉤(投钩),◆1.猶拈鬮。○《荀子‧君道》:“探籌投鉤者,所以為公也;上好曲私,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偏。”○《東觀漢記‧甄宇傳》:“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鉤,[宇]復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爭訟。”○[章炳麟]《中華民國解》:“情偽不知,利病不審,坐而論道則勿能,縱令隨眾予奪,亦與投鉤何異?”◆2.投下魚鉤。○《藝文類聚》卷五七引[漢][傅毅]《七激》:“綸不虛出,矢不徒降;投鉤必獲,控弦加雙。”

鐵畫銀鉤(铁画银钩),◆1.[元][貢師泰]《送國字張教授》詩:“六書垂世盡諧聲,八體彌文貴句曲。黃鐘大呂徒協和,鐵畫銀鉤謾摹錄。”○[清][秋瑾]《臨江仙》詞:“鐵畫銀鉤兩行字,歧言無限丁寧。”○[聞一多]《春之首章》:“上面塗了些僧[懷素]底鐵畫銀鉤的草書。”◆2.[唐][歐陽詢]《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後用“鐵畫銀鉤”謂書法家運筆,其點畫既剛勁,又柔媚。○[元][貢師泰]《送國字張教授》詩:“六書垂世盡諧聲,八體彌文貴句曲。黃鐘大呂徒協和,鐵畫銀鉤謾摹錄。”○[清][秋瑾]《臨江仙》詞:“鐵畫銀鉤兩行字,歧言無限丁寧。”○[聞一多]《春之首章》:“上面塗了些僧[懷素]底鐵畫銀鉤的草書。”

送鉤(送钩),◆猶藏鉤。古代一種游戲。○[唐][李商隱]《無題》詩:“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馮浩]箋注:“送鉤,古皆作藏彄,後多作藏鉤,字異而事同也。隔座送鉤者,送之使藏,今人酒令尚有遺法。”

雙鉤(双钩),◆亦作“雙勾”。◆1.[唐][李商隱]《代應》詩之二:“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朱鶴齡]注引[晉][周處]《風土記》:“[義陽]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馮浩]注:“雙鉤即藏鉤。”◆2.古代藏鉤游戲。○[唐][李商隱]《代應》詩之二:“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朱鶴齡]注引[晉][周處]《風土記》:“[義陽]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馮浩]注:“雙鉤即藏鉤。”◆3.成對的掛鉤。○[明][陳海樵]《錦纏道‧惜別》曲:“憶風流,醉眠在[吳]姬酒樓,錦帳控雙鉤,未言時早自覺密意先投。”○[清][汪元爵]《雙頭牡丹》賦:“窗橫六扇,簾靜雙鉤。”◆4.古代指女子纏足的形狀。○[明][單本]《蕉帕記‧幻形》:“妝罷脂香在手,行來羞蹴雙鉤。”○[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寄生》:“着松花色,細褶繡裙,雙鉤微露,神仙不啻也。”○《花月痕》第二一回:“果是雙雙白足,自然也好,最難看是蓮船半尺假作蓮瓣雙鉤。”◆5.書寫毛筆字的一種執筆方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陸希聲》八:“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希聲]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用筆雙鉤,則點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宋][黃庭堅]《論書》:“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宋][黃庭堅]《論書》:“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6.摹寫的一種方法。用線條鉤出所摹的字筆畫的四周,構成空心筆畫的字體。○[宋][姜夔]《續書譜‧臨》:“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內,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體。”○[宋][陸游]《地僻》詩:“几凈雙鉤摹古帖,瓮香小啜試新醅。”○[明][沈德符]《敝帚軒剩語‧小楷墨刻》:“[董]來借摹,予懼其不歸也,信手對臨百餘字以應之,並未曾雙鉤及過朱,不意其遽入石也。”○[清][昭槤]《嘯亭雜錄‧賜福字》:“其內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鉤‘福’字,蓋御筆勒石者也。”◆7.中國畫技法之一。○[黃若舟]《花鳥畫技法‧勾勒輪廓》:“中國畫寫生是先用炭條輕輕地勾出輪廓……再用毛筆加工細描,用純熟的手法勾勒出生動活潑的線條,所以勾勒畫法,是用線條描出物體形象的輪廓。因為從兩條線勾成物形,又稱為雙勾畫法。”○[朱自清]《你我‧<子愷漫畫>代序》:“裏面有一幅……畫着一個微側的半身像:他嚴肅的臉上戴着睛鏡,有三五顆雙鉤淚珠兒,滴滴搭搭歷歷落落地從眼睛裏掉下來。”

施鉤(施钩),◆古代一種游戲。其說不一,一說,類似拔河,一說,即鞦韆。○[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打毬、鞦韆、施鉤之戲……施鉤之戲,以綆作篾纜相罥,綿亙數里,鳴鼓牽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藝苑雌黃》云:‘《荊楚歲時記》:“春節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鞦韆,[楚]俗謂之施鉤,《涅槃經》謂之罥索。”’”

沈鉤(沈钩),◆投魚鉤於水。亦謂釣魚。○《列子‧湯問》:“當臣之臨河投竿,心無雜慮,唯魚之念;投綸沈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漢][張衡]《應問》:“[蒲且]以飛矰逞巧,[詹何]以沈鉤致精。”

