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正文

卜「卜」149

卜卜,◆象聲詞。形容低沉而連續發出的聲音。○[宋][韓琦]《啄木》詩:“剝剝復卜卜,意若念良木。”○[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一條大管子像一條黑蟒一樣從坑底下吸水,一個蘆席搭的水泵房裏機器卜卜--卜卜緊響。”

碧碧卜卜,◆象聲詞。雨點灑落聲。○[元][王廷秀]《粉蝶兒‧怨別》套曲:“愁的是雨聲兒淅零零落,滴滴點點、碧碧卜卜灑芭蕉。”

卜浪鼓,◆帶把的手鼓,鼓身兩旁有短繩繫槌,來回轉動時,鼓槌擊鼓作聲。○[陳伯吹]《小珍看蛟去》:“賣貨郎一邊揩着頭上的汗,一邊還搖着卜浪鼓。”杜鵬程《記一位年輕的朋友》:“[王軍]頭擺得像搖卜浪鼓似的,很不滿意自己。”

卜楞,◆1.極快地晃動。○[梁斌]《播火記》八:“[李德才]把腦袋一卜楞。”◆2.象聲詞。時常迭用,形容不緊不慢連續不斷的鈍響。端木蕻良《三月夜曲》:“賣布的潑浪鼓卜楞卜楞響着。”

卜落,◆象聲詞。形容物件連續着地的碎響。常迭用。○[茅盾]《天窗》:“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裏卜落卜落跳。”

卜通,◆象聲詞。常用來形容鈍響或心跳。○[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出一身熱汗,卜通一聲跳到碧清的河裏去鳧水,那有多舒服呀!”[康濯]《光榮的小老頭兒》:“[柳立]剛一走出村子,剛一抬起腦袋,剛一覺着心裏頭卜通卜通跳了起來,就見兩只麻雀撲楞楞飛走了。”

占卜,◆古代用龜甲、蓍草等,後世用銅錢,牙牌等推斷吉凶禍福。○《晉書‧張昌傳》:“每自占卜,言應當富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我曾見過一部書,專講占卜的……內中分開門類,如六壬課、文王課之類,也有測字的一門。”

百錢卜(百钱卜),◆[晉][皇甫謐]《高士傳‧嚴遵》:“[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常賣卜於[成都]市,日得百錢以自給,卜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後以“百錢卜”泛指問卜。○[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詩:“憑將百錢卜,漂泊問[君平]。”

敗卜(败卜),◆謂對神輕慢則占卜不靈。○《逸周書‧豐保》:“神龜敗卜。”○[朱右曾]校釋:“謂瀆則不告。”

卜辭(卜辞),◆[殷]人占卜,常將占卜人姓名,占卜所問之事及占卜日期、結果等刻在所用龜甲或獸骨上,間或亦刻有少量與占卜有關的記事,這類紀錄文字通稱為卜辭。○[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由於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故稱之為甲骨文。又由於主要是占卜的紀錄,故有時也稱之為‘卜辭’。”○[陳原]《社會語言學》11.5:“所根據的材料主要係卜辭,即刻在龜殼或獸骨上的文字。”

卜地,◆1.選擇居地。○[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唐][虞]卜地,[夏][殷]封國,[古公]營城[周雒]。”○[唐][皇甫冉]《送竇叔向》詩:“卜地會為鄰,還依[仲長]室。”◆2.特指選擇葬地。○[唐][劉言史]《北原情》詩之三:“卜地起孤墳,全家送葬去。”○[宋][岳珂]《桯史‧望江二翁》:“﹝[陳國瑞]﹞嘗為其母卜地,青烏之徒輻集,莫適其意。”參見“卜吉”。

卜第,◆選擇宅第。○[唐][楊巨源]《胡二十拜戶部兼判度支》詩:“為愛山前新卜第,不妨風月事琴樽。”○[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十:“卜第於尹居之側,遇入府,前輿後馬,猶以為遲,乃杖策徒行。”

卜禘,◆占卜擇定禘祭的日期。禘為天子五年一度合祭祖先的大祭。○《禮記‧學記》:“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鄭玄]注:“禘,大祭也。”○[孔穎達]疏:“禘是大祭,必先卜。”

卜鼎,◆九鼎是古代傳國重器,政權的象徵。擇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於其地。後即沿用為定都之稱。○《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國家粗定,[高宗]卜鼎[臨安],改元[紹興]。”

