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行起名正文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且说宝玉,听了半茬儿《雪下抽柴》的故事,夜里都睡不安了,因老太太不让继续讲,宝玉只好大清早趁没人的时候,守在刘姥姥屋门前等着。

刘姥姥才起床就见这俊俏的公子哥,心情也是极好的,二人相互问好后,宝玉接茬问:“ 昨儿那个女孩到底怎样了?”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刘姥姥掰谎记,丰儿在后面很无语

姥姥一个愣神,问道:“ 什么女孩?”

宝玉道:“ 就是那个抽柴火的女孩呀!她在雪堆里冻着了吗?”

姥姥没奈何,心说:继续编吧!于是,硬着头皮道:“ 额,是我们庄子上一个老爷!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她的名字叫茗玉,还知书识字,国色天香,老爷把她宝贝的心肝似的!可惜到了17就死了!”

宝玉听至此,跌足长叹道:“ 那后来又怎样了?”

刘姥姥哄着宝玉道:“ 人都死了,还能如何?自然老爷太太疼的什么似的,找人给她塑像造庙,派人烧香供着!这日久天长的,没人管了,庙也就烂了,泥像也成了精了!”

宝玉急忙道:“ 不是成精了,这样漂亮灵气的姑娘,本来就不会死的!她一定是成仙去了!”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台湾版薛宝钗

说着,双手合十,很虔诚的样子,刘姥姥本也编不下去了,见宝玉给她圆谎,自然乐了,也道了声佛,奉承道:“ 原来如此!要不是哥儿说,我们只当她成精了!她还时长变出人样子出来闲逛呢!我说偷柴火的人就是她呀!我们庄上的人还商量着要去拆了她的庙呢!”

宝玉着急道:“ 快别这样!你们这样,罪过就大了!”

刘姥姥连连称是,笑道:“ 幸亏哥儿告诉我,我回去,一定拦住他们!”

宝玉又问:“ 你快告诉我,她的庙在哪里?我们家老太太是大善人,阖家大小也最爱布施,你说了来,我去安排重塑雕像,修好庙,请一个香火管事,给她烧纸,每个月给你香油钱烧香,你看好不好?”

姥姥乐道:“ 当然好了!如此,我便托了那位小姐的福了!”

宝玉又问了一遍庙在何处,姥姥可乐不起来了,严肃道:“ 这可难找了,日久天长的,在我们乡下,额。一时倒想不起来了,就在西北方。”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北影版薛宝钗

待宝玉还要细问,幸好李纨来了,姥姥急忙问大奶奶好,随着李纨走了。

若是看故事,刘姥姥讲的这个故事也并不怎么精彩,很容易就忽略了。

但作者于39回又予它一段正篇,就怕读者看漏了,还用标题点了出来——《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那喜欢红楼梦的朋友,就不得不重视了。

大概总结一下刘姥姥这三个故事:

(一)雪下抽柴

1,红白事

对这个女孩的描述是:雪团一样,红衣白裙,书中又明说了正常人绝不会这样打扮,那这姑娘就不正常了呗!是不是和《红楼梦》开篇的红白事一样?不知这身打扮有没有这层含义,而不论雪堆还是抽柴,都让人联想到薛宝钗。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金陵十二钗

假设宝钗身上若同时发生红白事,岂不就是出嫁和亲人死亡最贴切?不论从哪看,薛姨妈都要葬送在薛蟠那边,宝钗嫁给宝玉又几乎是大家都认定了的,大婚之日,死的是贾母的概率远超其他人(当然,黛死钗嫁也是一种解读),所以宝钗的大婚之日也是贾母归天之时,一对新人因祖母离世,喜事变丧事,又要守节;宝钗的房间,始终如雪洞一般,没有一丝温暖,她就是冬天里的一团雪,虽冷,但也纯洁美好,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已经很冷了,不需要再吃冷香丸了,丈夫走了,家族败了,她想感受下人间温暖,即使有热毒也无所谓了,她愿在雪中燃烧自己。

2,一场梦

但这样的故事显然不受众人待见,紧接着贾府马棚失火,这又联想到开篇甄士隐家一场大火,牵三挂四,烧得一干二净,甄府就是迷你版贾府,两家殊途同归,终将付之一炬。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后贾府的人都忌讳这个故事,都道忌火灾,其实是众人不忍听!你细想,怎样的小姐会去乡下偷柴?自然是家族落魄了!而乡村人反而喜欢这样的故事,比如落魄小姐或书生去庄子上,某个庄稼人偶因一施恩,日后这人飞黄腾达或返回家族,必有重谢等等,所以刘姥姥才能信手拈来。

这类故事是迎合底层人民的,但达官显贵不买账,既荣华就不想沦落,人之常情。刘姥姥见第一个故事砸了,又编了一个,缓和气氛。

(二)观音送子

有个90岁的老人本该绝后,但因虔诚礼佛,观音送子。

1,故事对应贾母,王夫人,贾政,贾珠,宝玉。

像这样没头没尾的故事,贾母王夫人等竟然听得痴了。自然是故事内容戳中心事。老太太(贾母)只有一个儿子(贾政),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贾珠),养到十几岁又死了,后观音禀明玉帝又给她家送了一子,此子俊美聪慧,不正是宝玉吗?