射鉤(射钩),◆1.指[管仲]射[齊桓公]事。○[春秋]時[齊襄公]昏亂,其弟[糾]奔[魯],以[管仲]、[召忽]為師;[小白]奔[莒],以[鮑叔]為師。○[襄公]死,[糾]與[小白]爭歸[齊國]為君。○[管仲]將兵遮[莒]道阻[小白],射中其衣帶鉤。○[小白]佯死,得先入為君,是為[桓公]。○[桓公]即位後不記舊仇,任[管仲]為相,終成霸業。○《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晉][葛洪]《抱樸子‧君道》:“射鉤之賊臣,著匡合之弘勳。”○[唐][杜牧]《杜秋娘》詩:“射鉤後呼父,釣翁王者師。”◆2.喻嘗叛己而有宿仇者。○《舊五代史‧唐書‧符存審傳》:“遠夷極塞,皆得面覲彤墀,射鉤斬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3.猜度隱微難知之事。○[南朝][宋][劉敬叔]《异苑》卷五:“世有紫姑神……能占眾事,卜未來蠶桑,又善射鉤。”

上鉤(上钩),◆1.魚吞餌着鉤。喻受騙上當。○[後蜀][何光遠]《鑒誡錄‧魚還肉》:“非吾所欲,負命者上鉤。”○[元][耶律楚材]《和薛正之韻》:“每憐丹鳳能擇食,常笑黃龍誤上鉤。”○[清][孔尚任]《桃花扇‧罵筵》:“這有何妨,[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摸摸[道靜]冰冷雪白的面頰,說:‘准是看你不上鉤,他着了急啦?’”◆2.見“上鉤”。○[後蜀][何光遠]《鑒誡錄‧魚還肉》:“非吾所欲,負命者上鉤。”○[元][耶律楚材]《和薛正之韻》:“每憐丹鳳能擇食,常笑黃龍誤上鉤。”○[清][孔尚任]《桃花扇‧罵筵》:“這有何妨,[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摸摸[道靜]冰冷雪白的面頰,說:‘准是看你不上鉤,他着了急啦?’”

沙鉤(沙钩),◆即沙狗。蟹的一種。○[明][馮時可]《雨航雜錄》卷下:“一曰沙狗,穴沙中,見人則走;或曰沙鉤,從沙中鉤取之也。味甚美。”

三寸銀鉤(三寸银钩),◆猶三寸金蓮。○[明][劉兌]《嬌紅記》:“半折筍牙尖,三寸銀鉤細;繡幫兒窄小,底樣兒新奇。”

曲鉤(曲钩),◆比喻奸邪。○《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廉潔者自進無途,貪苛者取入多徑,直弦者淪溺溝壑,曲鉤者升進重沓。”

牽鉤(牵钩),◆1.拔河。○《隋書‧地理志下》:“二郡又有牽鉤之戲,云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吳],以為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群譟歌謠,振驚遠近,俗云以此厭勝,用致豐穰。”◆2.猶牽連。○[唐][杜牧]《洛中送冀處士東游》詩:“治亂掘根本,蔓延相牽鉤。”

木鉤子(木钩子),◆舊時刑具的一種。○《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隨後又叫添辦三十副手銬腳鐐,十副木鉤子,四個站籠。”

輪鉤(轮钩),◆釣竿上裝有小輪以收捲釣絲的釣具。○《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波上惟見一人,唱謳歌而撥棹,手持輪鉤,欲以(似)魚(漁)人。”○[蔣禮鴻]通釋:“現在[浙江][金華]人所用的釣竿,釣絲很長,頭上裝有好幾枚雙尖釣鉤,可以下到很遠的地方,而於近釣竿把手處裝置直徑三四市寸的小輪,用來收捲釣絲。這種情形,和變文所說‘收輪捲索’相合,應是輪鉤的遺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戲躍蓮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輪鉤。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遊。”

龍鉤(龙钩),◆鉤鐮刀之類的利器。○[唐][趙嘏]《昔昔鹽‧采桑秦氏女》詩:“珠履盪花溼,龍鉤折桂新。”

溜鉤子(溜钩子),◆亦作“溜溝子”。亦作“溜勾子”。◆方言。謂鑽營,奉承。○《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他這人專門替人家拉皮條,溜鉤子。”○[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二:“看你這張嘴,好會溜溝子。”○[康濯]《春種秋收‧臘梅花》:“我老三溜勾子,給財主家當狗腿。”○[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九回:“維持會那些人,也都來溜溝子,捧場面。”

靈鉤(灵钩),◆相傳[商湯]都[亳]時,有神手牽白狼,口銜金鉤而入[湯]庭。見《藝文類聚》卷九九引《田俅子》。後以“靈鉤”為符瑞之典。○[晉][郭璞]《山海經圖贊‧白狼》:“矯矯白狼,有道則遊。應符變質,乃銜靈鉤。”

蓮鉤(莲钩),◆指舊時婦女所纏的小足。○[清][陳維崧]《百字令‧長安元夕和家山農倡和原韻》詞:“燕未銜將泥便軟,糝遍蓮鉤綦跡。”○[清][珠泉居士]《雪鴻小記》:“顰蛾歛黛,湘裙微蹴蓮鉤。”

酒鉤(酒钩),◆古代飲酒時的一種游戲。人分成兩隊,鉤藏在幾個人手中,而讓別人猜,以比勝負。○[唐][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詩:“酒鉤送盞推蓮子,燭淚粘盤壘蒲萄。”