卜度,◆推測;臆斷。○[明][袁宏道]《嘉祥縣志序》:“而舅氏極論縱談,不翅千言,似數家藏,無事卜度。”○[清][龔自珍]《法性即佛性記》:“於無相中,而發互相,即立即破,無前無後,不容商量,不受脣吻,不墮卜度。”

卜鳳(卜凤),◆[春秋][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敬仲],占卜時得到“鳳皇於飛,和鳴鏘鏘”等吉語。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後因以“卜鳳”為擇婿的典故。○[唐][白居易]《得乙女將嫁於丁既納幣而乙悔判》:“況卜鳳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從人,有乖宿諾。”

卜工,◆專事占卜者。○[漢][王充]《論衡‧吉驗》:“時夜無光,室內自明。皇考怪之,即召功曹史[充蘭],使出問卜工。”○《太平廣記》卷一三七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漢][袁安]父亡,母使[安]以雞酒詣卜工,問葬地。”

卜骨,◆古代占卜用的獸骨,多為牛、羊、豬的肩胛骨。

卜卦,◆占卜卦象以視吉凶。○[清][袁枚]《新齊諧‧呂城無關廟》:“有以卜卦行道者借宿土地廟中,夜間雷雨作鬧,屋瓦皆飛,及旦不解其故。”○[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其實卜卦的事老早就不靈了。”○汉王充《论衡·别通》:“卜卦占射凶吉,皆文武之道。”

卜官,◆1.掌管占卜的官員。○《漢書‧王莽傳上》:“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三百人。”◆2.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稱赴任做官為卜官。○[華偉生]《開國奇冤‧約敘》:“蓄深意,卜官[皖水],慘劇起倉皇。”

卜稽,◆占卜以求問。○《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臺。”○[蔡沈]集傳:“稽之於卜。”

卜吉,◆謂占問選擇吉利的婚期或風水好的葬地等。○[唐][李復言]《續幽怪錄‧鄭虢州騊夫人》:“[弘農]令女既笄,將適[盧氏],卜吉之日,女巫有來者。”○[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一:“[永昌陵]卜吉,命司天監[苗昌裔]往相地[西洛]。”○[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阿繡》:“不數日,[姚]夫婦俱至,卜吉成禮乃去。”

卜甲,◆古代占卜用的龜甲。多用龜的腹甲,用背甲較少。

卜郊,◆用占卜選定郊祭的日期。○《禮記‧郊特牲》:“卜郊,受命於祖廟,作龜於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穀梁傳‧成公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

卜筊,◆見“卜珓”。

卜珓(\卜筊),◆占卜術的一種,用杯形器物,投擲於地,視其仰覆以占吉凶。○[宋][潘若同]《郡閣雅言》:“[孟賓]於[華山]神前卜珓,一年乞一珓,凡六擲珓,皆上吉,後六舉及第。”○[元][姚桐]《樂郊私語‧魯公祠》:“謁所謂[魯公祠],祠旁有[思魯橋],壁端有卜筊祠,州民有疑輒問,凶吉如響,公之精靈不昧。”

卜居,◆1.謂以占卜擇定建都之地。○《史記‧秦本紀》:“[德公]元年……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2.擇地居住。○《藝文類聚》卷六四引[南朝][齊][蕭子良]《行宅》詩:“訪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魯迅]《書信集‧致徐懋庸》:“據[日]譯本……看起語氣來,似較妥,因[托爾斯泰]之至[莫斯科],其實不過卜居,並非就職的。”

卜課(卜课),◆即起課。占卜方法的一種。或用六壬課,或搖銅錢看正反,或掐指推算干支,以推斷吉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主人們有時在這裏作畫吟詩,有時在這裏讀經清談,有時在這裏卜神課。”○《续儿女英雄传》第四九回:“朗山忙退出到自己房中,洗手已畢,焚起香來,取出金錢,暗暗通誠祝告,在案上卜課。”

卜揆,◆測度謀劃。○[唐][劉知幾]《史通‧書志》:“故知經始之義,卜揆之功,經百王而不易,無一日而可廢也。”

卜老,◆選擇住地養老。○[宋][米芾]《凈名齋記》:“[襄陽][米芾],字[元章],將卜老[丹徒]。”

卜里,◆选择居地。○《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買鄰卜里,仁者應如是。況逢此等佳山水,更有何方是美?”