可能有人说对不上,贾母不止一个儿子,但贾母并不喜欢贾赦,贾赦以长子之尊,只能屈居荣国府角门,贾母眼里可不怎么有这个儿;王夫人和贾政也不止一个儿子,还有元妃,但也说了,那是见不得人的地方,一年到头见不着,和没有也无区别。贾珠到十几岁时死了,幸而又得了一个宝玉,跟心肝宝贝一样。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故事中观音送子;贾府这个宝玉也不寻常,衔玉而生,自然也是有来历的!

无论哪家,都希望子孙延绵不绝。刘姥姥怕再说岔了,就编了这样一个富贵 老少皆宜的故事,果然引起了共鸣。王夫人回房一定要多烧几炷香!

2,故事可能隐射巧姐

巧姐因阿凤对刘姥姥施恩,逃出升天,但巧姐的名字却又赫赫然在薄命册上,又有批语说这段是巧姐正文,绝非泛泛之笔,可见其命运不济,并非好结局。

现在基本都认定巧姐嫁给板儿了,高程本里,是刘姥姥做媒,嫁给当地财主了,而且贾琏还没事,能给巧姐倚仗,巧姐是因邢夫人,王仁和贾环(狠舅奸兄),趁贾琏送贾母和黛玉灵柩返乡的档口,逼巧姐做王爷的妾,巧姐不肯,平儿做主让刘姥姥带回乡下避难;

而巧姐去了乡下,因和乡下姊妹玩得好,不愿回家,就许给当地财主的儿子,那家公子也知书识礼,眼看就要飞黄腾达。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无论嫁给谁,巧姐的命都不错,当真如此,也不会出现在薄命司了。

可能有人说:由侯门贵女沦落到嫁给乡下人,就是薄命了。

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第一次是日子实在过不下,舔着脸来要钱的;第二次日子就不错了,是来感恩的,凤姐才高看一眼;到第三次,刘姥姥家已很好了,虽比不上豪门贵族,但小富即安,也使奴唤婢,巧姐嫁给板儿也绝不受苦,怎么也算不上命薄。

讽刺的是,贾府正好相反:第一次,刘姥姥看到的贾府是富贵之极;第二次在元妃省亲后,更是烈火烹油;第三次乃是一败涂地,听闻贾府噩耗,刘姥姥千山万水来相救了。

正是: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若要说其命薄,也可从这故事内找到线索,巧姐的丈夫短命,巧姐生下遗腹子,巧姐也就成了故事中人。唯有如此,方算命苦,契合主题。

当然以上故事纯属解读,大家也可以相信巧姐和板儿能幸福地在一起。

(三)茗玉小姐早夭

再说最后一个故事,这就是宝玉非要勾起来的了,情哥哥寻根究底,刘姥姥无奈瞎掰扯。

情哥哥正对上林妹妹。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这个故事也同样无头无尾,本来圆不下去的,姥姥只能说茗玉小姐成了精怪!但宝玉也是小说达人,帮姥姥编,说人家姑娘是成仙了,这样人是不会死的。看似痴话呆话,但又何尝不是贾宝玉的人生观呢?有些人,虽然活着,其实就是没有灵魂的死人,但有些人却是不死不灭的。

刘姥姥本来说茗玉小姐一病而死。故事里抓关键字:独女,十七岁,生前知书识字,相貌极其标致,父母爱若珍宝,不是黛玉又是谁?晴雯死的时候明确了16岁,园内姑娘们年纪差不多的。

刘姥姥又完成了黛钗合一的工作。1和3的故事,明眼人都看得出分别讲薛宝钗和林黛玉,但刘姥姥又说:这个一病而亡的茗玉小姐,就是雪下抽柴的姑娘。刘姥姥当然是为了哄宝玉,但《红楼梦》的读者都认为:红楼梦是没有闲笔的!

又有脂砚斋批语: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黛钗二人性格思想千差万别,怎能是同一个人?或许她们爱的是同一个人,守的是同一个家,目的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黛钗合一是怎样的,刘姥姥的三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故事里的女子死了,宝玉要去祭拜,那黛玉死了呢?

会不会真的建庙烧香?而后贾府倾覆,庙也毁了,像也塌了?

总要有人活下来的,活下来的人更痛苦,黛玉未完的泪要宝钗来续了。宝玉喜欢天然无暇,亲黛远钗,宝钗的完美就是最大的不完美,她也天真过,天然过,曾经秋千架上衣衫薄,曾经兄妹共读“小黄书”,也曾扑蝶嬉戏,也曾无忧无虑,什么时候开始懂得察言观色?什么时候开始热衷名利?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掩藏本心?

是父亲死后,她极速长大,她要适应环境,她错了吗?没有,她只是要融入这个世界。她成功了,她做得很好,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她,但是,她的丈夫不爱她。

这个时候的宝钗是真羡慕黛玉的吧?黛玉虽死,却永远占据宝玉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悔教夫婿觅封侯,宝玉一去不复返,宝钗后悔了,她要在雪洞中老死吗?如果可以,她再也不要服用冷香丸,哪怕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也想尝试一下黛玉的人生,那样,最重要的人爱着自己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滋味?哪怕飞蛾扑火,她也想感受一下那份温暖。不希望自己的心继续冰冷,她努力靠向黛玉,就像黛玉曾努力向她奔赴一样。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621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