金鉤子(金钩子),◆蝦之一種。○[明][屠本畯]《閩中海錯疏‧鱗下‧蝦》:“金鉤子,小于赤尾,曬乾,淡者佳。”

金鉤(金钩),◆1.[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既寶莫耶,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南史‧吉士瞻傳》:“得一金革鉤,隱起鏤甚精巧,篆文曰:‘錫爾金鉤,且公且侯。’”◆2.兵器名。形似劍而曲。○[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既寶莫耶,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南史‧吉士瞻傳》:“得一金革鉤,隱起鏤甚精巧,篆文曰:‘錫爾金鉤,且公且侯。’”◆3.金項圈。○[晉][干寶]《搜神記》卷九:“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詩‧大雅‧崧高》“鉤膺濯濯”[唐][孔穎達]疏:“又賜以在首之金鉤,在膺之樊纓,濯濯然而光明。”◆4.金屬釣鉤。○[晉][葛洪]《抱樸子‧廣譬》:“金鉤桂餌雖珍,不能制九淵之沈鱗。”○[明][楊柔勝]《玉環記‧考試諸儒》:“但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5.海產的蝦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二月‧時品》:“﹝菠薐﹞同金鉤蝦米以麵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時品也。”○[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章:“﹝伯母﹞親手給[劍平]做吃的,煮了一碗金鉤麵線。”

腳鉤(脚钩),◆高空作業時套在腳上的一種用具,可鉤住木杆,使兩腳交替上下。○[李雲秀]《燕子飛在電杆上》:“猛抬頭只見前面一個很高很高的電杆上站着一個人,當腰束着安全帶,踩着腳鉤在大風中兩手不停地幹活。”

交鉤(交钩),◆錯雜糾纏。○[宋][歐陽修]《送黎生下第還蜀》詩:“遂令學者迷,異說相交鉤。”

檢鉤(检钩),◆檢查考核。○《新唐書‧盧弘止傳》:“初,兩池鹽法弊,得費不相償,[弘止]使判官[司空輿]檢鉤釐正,條上新法,即表[輿]兩池使,自是課下歲倍,用度賴之。”

火鉤(火钩),◆1.救火用的一種鉤搭工具。○《水滸傳》第四一回:“這邊後巷也有幾個守門軍漢,帶了些人,拖了麻搭、火鉤,都奔來救火。”◆2.古代兵器名。

環鉤(环钩),◆見“環句”。

戶鉤(户鉤、户钩),◆門環。借指門戶。○[唐][李益]《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詩:“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订讹条目■钥匙。○《十诵律》卷四六:“阿難乞食,食已到祇洹,持户鉤遊行,從一房至一房。佛遥見阿難持户鉤從房至房遊行,佛知故問阿難:‘汝何故持户鉤遊行,從房至房?’”○《撰集百缘经·波斯匿王丑女缘》:“即各同心,密共相語,以酒勸之,令醉卧地,解取户鉤,使令五人,往至其家,開其門户。”○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诗:“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户鉤。”■按,原释为“门环。借指门户”,误。

鉤子(钩子),◆1.懸掛、牽引或探取東西的工具,形狀彎曲。○[高延昌]《我的朋友》:“我收拾工具,挂鉤子、搖絨棍。”◆2.形狀像鉤子的東西。如:蝎子的鉤子有毒。◆补证条目■悬挂、牵引或探取东西的工具,形状弯曲。○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下》:“裁刀二把,卷箱鐵事件三十四副,鐵鉤子一斤八兩。”

鉤致(钩致),◆1.求取;招致。○[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致。”○[宋][葉適]《參議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故世人之與公遇者,多異公所為而已。然莫能鉤致公以軒輊之者,遂以此終其身。”○[明][宋濂]《跋鄭公墓銘》:“鄉人[趙溫叔]為相,雅欲相鉤致,亦未肯就。”○[清][龍啟瑞]《何雨人家傳》:“其黨先期受君鉤致,或反為我用。”◆2.用鉤子鉤取。◆3.串通勾結。○《明史‧蜀王椿傳》:“前代[兩川]之亂,皆因內地不逞者鉤致為患。”

鉤治(钩治),◆查核處治。○[宋][王安石]《廣西轉運使屯田員外郎蘇君墓志銘》:“其後知[坊州],州稅賦之無歸者,里正代為之輸,歲弊大家數十。君鉤治使歸其主。”○[明][屠隆]《綵毫記‧遠謫夜郎》:“金門侍臣[李白]遭誣枉,下[潯陽]詔獄,鉤治[永王]逆黨。”○《明史‧后妃傳一‧孝穆紀太后》:“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

鉤止(钩止),◆拘留;扣留。○《漢書‧鮑宣傳》:“[宣]出逢之,使吏鉤止丞相掾史,沒入其車馬,摧辱宰相。”○《新唐書‧裴度傳》:“大賈[張陟]負五坊息錢亡命,坊使[楊朝漢]收其家簿,閱貸錢雖已償,悉鉤止,根引數十百人,列箠挺脅不承。”

鉤枝(钩枝),◆枝丫交錯。○[北齊][劉晝]《新論‧因顯》:“夫樟木盤根鉤枝,癭節蠹皮,輪箘擁腫,則眾眼不顧。”

鉤針(钩针),◆1.編織花邊等用的帶鉤的針。◆2.牙科的醫療器械。卜小州《拔牙記》:“把這兩件家伙納入我的口腔裏活動了一番,又用鉤針的柄子逐個逐個地敲擊我的牙齒。”