卜鄰(卜邻),◆1.選擇鄰居。○《左傳‧昭公三年》:“且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杜預]注:“卜良鄰。”○[唐][杜甫]《寄贊上人》詩:“一昨陪錫杖,卜鄰南山幽。”◆2.向他人表示願為鄰居。○[宋][王安石]《送陳諤》詩:“鄉閭孝友莫如子,我願卜鄰非一日。”○[宋]徐鉉《稽神錄‧陸洎》:“惟君與我有緣,他日必當卜鄰。”

卜林,◆[漢][京房]著《周易占》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集林》十二卷、《周易飛候》九卷,後世合稱“卜林”。今皆佚。○[北周][庾信]《小園賦》:“問[葛洪]之藥性,訪[京房]之卜林。”參閱《隋書‧經籍志三》。

卜洛,◆《書‧洛誥》:“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周公]卜擇[洛邑]得吉兆而建為東都,後因稱經營新都為卜[洛]。○[南朝][梁][謝瞻]《張子房》詩:“卜[洛]易隆替,興亂罔不亡。”參見“卜食”。

卜名,◆古時王族生子,由卜官命名,並占卜吉凶,稱卜名。○《大戴禮記‧保傅》:“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然後卜名。上無取於天,下無取於墬,中無取於名山通谷,無拂於鄉俗。”

卜年,◆占卜預測統治國家的年數。亦指國運之年數。○《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晉][劉琨]《勸進表》:“三葉重光,四聖繼軌。惠澤侔於[有虞],卜年過於[周氏]。”○《舊唐書‧郭子儀傳》:“中興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無極矣。”參見“卜世”。

卜錢(卜钱),◆卜術的一種。擲銅錢,以錢的反正代陰陽,看其變化以定吉凶。○[唐][劉采春]《囉嗊曲》:“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明][張鼎思]《琅琊代醉編‧卜錢》:“筮,《易》以蓍,古法也。近世以錢擲爻,欲其簡便,要不能盡卜筮之道。”

卜巧,◆舊時民俗。七月七日夜捉蜘蛛藏盒中,天明啟盒以視蛛網稀密,密者為巧多,稀者為巧少。○[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蛛絲卜巧》:“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卜人,◆I侍奉君主以贊助禮儀的人。卜,通“僕”。○《禮記‧檀弓上》:“扶君,卜人師扶右,射人師扶左,君薨以是舉。”○[陸德明]釋文:“卜人師,依注音僕;師,長也,謂大僕也。”◆II[周]代協助大卜、卜師行事的官員。○《周禮‧春官‧序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卜師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賈公彥]疏:“此大卜有卜師及卜人,皆士官,而卜人無別職者,以其助大卜、卜師行事故也。”○《禮記‧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君定體。”◆2.擅長占卜的人;賣卜者。《太平廣記》卷一六○引[五代][范資]《玉堂閑話‧灌園嬰女》:“乃詣善《易》者以決之。卜人曰:‘伉儷之道,亦係宿緣。君之室,始生二歲矣。’”[宋][范仲淹]《送河涉秀才》詩:“賢良詔下先生起,休向[成都]問卜人。”

卜日,◆1.占卜時日的吉凶。○《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新唐書‧禮樂志一》:“凡祭祀之節有六……一曰卜日,凡大祀、中祀無常日者卜,小祀則筮。”◆2.指選擇吉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有馬氏者,家忽見變異……有老儒不信其事,以賤價得之。卜日遷居,竟寂然無他。”

卜師(卜师),◆[周代]管占卜的官員,其職位在大卜之下,卜人之上。○《周禮‧春官‧卜師》:“卜師掌開龜之四兆。”參見“卜人”。

卜食,◆《書‧洛誥》:“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謂[周]時以占卜擇地建都,惟有卜[洛邑]時,甲殼裂紋食去墨跡,認為吉利,即建都[洛邑]。後用“卜食”作擇地建都的代稱。○[晉][陸雲]《祖考頌》:“卜食[東夏],元龜既襲。”○《隋書‧高祖紀上》:“[龍首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卜士,◆1.用占卜選士。○《左傳‧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之禮舉之:接以大牢,卜士負之。”○[楊伯峻]注:“占卜士人之吉者使抱負此子。”參閱《禮記‧內則》。2.從事占卜的術士。○[清][昭槤]《嘯亭續錄‧呂聖功》:“卜士[呂聖功],[順天]人,善卜筮。”

卜世,◆占卜預測傳國的世數。亦泛指國運。○《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紀》:“[晉]以卜世告終,歷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於[裕]。”○《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五年》:“敵去之後,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窮,何憂舊業之不復!”參見“卜年”。

