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西方古代数理文化的这种错误认识带来的现代的东西方的文化影响昨天的连载谈了西方古代对于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西方古人基于这种错误,产生的西方古代数理文化的最明显错误特征就是对未来事件的唯一性的判断。

这种数理错误最后的西方名人坚持者就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股神江恩。而他的影响随着中国股市的出现,也进了中国,也算害了无数股民吧。直到西方经济学的博弈论出现,并且在最近的十几年连续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依然还有人坚持这种古代数理文化方式的错误,这个代表人就是现代西方的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所用的方法并无人真正知晓,但是他的公开言论是藐视博弈论。在国外,藐视个什么奖或者哪个权威的言论,这很正常。当然,你也得有足够的资格,否则也没人听你废话。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通常藐视理论权威、藐视名人、藐视个什么奖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了,舆论矛头会直接攻击这种言论者,轻则唾沫星子淹死你,重则给你扣个民科的帽子。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西方所说的马太效应,或者说是从众心理,在中国体现的更突出。现在的骨灰级粉丝追捧名人,那就是一种无脑的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造神运动的结果,跟文化本身以及文化的公益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例如一个电影演员因一部片子火起来,就开始聊人生,聊哲学,聊家国了。实际上,在这些方面,个别这样的人的文化基础素质,由于自身的三观不正、三观不同的原因,还不如一般的普通人。结果说点似是而非的东西,骨灰粉们也就跟着疯了。

这与文化底蕴还是有关系的。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一番折腾,早把孟子的“虽万千人吾往矣”这事给扔得差不多了。从众心理,从儒家而论是求存之道,心里明镜的不说罢了;从道家而论是求生之道、自然而然;从佛家而论是随他。所以孟子的这种思想也就被玩去了。孟子也算儒家,但是后世树孔子,早将其与孔子不同的异议逐渐湮灭了,他也就儒了起来。

中国古代,各家学说有兼容,例如墨子、商鞅也一样有类似儒家思想的话;儒家一样有道家思想的言论。而对于每一个学说的不同的代表人而言,他们的言论依然有不同倾向,不同观点。简单的百家争鸣的学说划分,并不能简单地解决这种思想层面的异同,但是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同化作用,求大同存小异了。释、道文化后来被改造的不入仕,那么有当时话语权的也就剩下儒家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呢?这就是文化底蕴的影响。西方人的文化底蕴依然还是宗教文化,而宗教文化是西方古代数理文化的一个分支。而现在西方古代的数理文化的另外一个分支,开始借助数学、物理的发展翻身了。这种西方数理文化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中国。

轻易就可以否定这种对四维数理错误认识带来的思想影响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想否定西方这种数理文化的东西很简单,你可以问问西方算命的大师,或者用西方方法算命的中国大师,明天的35选7的彩票号码或者这次世界杯的最后赢家。都是很简单的小问题。

也说不清楚是赫贝格还是贝利说过一句话,就很有现代随机数学和混沌数学思想,“足球是圆的。”也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意思。

中国古话就比较积极一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结果未知,但是努力还是必要的。这已经是具有概率数学、混沌数学思想的古代数理文化了。周易不说算得准的吗?也可以算算这两个小问题。若能算准,你也就不用算命了,发大财了!算命多累啊。

受西方这种数理错误影响的中国古代数理文化的现代畸形发展二进制表达八卦、周易这事不再说了。这种人根本就不知道古人在说什么。基于西式二元式简单思维方式偏颇的、牵强附会的解读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我在前文连载中已经描述了伏羲的量子化意义的表达,伏羲从未让理论禁锢,禁锢的是这帮不争气的后人。

现在的更大问题是,有人把八卦的方,用西式的这种错误几何方法进行扩展为64卦,而且还大言不惭地冒充这是中国古人说的,是对古人的解读。放屁!

古人中这么弱智的有没有呢?有。这种西式的错误也是中国古人在周易扩展表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数学理解错误。

就算你实在不懂这些古代的数理东西,也不懂西方的数学,那么只需记住这个图,这种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四维超正方体的三维表达

古人也想把这种东西表达出来,但是基于当时数学的无能为力,古人的表达有对有错。而作为现代人,依然坚持古人的这种最基本的数学错误,也就耽误子孙后人了。

这是历史经验教训。古人干了这样的糊涂事情,才有鸦片战争的失败。数学是物理的基础,物理是军事的基础,军事是国家的基础。如此而已。

再简单解读一下八卦的三维意图刚才已经说了第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很隐晦,很隐蔽,貌似数学超过中学水平了。西方人用了2000多年才解决这个数学错误,可见这种错误的麻烦。但是,即便在现代的西方,这种数理文化影响至今依然不能消除,并广泛影响。中国人不该重蹈覆辙,即便这种非主流传统文化层面,也不能倒退到古希腊的数学水平。

中国古人还是有懂的!先说错误的部分。

写外国古代的东西好写,用民族主义口吻就够用了。写中国古代的就难了,这话不容易说,容易说轻了或者说重了。反正是说好的行,说不好的就有人不舒服了。

尽量别点名说具体的古人了,咱说中国古代这个跑偏的数学里面的一点点小错误。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伏羲八卦对照表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伏羲的三维八卦或者说三维数组表达

甲骨文的启发—让你看看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

也就是伏羲已经是三维意义的构筑了八卦这个非字非数、即字即数的基本数学模型,这就是古人脑袋里面的方。那么经过扩展的再增加一个因素影响或者说再增加一个维度,结果是什么?