鉤雲(钩云),◆古代望氣者稱卷曲的雲。此雲出,必有戰事。○《史記‧天官書》:“鉤雲句曲。”

鉤月(钩月),◆1.指刀劍彎曲像月牙的部分。○[漢][王充]《論衡‧率性》:“今妄以刀劍之鉤月,摩拭朗白,仰以向日,亦得火焉。夫鉤月,非陽遂也,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2.彎月。○[唐][元稹]《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露盤朝滴滴,鉤月夜纖纖。”◆补证条目■弯月。○宋赵善括《念奴娇·吕汉卿席上》词:“玉尊傾盡,笑中歸步鉤月。”

鉤緣子(钩缘子),◆枸櫞木的果實。俗稱香櫞。卵形或長圓形,先端有乳狀突起。皮粗厚而有芳香,初冬熟時呈檸檬黃色,不易剝離。肉黃白色,汁少味苦。○[中國]中、南部均有栽培。果供觀賞。瓤製枸櫞酸。果皮、花、葉可提芳香油,果皮供藥用。○[晉][嵇含]《南方草木狀‧鉤緣子》:“鉤緣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重之,極芬香,肉甚厚,大如蘆菔。”參見“枸櫞”。

鉤元提要(钩元提要),◆見“鉤玄提要”。

鉤玉,◆弯月。○宋吴文英《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词:“烏紗倩誰重整,映風林、鉤玉纖纖。”

鉤用(钩用),◆聽取采用。○《莊子‧天運》:“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陸德明]釋文:“鉤,取也。”○[宋][蘇軾]《告文宣王文》:“言不鉤用于一君,而為無窮之遺教。”

鉤引(钩引),◆1.招引;引出。○[前蜀][薛昭薀]《離別難》詞:“紅蠟燭,青絲曲,偏能鉤引淚闌干。”○[宋][范成大]《次韻子文沖雨迓使者道聞子規》:“啼鵑撩客心,鉤引着何許。”○[明][吳承恩]《如夢令‧題海棠》詞:“銀燭照殘粧,鉤引粉情脂性。”◆2.勾搭引誘。○[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三仙姑]起先還以為自己仍有鉤引青年的本領。”○[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九:“你母女兩個好生生把我個孩子鉤引壞,你倒有臉來找我!”◆补义条目■钩住且拉引。○《释名·释兵》:“戈句,孑戟也。戈,過也。所刺擣則決過,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

鉤易(钩易),◆調換,換取。○[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蕭子雲]《出師頌》真跡絕佳,擬以古物鉤易之,為[王子慶]所壞。”

鉤玄提要(钩玄提要),◆探取精微,摘抉要義。語出[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清][錢謙益]《都察院司務無回沈君墓志銘》:“觀其所撰著,鉤玄提要,朱黃盈帙。”○[清][譚獻]《<唐詩錄>序》:“夫鉤玄提要,文人用心,揚風扢雅,儒者立教。”○[郭沫若]《今昔集‧關於“授受文學遺產”》:“不求多,只求精,含英咀華,鉤玄提要。”亦作“鉤元提要”。○[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故撰錄事跡,詮次法程,鉤元提要,庶有取爾。”◆补证条目■亦作“鈎玄提要”。探取精微,摘抉要义。○明邵亨贞《〈南村辍耕录〉疏》:“比睹《輟耕》之録,實爲載道之文。凡例既明,書法尤備。鈎玄提要,匪按圖索驥之空言;考古驗今,得閉户斵輪之大意。”

鉤星(钩星),◆1.星名。○[漢][王充]《論衡‧變虛》:“昔吾見鉤星在房、心之間,地其動乎?”○《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烈若鉤星在漢,渙若雲梁承天。”○[張銑]注:“鉤星,星名,在河漢中。”○《晉書‧天文志上》:“其西河中九星如鉤狀,曰鉤星,直則地動。”○《史記‧天官書》“刑失者,罰出辰星”[唐][張守節]正義:“《天官占》云:辰星……一名鉤星。”◆2.神話傳說中的姑獲鳥的別名。舊題[晉][郭氏]《玄中記‧姑獲鳥》:“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名曰帝少女,一名夜游,一名鉤星。”參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四‧姑獲鳥》。

鉤心鬥角(钩心斗角),◆1.[唐][杜牧]《阿房宮賦》:“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清][馮桂芬]《繪地圖議》:“繪小圖視繪大圖更難……設有差忒,便不能鉤心鬥角。”◆2.謂建築物或圖紙的結構精巧工緻。心,宮室的中心;角,檐角。○[唐][杜牧]《阿房宮賦》:“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清][馮桂芬]《繪地圖議》:“繪小圖視繪大圖更難……設有差忒,便不能鉤心鬥角。”◆3.謂精心構製,鬥勝爭奇。○[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詠物詩》:“近時詩家詠物,鉤心鬥角,有突過前人者。”○[阿英]《燈市》:“由於燈市的極盡奢侈,在燈的製作方面,也必然鉤心鬥角。”◆4.比喻各用心機,互相傾軋。○[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五》:“但他人誰會想到他為了爭一點無聊名聲,竟肯如此鉤心鬥角,無所不至呢。”○[瞿秋白]《文藝雜著續輯‧<子夜>和國貨年》:“他們又要鉤心鬥角的對付工人,想要‘一網打盡那些壞傢夥’。”○[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權詐、詭秘的空氣中鉤心鬥角。”