卜室,◆選擇居室。○[宋][沈遼]《奉送世美歸陽羡》詩:“飄飄數年如一夢,爾來卜室[齊山]西。”○《明史‧張可大傳》:“[可大]約束旗尉,捐俸助之,卜室處其妻子。”

卜數(卜数),◆占卜等類術數。○《史記‧日者列傳》:“[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漢書‧元后傳》:“[禁]([王禁])獨怪之,使卜數者相[政君]([王政君]),‘當大貴,不可言。’”○《宋書‧周朗傳》:“復假醫術,託雜卜數。”

卜數師(卜数师),◆以占卜為業者。○《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瓚]遂驕矜,記過忘善,多所賊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公孫瓚]﹞所寵遇者,類多庸兒,若故卜數師[劉緯臺]、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等三人,與之定兄弟之誓。”

卜數隻偶(卜数只偶),◆屢次占卜,偶然應驗。○《後漢書‧桓譚傳》:“其事雖有時合,譬猶卜數隻偶之類。”○[李賢]等注:“言偶中也。”

卜肆,◆賣卜的鋪子。○《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唐][岑參]《嚴君平卜肆》詩:“[君平]曾賣卜,卜肆荒已久。”○[清][方文]《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二:“懷人尋卜肆,附艇泊江干。”

卜算,◆占卜以推度吉凶。○《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李老]卜算一卦,笑道:‘今年求之不得,來年不求自得。’”

卜算子,◆1.詞牌名。○[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字,人稱“卜算子”,詞家遂取以為名。雙調四十四字,仄韻。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宋]教坊演為《卜算子慢》,雙調八十九字,仄韻。參閱《詞律》卷三、《詞譜》卷五。2.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數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卜歲(卜岁),◆在一年的開始占卜全年的吉凶。○[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六:“[楚]俗,過元夕第三夜,多以更闌時微行聽人語言,以卜一歲之通塞。”○《宋史‧樂志七》:“卜歲之初,我迎春祗。”

卜問(卜问),◆占卜以問事。○《三略‧中略》:“軍勢曰:禁巫祝,不得為吏士卜問軍之吉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元普]見是相士,正要卜問子嗣,便延他到家中來坐。”○[魏巍]《我的老師》:“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徵記號的字條埋在香爐裏,然後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凶。”

卜相,◆1.占卜看相以斷吉凶。○《漢書‧張禹傳》:“[禹]為兒,數隨家至市,喜觀於卜相者前。久之,頗曉其別蓍布卦意,時從旁言。卜者愛之,又奇其面貌。”○《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帝自曉占候卜相,好為[吳]語。”◆2.選擇相才。○[明][劉若愚]《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附》:“[甘羅]十二為丞相,我朝卜相亦曾不次用人,不拘資俸云。”

卜相工,◆以占卜、看相為職業的人。○《後漢書‧翟酺傳》:“[酺]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等。以報舅讎,當徙[日南],亡於[長安],為卜相工,後牧羊[涼州]。”

卜夜,◆見“卜晝卜夜”。

卜夜卜晝(卜夜卜昼),◆見“卜晝卜夜”。

卜尹,◆協助卜人占卜的官員。○《左傳‧昭公十三年》:“召[觀從],﹝[楚]﹞王曰:‘唯爾所欲?’對曰:‘臣之先,佐開卜。’乃使為卜尹。”○[杜預]注:“佐卜人開龜兆。”

卜右,◆以占卜選擇在戰車右側陪乘的人。○《左傳‧僖公十五年》:“卜右,[慶鄭]吉,弗使。”○[漢][崔駰]《車右銘》:“擇御卜右,採德用良。”

卜宇,◆謂擇定居宅。○[南朝][梁][任昉]《齊司空曲江公行狀》:“爰乃卜宇[金陵],營帶林壑。”

卜葬,◆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擇吉祥之葬日與葬地,稱為“卜葬”。○《禮記‧雜記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孔穎達]疏:“謂卜葬擇日而卜人祝龜之辭也。”後即為擇時地安葬之代稱。○[宋][岳珂]《桯史‧望江二翁》:“[陳氏]卜葬,環數百里莫不聞。”○[廖仲愷]《致蔣介石函》:“渠([鄧鏗])生前至愛[贛園]……故擬卜葬於此。”

卜擇,◆通过占卜的方式选择。○汉《成阳灵台碑》:“卜擇元日,齊革精誠。”○《唐代墓志汇编·唐故许州鄢陵县令张君墓志铭并序》:“卜擇因習,夙駕靈轜。雲霏霏而奉轡,風肅肅兮凝芝。”