刚才的四维超正方体的三维表达。

上文连载聊到伏羲的先天八卦的三维数学表达,这就有点炸锅,推荐、阅读飙升。这里面的情况,一个是觉得新奇,发现了八卦(现在扯淡的意思),没见过这么说的。另一个就是找麻烦的提供了大量的评论和转发。

实际这就是三维数组的几何表达,并不高深的数学问题。

中国一些人对于传统的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有一种莫名的近似图腾崇拜一样的情愫在里面。中国人喜欢文科这劲头就像西方人现在喜欢数学。

再简单说一下用先天八卦推衍的64卦的四维数组表达至于说利用四维数组的一种方式将先天八卦推衍到64卦,这读者就直接用脚说话了,收视率急跌。因为四维数组这东西不当饭吃,谁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于不懂的东西,更多人选择了放弃,而不是孜孜以求地去研究明白它。

甲骨文的启发—四维数组表达64卦如何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伏羲八卦推衍的64卦的四维数组

周文王并没用这种方法推衍64卦,而是采用的八卦的两两排列组合。数学结果或者数学证明方法,往往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这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四维数组,而是一种特殊性的四维数组。

四维数组实际是代数方法,那么这个四维数组用几何表达出来怎么样,当时的几何立马就不干了:你开玩笑呢,那第四个数我放哪?这事直到欧拉发明i才解决。

这种对四维错误的解读带来的是对西方数理文化的崇拜和对中国唯物文化的冲击也就是从三维以后开始,代数几何还想像一维到三维一样这么简单、直观地基于笛卡尔数学坐标系的数学一统,不可能了!而大多数古人错误的认为:这种基于三维以下的规律依然可以扩展到四维。

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现代唯心的号称基于物理的现代科幻,与玄学接轨。四维以上的数学、物理被玄学歪曲利用,利用了人们不懂四维数学这个前提,成了玄学打着科学旗号的幌子。

这些搞玄学的使用方法就是:说着说着物理,就蹦到玄学上。这样的西式数理唯心文化的恶意嫁接,更有对唯物文化的杀伤力,并产生对唯物主义文化的冲击。对于不懂高等数学、现代理论物理的人,造成错误的文化诱导和心理催眠作用。同时利用了人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传播了西式的数理唯心文化。而在网络上,这种内容泛滥成灾。

一百句真话中夹杂一句谎言,这谎言的杀伤力最大!

古人的第二种错误古人并不知道这问题,愣把这个四维数组用二维平面的图符方式给表达出来了。这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的数学进步。易经这64卦,这说的是四维的正方超体的表达。在不理解这个四维超体的数学性质的前提下,古人用这个为基础用数讲理形成的道理,你说结果会如何?

这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几个数学理解的错误方向:

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第二种错误

这是古人脑海中思考的可能的第二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西式错误,是用唯一性代替无数的可能。

这第二种错误是用有限的长度代替无限长的坐标轴长度。易经解释了所有的空间了吗?它仅仅解释了方框里面的事情,方内之事。而且,各个方向是正方体吗?不是。但是古人假装它是。

方外解释不了的怎么办?有搞玄学的老子啊。他同时解释了方内、方外的事情。

当然,这种错误还在于,这是静态的。四维在三维的投影是运动的。

古人这个《易经》的“易”如果是在说这个方是动态的意思,那么这认识就基于当时的了不得了。但这样也就意味着否定了64卦所有的静态的表达。这书中卦爻的定义解读的内容也就没用了。古人中,很多人做到了理解这一点。但是,现代人依然有人禁锢在这个静态表达中。

这才有了荀子著名的论断:善易不卜。这是看懂周易了。后人很多人也做到了这一点。

古代对于四维超体其他的数学错误认识第二种数学错误中,这个正方的外围扩展是6个体,那么就有八个体的错误理解,这图就不画了。错的更离谱而已。这是基于二维的思路的扩展。六个面的正方体,外面搞出来八个一样的体,这图还真挺难为人的。你没想这几何问题,想这问题,脑袋也大。

这是基于二维平面的错误理解,从这种理解出发,这就相当于给数学出难题。

基于二进制表达周易的,就属于这种错误。把64卦平面展开,8*8,这东西,小学生都会了。

做为当时最高的文化概念,就这二维水平?到底谁傻了?那还能影响中国几千年吗?后世的庸人,简直是对先人的智慧进行了抹杀!

至于其他离谱错误,只要你不是一种信儒教的状态,基本可以直接识别。如果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看待问题,这种错误方式,在你眼中,宛若说疯话。不足以值得浪费我的时间,写上一笔。历史上大多都给淘汰了。

错误的数学理解导致的问题甲骨文的启发—东方古代对四维的数学错误认识

以上主要的三种古代数学理解上的错误,成为后世推衍周易的主流,导致的结果就是,三维及三维以上的数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之路彻底被抹杀和淡化。

就算有荀子这样的有识之士,当时就有所感悟;有老子这样的,明白“道冲或不盈”,这种数理文化关键的解读弊端,而中国的古代的数学,还是被慢慢地扼杀了。

八卦、周易曾经如此的领先,其中的数,一直扛到西方上个世纪初,才被一项一项地被突破。而中国古代,没能基于这种数学的领先和稳固的数学基石,形成现代的数学体系,这不是遗憾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当我们现代人还抱着周易用于算卦的时候,伏羲会哭的!

待续。。。。。。

基于周易数理中错误的数学理解,那么产生的数理文化能够影响中国2000多年,这个原因在哪里?中国的人文何以能领先西方2000年,这个明天再聊。。。。。。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621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