鉤心(钩心),◆指車下與軸相連的鉤心木。○《周禮‧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鉤,鉤心。”○《易‧小畜》“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孔穎達]疏引[漢][鄭玄]注:“謂輿下縛木與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

鉤校(钩校),◆1.查對;查考。○《漢書‧陳咸傳》:“少府多寶物,屬官[咸]皆鉤校,發其姦臧。”○《新唐書‧奚陟傳》:“又乾沒京兆錢六十八萬緡,請付比部鉤校。”○[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隱》:“馳說者不暇鉤校,而空尊尚西方。”◆2.搜求,查找。○[明][歸有光]《馬政蠲貸》:“天子新即位,詔書蠲逋已責,天下鼓舞若更生。而奉行者猶加誅求,鉤校愈密。”

鉤頭(钩头),◆低埋着頭。○[魯迅]《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然而畫中人物,大抵倘不是……過度的惡作劇的頑童,就是鉤頭聳背,低眉順眼,一副死板板的臉相的所謂‘好孩子’。”

鉤通(钩通),◆猶溝通。通過聯繫使彼此相通。○[魯迅]《華蓋集續編‧空談》:“群眾領袖本沒有和[段祺瑞]等輩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鉤通。”○[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籠統’固然是‘全’,‘鉤通’‘調和’也正是‘全’呀!”[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原始公社社會的猶太教,一經[耶穌]的改革便成為奴隸社會的信仰,再經煩瑣哲學家的鉤通便為封建時代的護符。”

鉤提(钩提),◆謂寫字。鉤、提皆書法用筆術語。○[宋][陸游]《嘲子聿》詩:“講誦多[吳]語,鉤提學佐書。”

鉤索(钩索),◆探究搜尋。○[宋][葉適]《<巽岩集>序》:“方將鉤索質驗,貫殊析同,力誠勞而勢難一矣。”○《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遣》:“陰賊刻深,好鉤索人情深淺。”○[孫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評論家的職責在於:從作品中,無所孑遺地鉤索這些藝術見解,然後歸納為理論,歸結為規律。”

鉤絲(钩丝),◆指釣鉤。

鉤司,◆卜卦算命的在铺中为人推算,谓之“鉤司”。○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阳洞门》“值歲暮,不盤術”原注:“俚語謂坐肆賣術爲鉤司,游市爲盤術。”

鉤飾(钩饰),◆控馬用具。鉤,絡在馬下巴的皮製的鉤;飾,指飾於馬頭的馬勒等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延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鉤飾在前,錯錣在後。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陳奇猷]集釋:“[太田方]曰:鉤,婁頷之鉤也。○[高亨]曰:飾,當借為勒。○《說文》:‘勒,馬頭絡銜也。’《莊子‧馬蹄篇》:‘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釋文》引[司馬]注:‘飾,排銜也。’[司馬]注正讀飾為勒,是其證也。”

鉤視(钩视),◆查看。○《新唐書‧呂諲傳》:“[諲]獨穨然據案,鉤視簿最。”

鉤詩鉤(钩诗钩),◆蝦的戲稱。○[唐][唐彥謙]《索蝦》詩:“[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既名釣詩釣,又名鉤詩鉤。”

鉤沈(钩沈),◆謂搜集與發掘資料、義理等。一些輯佚書常以“鉤沈”為書名,如《五經鉤沈》、《古小說鉤沉》等。○[清][俞正燮]《癸巳類稿‧持素畢》:“比類從容,尺寸本病,人事治數,頗著其略,鉤沈拾遺,與鬼臾區積考十世,天元冊文,太古文章,並奇作也。”○[林景行]《齋中讀書》詩之二:“鉤沈時未能,汲短每見絀。”

鉤深致遠(钩深致远),◆謂能鉤取深處之物和招致遠處之物。○《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孔穎達]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物在遠方,能招致之。”○《漢書‧陳湯傳》:“[延壽]、[湯]為聖[漢]揚鉤深致遠之威,雪國家累年之恥。”後以喻探索深奧的道理或形容治學的廣博精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宋][何薳]《春渚紀聞‧琴趣》:“鳴弦轉軫,要先有鉤深致遠之懷。”○[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八章:“[安公]窮覽經典,其尋文比句功夫最深,乃能鉤深致遠。”

鉤深圖遠(钩深图远),◆謂對僻遠的異族圖謀予以討伐。○《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是時[孝武]因其餘財府帑之蓄,始有鉤深圖遠之意,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鉤深(钩深),◆探索深奧的意義。○[晉][潘岳]《楊仲武誄》:“鉤深探賾,味道研機。”○[唐][李德裕]《幽州紀聖功碑銘》:“慮必鉤深,退而藏密。”○[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盧鴻》:“鉤深詣微,確乎自高。”○[清][周亮工]《書影》卷二:“近日之評[杜]者,鉤深抉異,以鬼窟為活計。”

鉤蛇(钩蛇),◆傳說中的一種鉤食人畜的怪蛇。○《山海經‧中山經》“東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晉][郭璞]注:“今[永昌郡]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二:“[先提山]有鉤蛇,長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澗水中,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

鉤取(钩取),◆搜尋索取。○《三國志‧魏志‧田豫傳》:“競欲與謀,求入海鉤取浪船。”○《宋史‧邊肅傳》:“帝以三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張難先]《日知會始末》:“唯一方法則在鉤取[難先],供以為殺彼之張本耳。”