卜宅,◆1.占卜決定建都的地方。○《書‧召誥》:“太保朝至於[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2.選擇住地。○[唐][杜甫]《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3.占卜選擇墓地。○《禮記‧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占者皮弁。”○[孔穎達]疏:“宅謂葬地。”○[清][顧炎武]《送歸高士之淮上》詩:“卜宅已安王考兆,攜書還歸故人齋。”

卜占,◆占卜。○《書‧大禹謨》“帝曰:‘禹,官占’”[孔]傳:“帝王立卜占之官,故曰官占。”○《後漢書‧方術傳下‧許曼》:“祖父[峻],字[季山],善卜占之術。”

卜者,◆以龜占卜的人。○《呂氏春秋‧制樂》:“其吏請卜其故,[湯]退卜者曰:‘吾聞祥者福之先也。’”○《淮南子‧說林訓》:“卜者操龜,筮者端策。”○[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李相回]﹞嘗之[洛橋],有二術士,一卜者一筮者。”

卜征,◆占卜巡狩之吉凶。古時帝王五年一巡狩,先卜問吉凶,五年五卜,都得吉兆才出行。○《左傳‧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而歲習其祥,祥習則行,不習則增,修德而改卜。”○[漢][張衡]《東京賦》:“卜征考祥,終然允淑。”○[南朝][宋][顏延年]《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嶽濱有和會,祥習在卜征。”

卜正,◆即太卜,[周]時卜官之長。○《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杜預]注:“卜正,卜官之長。”○[孔穎達]疏:“《周禮‧春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師、卜人、龜人、筮人,大卜為之長。正訓長也,故謂之卜正。’”

卜晝卜夜(卜昼卜夜),◆[春秋]時[齊][陳敬仲]為工正,請[桓公]飲酒,[桓公]高興,命舉火繼飲,[敬仲]辭謝說:“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晏子春秋‧雜上》、[漢][劉向]《說苑‧反質》以為[齊景公]與[晏子]事。後稱盡情歡樂晝夜不止為“卜晝卜夜”。○[清][捧花生]《畫舫餘談》:“﹝吸鴉片者﹞熒熒一燈,卜晝卜夜,吞吸無厭。”亦作“卜夜卜晝”。○[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又冶蕩殊常,蠱惑萬狀,卜夜卜晝,靡有已時。”○[沈昌眉]《潁若有寄亞子紅豆之作步原韻和之》:“當日故人情,卜夜復卜晝。”亦省作“卜夜”。○[唐][張登]《冬至夜郡齋宴別前華陰盧主簿》詩序:“[登]與賓客僚吏,會別於郡齋,驪(釃)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已。”○[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乃邀至其家,具酒食,卜夜盡懽。”○[清][黃宗羲]《黃復仲墓表》:“北海南館,投壺卜夜,廣求異伎。”

移日卜夜,◆謂晝夜相繼。○[清][錢謙益]《黃甫及六十壽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以晝卜夜,◆谓尽情欢乐昼夜不止。○明张岱《公祭张亦寓文》:“殆亦寓壯盛,賈生入洛,望重辟雍,聲伎滿前,賓朋滿座,傾酒如泉,揮金似土,撥阮彈筝,以晝卜夜。”■参见“卜晝卜夜”。

卜祝,◆專管占卜、祭祀的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閒,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張銑]注:“[遷]父為太史,掌知天文律曆卜筮祠祝之事。”○[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猶懼隱鱗卜祝,藏器屠保。物色關下,委裘[河]上。”○[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書專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審辨而淘汰之。”

卜築(卜筑),◆擇地建築住宅,即定居之意。○《梁書‧外士傳‧劉訏》:“﹝[劉訏]﹞曾與族兄[劉歊]聽講於[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唐][孟浩然]《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詩:“卜築依自然,[檀溪]不更穿。”○《明史‧唐順之傳》:“﹝[唐順之]﹞卜築[陽羡山]中,讀書十餘年。”○[清][趙翼]《華峒》詩:“他年擬抽簪,卜築於此寄。”

不卜,◆猶言難料。○《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

成都卜,◆見“成都賣卜”。

成都賣卜(成都卖卜),◆[西漢][嚴遵],字[君平],賣卜於[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錢,足以自養,即閉門下簾讀書,博覽無所不通,依[老][莊]之旨著書十餘萬言。修身自保,不為苟得,甚受[蜀]人敬愛。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後用為賣卜、卜卦的典故。○[北周][庾信]《奉和趙王隱士》:“[霸陵]採樵路,[成都]賣卜錢。”亦省作“成都卜”。○[唐][杜甫]《游子》詩:“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大卜,◆掌管卜筮的官員。○《周禮‧春官‧序官》:“大卜,下大夫二人。”○[鄭玄]注:“問龜曰卜。大卜,卜筮官之長。”○《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朱彬]訓纂:“大卜主問龜所以求神。”○《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臣往來[長安]中,求《龜策列傳》不能得,故之大卜官,問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寫取龜策卜事,編於下方。”

