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鱼圻塘大蜡烛文化

鱼圻塘大蜡烛文化

十丈光芒火树摇

大蜡烛庙,原座落于距平湖市新埭镇东南3公里,“鱼圻塘塞”大营的故址(今平湖市南桥乡鱼圻塘),地处浙沪交界、华亭谷水(即古长泖)西侧,地名鱼圻塘集镇。该庙,解放后已被供销社移作杂物仓库。

1986年3月,当时我正抽调在平湖县委农村工作组,进驻在南桥乡石桥村。是月22日,应鱼圻塘村之邀,前往该村交流学习。鱼圻塘村当时尚属穷困村,办公室是用仅有的集体资金800元人民币买进的一处破旧平屋。村干部说,穷得连办公用的纸张也没钱购买。我就同他们一起寻求村里可以开发的资源。当时,各地都在挖掘地方资源开发旅游观光,搞第三产业。听说这里从前有座“大蜡烛庙”,远近闻名。觉得这也是一项资源,就提醒他们,与大家一起商讨以建造园林代替“大蜡烛庙”之事。因当时“造庙、祭神”是宣扬“资产阶级封建迷信”,是违法的,不仅庙宇会被拆除,为首者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1987年春节,村民们试图在原庙基筑围墙准备筹建园林,乡领导得悉后,立即派人推掉围墙,进行制止。

此后,我又先后两次到该村,调研“大蜡烛庙”的来历。通过与当地“三老”座谈,得知这地方在唐、宋时,“鱼圻塘”原是一处巨浸,西起赵家渡,东至剪刀汇,南滨龙道泾,北迄解粮汇,是一水面达1400多亩的湖泊,故又称“千亩荡”(今已淤积为农田),“大蜡烛庙”就建造在塘畔,供奉的“菩萨”叫“刘千岁”,他是江浙水乡和航海的保护神。于是,我就开始查阅宋史和大量地方文史、名人笔记。于1989年3月7日写出了第一篇《抗金名将刘锜》的调查报告,在“江浙沪两省一市吴越民俗研讨会”上宣读后,引起了强力的反响!回来后,我就竭力向平湖县人民政府和当地村委建议,充分利用历史名人资源启建“抗金民族英雄刘锜纪念馆”。

刘锜,系南宋抗金四大元帅之一。据台湾《刘氏宗谱》记载,祖籍金陵(今南京),三国·蜀汉刘备的二十六世孙刘楚的后裔。传至后唐·清泰元年(934),因长子刘翱入闽任建州刺史,定居福建建州(今建阳市),为刘氏入闽开派始祖。传至刘楚的十三世孙刘极(字仲武,讳安定),时任泸川军节度使,生有十个儿子:刘镇、刘锐、刘锷、刘錞、刘铭、刘镗、刘钢、刘钊、刘錡、刘锡。其九子,刘锜生于大观二年(1108)正月十五日子时。刘锜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声如洪钟。少时随父刘仲武征战,有一次,营门前一口水罈盛满清水,刘锜一箭射中水罈,拔出箭矢,罈中水如注涌出;随后,刘锜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人们无不叹服其射技精湛。

鱼圻塘大蜡烛文化

抗金民族英雄刘锜雕像

绍兴六年(1136),刘锜以江东路副总管兼提举宿卫亲军,扎营华亭广陈城鱼圻塘塞,督抚有“东南都会”之称的滨海港城广陈。

鱼圻塘塞东侧是一条古运河——长泖(三泖之一),北溯"松江太湖"(即今淀山湖),南流至广陈镇。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船都在鱼圻塘停泊休憩,因这一带经常有水贼、海盗出没,商船迭遭劫掠,百姓难以安生,苦不堪言。朝廷派刘錡驻兵于此督抚。曾经猖獗一时的水贼、海盗,闻风丧胆,就此销声匿迹,地方赖以安宁,百姓深受其惠。

绍兴十年(1140)刘锜调任东京(汴州,即今开封)留守。时金兵入侵,顺昌(今安徽阜阳)被困,他统率八字军四万余人,自临安(今杭州)泝江绝淮,行程2200余里,前往救援。金兀术以“铁浮图”、“拐子马”(是北方女真族的精锐主力)两军夹攻,刘锜巧使谋略,“以逸待劳”,诱敌就范,然后,突出奇兵,大破金兵主力。金兵遥见刘锜帅旗时,就惊呼“此顺昌旗帜也”,早已吓得抱头鼠窜,夺路逃命。刘锜慷慨沉毅,有儒将风,战功赫赫,为金人所敬畏。后因他坚持抗金,反对议和,遭到投降派秦桧、张俊等人的排挤,阳示推崇,阴夺兵权。后来,直到秦桧、张俊死后,刘锜才又得到高宗重视起用为江、淮、浙西制置使,屯驻扬州(即今镇江),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攻打宋军时,竟无一人愿意主动进攻刘锜。毕竟,谁想去摸老虎屁股呢?据传,金主完颜亮还大发雷霆,下令“有敢提及刘锜姓名者,罪无赦。”金主完颜亮出于无奈,只得亲率大军与刘锜决战。刘锜指挥各路将领,用兵扼守。将领们个个勇猛精进,杀声震天撼地,刘锜一马当先,左驰右骤,几个回合,金将一个个被砍落马下,敌众大惊,顿时溃走。时刘锜已是年近花甲的老帅,他的精力已非当年,且为国耻长虑顾后,以致积劳成疾,经此一战,病愈加剧。召还镇江养疴,兼顾江防。次年,旧病疾发,呕血而死,赍志而终,远近叹息。寻谥“武穆”王(俗称“刘千岁”)。