鉤曲(钩曲),◆彎曲如鉤。○[晉][葛洪]《抱樸子‧名實》:“插株於塗要者,雖鉤曲戾細而速朽,而猶見用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髮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

鉤求(钩求),◆搜索尋求。○《後漢書‧桓帝紀》:“又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南史‧蕭範傳》:“於[松門]過風,柩沈于水,鉤求得之。”○[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隱》:“其篇籍雖放失,因事鉤求,猶可得其放物。”

鉤奇(钩奇),◆探求怪異。○[清][戴名世]《<慶歷文讀本>序》:“而好高者又鉤奇索隱,失之於怪迂險賊而不可以訓。”

鉤盤(钩盘),◆河名。古[黃河]九道之一。已堙塞。故道在今[河北][東光]之南,[山東][德州]之北。○《爾雅‧釋水》:“[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九河。”○[郭璞]注:“水曲如鉤,流盤桓也。”○《書‧禹貢》“[九河]既道”[唐][孔穎達]疏:“[河水]分為九道,在此州界平原以北……[鉤盤]八,[鬲津]九。”

鉤排(钩排),◆連結排列。○[清][黃景仁]《游四明山放歌》詩:“陰晴瞥眼倏易候,高下指臂交鉤排。”

鉤逆(钩逆),◆鉤勒馬口的馭馬工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猶時有銜橛之變”[裴駰]集解引[晉][徐廣]曰:“鉤逆者謂之橛矣。”○[司馬貞]索隱引[周遷]《輿服志》:“鉤逆上者為橛。橛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

鉤落帶(钩落带),◆見“鉤絡帶”。

鉤落(钩落),◆見“鉤絡帶”。

鉤連(钩连),◆1.勾通連接。○[唐][李白]《蜀道難》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宋][李彌遜]《次韻林仲和筠莊》:“疊疊重重兩岸山,鉤連秀色上琅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時有竅穴鉤連,空懸無上處。”○[魯迅]《集外集拾遺‧<文藝研究>例言》:“《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鉤連。”◆2.鉤掛牽連。○《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枝黨鉤連,刑戮必多。”○[明][宋濂]《呂府君墓志銘》:“獄辭有鉤連有不可決,君片言之閒,如庖丁刺牛,皆迎刃而解。”○[傅尃]《感懷》詩之二:“黨禍鉤連天未悔,霸才消歇亂方真。”

鉤考(鉤考),◆探求考核。○《周禮‧天官‧司會》“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漢][鄭玄]注:“逆受外鉤考之。”○[孫詒讓]正義:“《鬼谷子‧權篇》[陶弘景]注云:‘求其深微曰鉤。’《國語‧晉語》[韋]注云:考,校也。鉤考亦謂鉤求考校之,察其是非也。”○[宋][王安石]《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銘》:“自[景德]會計,至公始復鉤考財賦,盡知其出入。”○[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二:“必鉤攷文辭,強加箋解。”○[章炳麟]《秦獻記》:“然其律令在官,空為文具,終不鉤考,以致其誠。”

鉤卷(钩卷),◆猶鉤曲,拳曲。○《三輔黃圖‧右北宮》:“[鉤弋夫人]姓[趙]氏,[河間]人,少好酒,病臥六年,右手鉤卷。”

鉤金輿羽(钩金舆羽),◆《孟子‧告子下》:“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謂二者懸殊,不可作比。○[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此寸木岑樓、鉤金輿羽之說也。”

鉤金(钩金),◆帶鉤上的黃金。謂數量雖少,但仍值得珍貴。○[清][唐甄]《潛書‧非文》:“[秦]以上之言雖少也,重於鉤金。”

鉤結(钩结),◆如鉤連結。○《太平廣記》卷一○一引[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延州婦人》:“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明][危素]《大元故翰林侍講學士謚文獻黃公神道碑》:“姦民以偽鈔鉤結黨與,脅攘人財。”

鉤腳(钩脚),◆漢字筆劃豎鉤的最後一鉤。○[明][馬愈]《馬氏日抄‧門字腳》:“[北京][大明門]額皆[朱孔易]所書,門字俱無鉤腳。”

鉤檢(钩检),◆稽求檢查。○《新唐書‧宇文融傳》:“鉤檢帳符,得偽勳亡丁甚眾。”○《新唐書‧李方玄傳》:“鉤檢戶籍,所以差量傜賦者,皆有科品程章,吏不得私。”

鉤加(钩加),◆勾結參與。○[唐][元結]《自釋》:“彼誚以聱者,為其不相從聽,不相鉤加……吾不從聽於時俗,不鉤加於當世。”

鉤環(钩环),◆連接回環。○[明][李東陽]《送張修選養正擢僉都御史北巡》詩:“南則龍樓鳳闕高巑岏,北則諸州列鎮相鉤環。”

鉤貫(钩贯),◆1.勾連貫串。○[唐][柳宗元]《覃季子墓志》:“讀經傳言其說數家,推[太史公]、[班固]書下到今,橫豎鉤貫。”○[宋][陳善]《捫虱新話‧孟子文字最為巧妙》:“文章鋪敘事理,要須往復上下,宛轉鉤貫。”○[清][毛嶽]《練伯穎<後漢書公卿表>序》:“雖頗訛脫,而鉤貫羅絡,亦率有條理。”◆2.勾結串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崔總憲][應階]娶孫婦,賃彩轎親迎,其家奴鉤貫,非三百金不能得,眾喙一音。”