得卜,◆謂得到吉祥的卜兆。○《書‧召誥》:“厥既得卜,則經營。”○[孔]傳:“其已得吉卜,則經營規度城郭、郊廟、朝市之位處。”

耳卜,◆舊俗於除夕之夜出門,聽人所發出的第一聲,以測來年命運禍福,謂之“耳卜”。○[清][李漁]《蜃中樓‧耳卜》:“世上人有心事不明,往往於除夕之夜,靜聽人言,以占休咎,謂之耳卜。”

非熊卜,◆同“非熊兆”。○宋晁端礼《一丛花》词:“淵明元與世情疏,松菊愛吾廬。他年定契非熊卜,也未應、鶴髮樵漁。”

鳳卜(凤卜),◆《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後世因稱占卜佳偶為“鳳卜”。○[元]本[高明]《琵琶記‧伯喈牛宅結親》:“謾說道姻緣,果諧鳳卜。”○《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小女與令郎,久諧鳳卜,准擬鸞鳴。”○[清][侯方域]《為吳氏禱子疏》:“掌螽斯有簿,俾佐邰妃;念鳳卜未諧,乃酎麟子。”

改卜,◆1.謂重新占卜。○《左傳‧襄公十三年》:“不習,則增修德而改卜。”○[楊伯峻]注:“改卜,重新起卜。”○《左傳‧哀公十七年》:“王與[葉公]枚卜[子良]以為令尹……他日,改卜[子國]而使為令尹。”◆2.謂另行選擇。○《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波振四海,塵飛五岳,九服徘徊,三靈改卜。”○[李周翰]注:“言天將惡[秦]濁亂,改卜清平之君也。”○[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戊辰,[吳幵]、[莫儔]復以檄來督舉異姓。○[孫傅]等以狀答曰:‘……若自元帥府選立[趙氏]一人,不惟恩澤有歸,城中及外方立便安帖;或天命改卜,歷數有歸,即非本國臣民所敢預議。’”

瞽卜,◆卜卦算命的瞎子。○[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五:“傍有瞽卜,輒曰:‘秀才,我與汝算命。’”

龜卜(龟卜),◆謂灼龜甲卜吉凶。○[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宋][陸游]《朝議大夫張公墓志銘》:“臨事前見逆決,若燭照龜卜,無秋毫疑滯。”○[明][王禕]《原諫》:“而家國之敗亡,輒不旋踵,殆如燭照而龜卜,不亦深可戒哉!”

虎卜,◆卜法之一。○《太平御覽》卷八九二引[晉][張華]《博物志》:“虎知衝破,又能畫地卜。今人有畫物上下者,推其奇偶,謂之虎卜。”○[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今俗云‘狐疑虎卜’則其義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虎》﹝集解﹞引《易卦通驗》:“虎知衝破,能畫地觀奇偶以卜食,今人效之,謂之虎卜。”

貨卜(货卜),◆賣卜;賣卦。○[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摺:“貧道化一貨卜先生,探此人忠義若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我和這貨卜的先生可在這路上逢。”

雞卜(鸡卜),◆古代占卜法之一。以雞骨或雞卵占吉凶禍福。○《史記‧孝武本紀》:“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張守節]正義:“雞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願訖,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取雞兩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則吉,不足則凶。今[嶺]南猶此法也。”○[唐][張說]《宋公遺愛碑頌》:“犦牛牲兮菌雞卜,神降福兮公壽考。”○[宋][周去非]《嶺外代答‧雞卜》:“南人以雞卜。其法以小雄雞未孳尾者,執其兩足,焚香禱所占而撲殺之,取腿骨洗淨,以麻線束兩骨之中,以竹梃插所束之處,俾兩腿骨相背於竹梃之端。執梃再禱。左骨為儂,儂者,我也。右骨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視兩骨之側所有細竅,以細竹梃長寸餘者遍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隨其斜直正偏而定吉凶。其法有一十八變。大抵直而正或附骨者多吉,曲而斜或遠骨者多凶。亦有用雞卵卜者:焚香禱祝,書墨於卵,記其四維而煮之。熟乃橫截,視當墨之處,辨其白之厚薄,而定儂人吉凶焉。”