刘公祠,始于建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当年,刘公为国殉难的噩耗传到广陈后,鱼圻塘塞军民就“即营为祠”,塑像奉祀,以农历九月初八日为祭祀日。江淮(今江、浙、沪)沿海一带,闻讯后,纷至沓来,瞻仰和祭祀这位曾在此建有奇功,地方赖以安宁,留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刘锜已逐渐成为航海者和水乡百姓的保护神。

刘公祠,自宋、元以来,屡废屡建,香火旺盛。每年是日,车马云集,舟楫塞河,万人空巷;当地乡民,杀猪宰羊,盛邀至爱亲朋,共庆佳节;各路商贩闻讯而至,有经销广洋百货,供应南北应时小吃;有马戏团、猢狲出把戏、拉洋片、西洋镜等串演助兴。还有一些巨商富贾或殷实大户,纷纷出资延聘杭嘉湖各处水路戏班、京坤名角到庙场搭台公演三天,祈望人口太平,百业兴旺,既娱神又娱人,皆大欢喜。

1946年,抗日胜利,停顿了八年后的笫一次庙会。上海有位何姓香客用轮船拖来一副京戏班(公演三天)和一对巨烛,重达300斤,超过了明、清两朝200斤的记录,

“庙指鱼圻六里遥,秋来报赛集尘嚣;

田中插遍莲花炬,十丈光芒火树摇。”

这是清朝末年里人俞蕴甫对大蜡烛庙的真实写照。从此,有了“大蜡烛庙”的 美名。

近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浩然正气”, 鱼圻塘乡民醵资重建了“刘公祠”。

1992年11月殿宇重建后,远近百里,纷纷慕名而来,有上海、浦东、奉贤、青浦、苏州、常州、无锡、嘉兴、嘉善、海宁、海盐、桐乡等地前来瞻仰、观光,每届庙会游客都在二三万人以上。1997年,鱼圻塘村投资50万元又兴建了一座古朴典雅的“鱼乡戏苑”。250平方米的舞台,2580平方米的观众广场,三层飞檐黛瓦,古色古香的鱼乡戏苑,是迄今浙北地区最大的戏台。是年“重阳节”,浙江京昆艺术剧院应邀前来“鱼乡戏苑” ,隆重献演《龙凤呈祥》、《真假美猴王》、《打銮驾》等传统名剧,为纪念活动助兴添彩。1998年,上海越剧界著名艺术家王文娟也兴致勃勃带团来“鱼乡戏苑”,为众多的越剧迷上演了五场富有传统特色的连台好戏,每场观众都在万人以上,把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这几年各地送来百斤以上的大蜡烛,每年都有好几十对,1998年送来的最大一对,竟重达1158斤,一时人们无不称绝。

鱼圻塘大蜡烛文化

鱼乡戏苑

2002年再次营建“刘公祠”大殿,于4月20日破土奠基,至同年11月18日竣工落成。大殿正中端坐着一尊有五米高(不包括底座)、用香樟木雕塑的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绛红色蟒袍,内穿金甲,脚履武靴,左手托宝瓶,右手举宝剑,面相和善,既有英雄气概,又具儒将风度的刘锜座像。大殿两旁抱柱楹联:“号令肃风霜,盖世成名推信叔;旄姹辉日月,经天行地大文章。”前面的抱柱楹联:“爱国名将真气节,威镇华夏衍春秋。”大殿正门重檐中间高悬“惠泽长留”匾额。西侧是一条甬道,直通新建的巍峨庄严的重檐辕门,上嵌“刘公祠”三字横额。两侧楹联:“万古勋名会史册,千秋忠勇壮山河。”辕门前还有一对高约二米的白石狮子,雄踞于两侧的石台上。2004年7月又延著名画师在大殿绘制大型壁画八幅,展示刘千岁一生伟绩,使刘公祠更显气派和规模。2001年有六对巨烛,分别是重达1080斤、1168斤,1188斤,1398斤,1458斤,最大的一对重达1518斤。2003年则更为称奇,最大的一对巨烛重达2010斤,有2米多高,一位青浦来的老人感慨地说:“大蜡烛庙,果然名不虚传,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游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这样大的蜡烛,还是第一次见到。”另一位上海来的游客说:“这样重的巨烛,堪称‘江南一绝’,可以申报‘吉尼斯记录’,我慕名而来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真是不虚此行,值得!”2004年10月18日,由香客供奉的一对大蜡烛重达一千二百五十九公斤,于2005年4月申报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反映抗金大元帅刘锜出征、凯旋的行军队列中,早先还有龙旗龙伞的队列,已经失传数百年,乡亲们在2011年4月份开始挖掘,重新整理编排出30多种阵式,有27位年轻力壮的村民经历了坚毅磨砺的训练,以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在2012年大年除夕赴北京,参加“第二十九届春节龙潭庙会”开幕式上正式亮相,连续8天每天2场连演16场,以江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喜获“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展演”的金奖。

2008年1月25日,鱼圻塘大蜡烛庙会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保护基地,并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范例。

鱼圻塘大蜡烛文化

旗伞舞

关于鱼圻塘一名的诠释:

1.据《周礼·职方》记载:“圻,通垠,岸崖,界也。”

2.据《广雅择地》:“古时圆的叫池,方的称塘。”“筑土防水,叫塘,也叫堤。”

陈宰(1989年3月7日一稿,1992年重阳节前夕二稿,2018年7月1日定稿)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574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