鉤鉤(钩钩),◆1.形容鼾聲。○《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那[李克用]正在醉中,鼻鼾鉤鉤地價睡。”◆2.形容物體的彎曲。○[清][吳偉業]《題畫詩‧石榴》:“碧雲剪剪月鉤鉤,狼藉珊瑚露未收。”

鉤端(钩端),◆竹名。○《山海經‧西山經》:“其﹝[嶓冢之山]﹞上多桃枝鉤端。”○[郭璞]注:“鉤端,桃枝屬。”○[袁珂]校注:“桃枝,竹名。”

鉤刀(钩刀),◆鐮刀的一種。用以砍柴等。○[唐][鮑溶]《采葛行》:“蠻女不惜手足損,鉤刀一一牽柔長。”

鉤黨(钩党),◆謂相牽引為同黨。○《後漢書‧靈帝紀》:“中常侍[侯覽]諷有司奏前司空[虞放],太僕[杜密]……皆為鉤黨,下獄,死者百餘人。”○[李賢]注:“鉤謂相牽引也。”○《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因復大考鉤黨,轉相誣染。”○[李周翰]注:“鉤黨,謂鉤取諫者同類,使轉相誣謗而殺之也。”○[明][楊璉]《龍膏記‧起釁》:“非全氣體曾鉤黨,變倉皇有誰相信,須防。”

鉤帶(钩带),◆1.即帶鉤。○《荀子‧禮論》:“說褻衣,襲三稱,縉紳而無鉤帶矣。”○[楊倞]注:“搢紳,謂扱於帶。鉤之所用弛張也,今不復解脫,故不設鉤也。”參見“帶鉤”。2.連綴;互相牽連。○《文選‧阮籍<詠懷>之九》:“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帶。”○[劉良]注:“子母,瓜之子母也。鉤帶,猶連綴也。”○[唐][王勃]《慈竹賦》:“如母子之鉤帶,似閨門之悌友。”

鉤錯(钩错),◆勾連交錯。○《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櫺檻邳張,鉤錯矩成。”○[呂向]注:“鉤錯矩成,言鉤欄中錯為斜方之文也。”

鉤蟲(钩虫),◆寄生蟲。成蟲線形,很小,乳白色或淡紅色,口部有鉤,寄生在人的小腸內。蟲卵隨患者的糞便排出體外。幼蟲絲狀,鑽入人的皮膚,最後進入小腸,吸人血,引起丘疹、貧血等症狀,這種病叫鉤蟲病。

鉤陳(钩陈),◆1.星官名。○《文選‧揚雄<甘泉賦>》:“詔招搖與太陰兮,伏鉤陳使當兵。”○[李善]注引[服虔]曰:“鉤陳,神名也。紫微宮外營陳星也。”○[唐][李嶠]《奉和拜洛應制》:“日暮鉤陳轉,清歌上帝臺。”○[清][錢謙益]《答越卓凡憲副》詩:“我欲為君歌督護,夜闌酹酒向鉤陳。”◆2.指后宮。○《文選‧班固<西都賦>》:“周以鉤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李善]注引《樂叶圖》:“鉤陳,後宮也。”○《隋書‧高祖紀上》:“任掌鉤陳,職司邦政。”○[清][錢謙益]《吳祖洲八十序》:“身雖引退,其聲光氣象尤映望于鉤陳閣道之間。”◆3.一種用於防衛的儀仗。○《北史‧藝術傳下‧何稠》:“帝復令[稠]造戎車萬乘,鉤陳八百連。”○《隋書‧禮儀志七》:“八年征[遼],又造鉤陳,以木板連如帳子。”○《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二年》:“巡幸則有大駕法從之盛,御殿則有鉤陳羽衛之嚴。”

鉤車(钩车),◆1.古[夏后氏]祀天時所乘之車。車前欄彎曲如鉤,故稱。○《禮記‧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鄭玄]注:“鉤,有曲輿者也。”○[孔穎達]疏:“鉤,曲也。輿則車床。曲輿,謂曲前闌也。”◆2.古兵車之一種。上設鉤梯,用於偵察。○《太平御覽》卷三三四引《司馬法‧天子之義》:“戎車:[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注:“鉤,設准望遠近,計車量地以立壘。”○[漢][陳琳]《武軍賦》:“鉤車轇轕,九牛轉牽。”○《南史‧臧質傳》:“[魏]以鉤車鉤垣樓……明日又以衝車攻城。”

鉤纏(钩缠),◆牽連纏繞。○[唐][韓愈]《庭楸》詩:“各有藤繞之,上各相鉤纏。”

鉤察(钩察),◆探查察訪。○[宋][沈括]《開封府推官金部員外郎劉君墓志銘》:“有迫人之危,以取貨于大江風濤之間及挾姦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閭里者,公悉能鉤察其情。”

鉤別(钩别),◆鉤摹辨析。○《說郛》卷六二引[宋][桑世昌]《蘭亭博議‧高宗皇帝》:“斯文見于世者,摹刻重復,盡失古人筆意之妙,因出其本,令精意鉤別。”