箕卜,◆[吳中]古俗,每歲正月燈節,取筲箕飾以女裝,插箸為口謂之箕姑,令二童子夾扶之,使書沙盤,以占吉凶,稱為箕卜。○[宋][陸游]《箕卜》詩云:“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扶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憑,對答不須臾。豈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娛……持箕畀灶婢,棄筆臥牆隅。几席亦已徹,狼藉果與蔬。紛紛竟何益,人鬼均一愚!”[元]程俱《元夕塊坐寫懷》詩:“藜燈不來下,箕卜豈復迎!”

吉卜,◆吉利的卜兆。○《書‧大誥》:“予得吉卜。”○《國語‧晉語三》:“公號[慶鄭]曰:‘載我。’[慶鄭]曰:‘忘善而背德,又廢吉卜,何我之載?’”[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神享其衷,賜以吉卜,曰:‘如汝志。’”

極卜(极卜),◆窮極卜法。○《書‧大誥》:“天亦惟休于前寧人,予曷其極卜,敢弗于從。”○[孔穎達]疏:“[文王]用卜能受天命,今於我何其窮極[文王]卜法,敢不從乎?言必從[文王]卜也。”

繭卜(茧卜),◆古代民俗,於正月十五日夜,摶米、麥粉若繭狀,書事置於其中,以占一年之事,謂之“繭卜”。○[宋][楊萬里]《上元夜戲作長句》:“心知繭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顛。”參閱[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探官》。

簡卜(简卜),◆擇日卜問。○《北史‧盧伯源傳》:“時[孝文帝]將立[馮后],先問[伯源],請更簡卜。”

郊卜,◆古代帝王郊祭前先行占卜,吉則郊,不吉則不郊,謂之“郊卜”。○[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祀》:“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百神之祭不卜,而郊卜,郊祭最大也。”

金錢卜(金钱卜),◆舊時以錢幣占卜吉凶禍福的方法。其法不一,一般用六枚制錢置於竹筒中,祝禱後,連搖數次,使制錢在內翻動,然後倒出,排成長行,視六枚制錢的背和字的排列次序,以推斷吉凶禍福。○[清][王士禛]《灞橋寄內》詩:“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元仇远《卜算子》词:“暗把金錢卜遠人,争敢分明語。”

鏡卜(镜卜),◆占卜法之一。○[清][趙翼]《題春閨睡起圖》詩:“小鬟多事漫相猜,鏡卜瓦占翻聒擾。”參見“鏡聽”。

開卜(开卜),◆泛指進行占卜之事。○《左傳‧昭公十三年》:“臣之先,佐開卜。”○[杜預]注:“佐卜人開龜兆。”○[楊伯峻]注:“開有二義,刻龜曰開,取閱卜占書亦曰開。”

考卜,◆古代以龜卜決疑,謂之“考卜”。○《詩‧大雅‧文王有聲》:“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鄭玄]箋:“考猶稽也……稽疑之法,必契灼龜而卜之。”後亦泛指占問吉凶。○《漢書‧劉輔傳》:“妙選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前蜀][杜光庭]《張道衡塑造北斗七星真君醮詞》:“今考卜吉辰,以天德合直之日,於玉局北帝之殿,塑瑤樞中斗之尊。”○[明][張居正]《山陵禮成奉慰疏》:“周視山川形勢,結聚環抱;比之前日考卜之時,更覺佳勝。”

狼卜食,◆傳說狼覓食,先卜方向。○《埤雅‧釋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今獵師遇狼輒喜,蓋狼之所向,獸之所在也。”

老醫少卜(老医少卜),◆謂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鶡冠子‧世賢》“舊醫”[宋][陸佃]解:“語曰,老醫少卜,蓋老醫更病多矣,[堯]故使之。”○[宋][王得臣]《麈史‧雜志》:“老醫少卜,老取其閱,少取其決。”○[明][都卬]《三餘贅筆》:“世言老醫少卜,則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老醫人皆知之問之,少卜不知何謂。按[王彥輔]《麈史》云:‘老取其閱,少取其決。’乃知俗語其來久矣。”

蠡卜,◆用貝殼占卜。○[宋][高似孫]《緯略‧雜卜》:“蠡卜者,《春秋後語》曰:[蘇秦]事[鬼谷子],學終辭歸,道乏困行,以[燕]人蠡卜傳說自給。”