鉤邊(钩边),◆曲裾。○《禮記‧深衣》:“古者深衣蓋有制度……續衽鉤邊,要縫半下。”○[鄭玄]注:“鉤邊,若今曲裾也。”○[清][江永]《深衣考誤》:“鉤邊,謂裳之右旁別用一幅布斜裁之,綴於右後衽之上,使鉤而前也,[漢]時謂之曲裾。蓋裳後為裾,綴於裾曲而前,故名曲裾也。所以必用鉤邊者,裳之右畔前後衽不合。若無鉤邊,則行步之際,露其後衽之裏,有鉤邊而後可用揜裳際也。”

鉤百(钩百),◆上百次地回旋。一說鉤通“奏”。“鉤百”謂趨走百里。○《莊子‧達生》:“[莊公]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成玄英]疏:“任馬旋回,如鉤之曲,百度反之,皆復其跡。”○《呂氏春秋‧適威》:“以為[造父]不過也,使之鉤百而少及焉。”○[陳奇猷]校釋:“‘鉤百’即‘奏百’,亦即‘走百’、‘趨百’,係古人恒言,義為趨走百里……‘使之鉤百而少反焉’,謂使之趨走百里而少頃即返耳。”

富鉤(富钩),◆[晉][干寶]《搜神記》卷九:“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自是子孫漸富,資財萬倍。”後以“富鉤”指想發財致富。○[唐][駱賓王]《寒夜獨坐游子多懷簡知己》詩:“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飛魚鉤(飞鱼钩),◆叉魚的工具。○《水滸傳》第十九回:“這邊蘆葦西岸,又是兩個人,也引着四五個打魚的,手裏也明晃晃拿着飛魚鉤走來。”

飛奇鉤貨(飞奇钩货),◆謂用不正當手段牟取財物。○[宋][曾鞏]《兜率院記》:“今地方百里,過封君者累百十,飛奇鉤貨以病民。”

飛鉤(飞钩),◆古代兵器的一種。○《六韜‧軍用》:“飛鉤,長八寸,鉤芒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武備志‧器械‧飛鉤》:“一名鐵鴟。腳鉤鋒長利,四刃,曲貫鐵索,以麻繩續之鐶。敵人披重甲,頭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視,候其聚,取則擲鉤於稠人中,急牽挽之,每鉤可取二人。”

刀鉤(刀钩),◆喻小利。○[漢][王充]《論衡‧書虛》:“[伯夷]委國饑死,不嫌貪刀鉤。”

單鉤(单钩),◆亦作“單句”。亦作“單勾”。◆毛筆執筆法之一。○[元][吾丘衍]《學古編》卷上:“寫篆把筆,只須單勾,卻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有不可意矣。”○[清][段玉裁]《述筆法》:“古人知指之不能運臂也,是故使指頂相接以固筆……其以大指與食指也謂之單句。”○[清][朱履端]《書學捷要》卷下:“單鉤者,食指中指參差不齊,食指鉤向大指,中指鉤向名指,此是單鉤。”

帶鉤(带钩),◆束腰革帶上的鉤。一端曲首,背有圓鈕。或作動物形,或鑄有花紋,不一。多用銅製,亦有用鐵或玉等製作者。○《史記‧齊太公世家》:“﹝[管仲]﹞射中[小白]帶鉤。”○[清][桂馥]《札樸‧覽古》:“余見古銅帶鉤數十枚,皆作螳螂形。”

垂鉤(垂钩),◆1.猶垂釣。○[唐][李沛]《四水合流》詩:“羨魚猶未已,臨水欲垂鉤。”○[清][顧炎武]《江上》詩之二:“江風吹回波,垂鉤魚不上。”◆2.謂木不揉治而自圓曲。古代常附會為太平的祥瑞。○《禮記‧禮運》“山出器車”[唐][孔穎達]疏:“《禮緯斗威儀》云:‘其政大平,山車垂鉤。’注云:‘山車,自然之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圓曲。’”

車鉤(车钩),◆火車車皮或機車兩端的掛鉤,有連結、牽引及緩沖的作用。

藏鉤(藏钩),◆亦作“藏彄”。◆古代的一種游戲。相傳[漢昭帝]母[鉤弋夫人]少時手拳,入宮,[漢武帝]展其手,得一鉤,後人乃作藏鉤之戲。○[三國][魏][邯鄲淳]《藝經‧藏鉤》:“[義陽]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交(校)勝負。”○[宋][梅堯臣]《和臘前》:“土人熏肉經春美,宮女藏鉤舊戲存。”○[清][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彼仇人者巧藏彄,如椽銀燭遍宅搜。”參閱[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病鉤(病钩),◆形容身長臂短,其狀若鉤。○《戰國策‧秦策五》:“[武安君]曰:‘[繓]病鉤,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鮑彪]注:“病鉤,短傴如鉤。”

鼻鉤(鼻钩),◆指鼻子成鉤狀。○《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七回:“須臾之間,一員大將立於帳下,鼻鉤鷹嘴。”

白玉鉤(白玉钩),◆1.白玉製的簾鉤。○[宋][蘇軾]《答西掖諸公見和》詩:“小殿垂簾白玉鉤,[大宛]立仗朱絲鞚。”◆2.白玉製的帶鉤。○[明]徐霖《繡襦記‧襦護郎寒》:“俺也曾……結鬃帽兒帶着,白玉鉤兒束着,琥珀珠兒垂着,紵絲襖兒穿着,斜皮靴兒登着。”◆3.喻指彎月。○[清][曹寅]《黃河看月示子猷》詩:“惟此白玉鉤,能探[崑崙]源。”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508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