買卜(买卜),◆指請人占卦以問凶吉。○[宋][邵雍]《閑行吟》:“買卜稽疑是買疑,病深何藥可能醫?”[明][張鳳翼]《紅拂記‧華夷一統》:“看男兒衣錦早還鄉,免教人買卜問行藏。”

賣卜(卖卜),◆以占卜謀生。○《後漢書‧郎顗傳》:“﹝[郎顗]﹞能望氣占候吉凶,常賣卜自奉。”○[晉][皇甫謐]《高士傳‧嚴遵》:“[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常賣卜于[成都]市。”○[前蜀][韋莊]《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未酬[闞澤]傭書債,猶欠[君平]賣卜錢。”○《白雪遺音‧玉蜻蜓‧問卜》:“賣卜之人城外多,俱是些順嘴胡謅來算命。”

茅卜,◆古代的一種占卜方法。○《楚辭‧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王逸]注:“藑茅,靈草也。筳,小折竹也,[楚]人名結草折竹而卜曰篿。”○[胡文英]《屈騷指掌》:“[楚]中或折草、折竹、折木枝、折炷香,信手布卦,以占吉凶。○[檀默齋]云:藑茅,折草以卜,俗云掐茅卦是也。”

貿卜(贸卜),◆賣卜。○[清][方文]《賣卜潤州鄔沂公李木仙各有詩見贈賦此答之》詩:“江市聊為貿卜行,敢言蹤跡類[君平]。”

枚卜,◆1.一一占卜。古代以占卜法選官,因以指選用官員。○《書‧大禹謨》:“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孔]傳:“枚謂歷卜之而從其吉。”○[明]代專指選大臣為大學士,入內閣主事。○《明史‧楊漣傳》:“國家最重無如枚卜。○[忠賢]一手握定……豈真欲門生宰相乎?”[清][錢謙益]《<內客小識>序》:“厥後規制小變,枚卜閣員,多用部銜推舉。”◆2.泛指占卜吉凶。○[隋煬帝]《遺陳尚書江總檄》:“守以時月,則魚爛土崩;接以鋒刃,則烏驚鹿走:理在必然,不假枚卜。”○[唐][李邕]《鄭州大雲寺碑》:“[大雲寺]者,[鄭國][慈緣]之所建也。觀其肇允枚卜,爰適底居。”◆3.指不告所卜何事的泛卜。○《左傳‧哀公十七年》:“王與[葉公]枚卜[子良],以為令尹。”○[杜預]注:“枚卜,不斥言所卜以令龜。”

夢卜(梦卜),◆1.古代有[殷高宗]因夢見[傅說],[周文王]占卜得[呂尚]的傳說,後因以“夢卜”比喻帝王求得良相。○[唐][呂頌]《賀陸相公拜相啟》:“叶一人夢卜之求,副四海具瞻之望。”○[唐][杜牧]《上周相公啟》:“古先哲王之德也,有求必至,有開必先。是以[傅][呂]得於夢卜,[申][甫]降於山嶽。”○《宋史‧富弼傳》:“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花月痕》第四六回:“身居密勿之地,苟懷緘默之風,則宰相亦何常之有?一切凡人皆可為之,又何藉夢卜以求也?”◆2.泛指做夢和占卜。○[清][梁章鉅]《歸田瑣記‧歸田》:“《國史補‧自序》謂言報應,敘鬼神,徵夢卜,近帷薄,則去之;紀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採風俗,助談笑,則書之。”參閱《史記‧殷本紀》,又《齊太公世家》。

繆卜(缪卜),◆虔誠占卜。繆,通“穆”。○《史記‧魯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古書‘穆’字多作‘繆’。”

穆卜,◆恭敬地卜問吉凶。○《書‧金縢》:“我其為王穆卜。”○[孔]傳:“穆,敬也,言王疾當敬卜吉凶。”○[唐][元稹]《賀聖體平復表》:“昨者聖體不安,纔經累日,穆卜罔害,勿藥有瘳。”

逆卜,◆預卜,先知。○《明史‧倪岳傳》:“水旱不可先知,豐歉未能逆卜,徵如何其可預也。”

鳥卜(鸟卜),◆剖鳥占卜。古代[西域]的一種習俗。○《隋書‧西域傳‧女國》:“俗事阿修羅神,又有樹神,歲初以人祭,或用獼猴。祭畢,入山祝之,有一鳥如雌雉,來集掌上,破其腹而視之,有粟則年豐,沙石則有災,謂之鳥卜。”○《新唐書‧西域傳上‧東女》:“風俗大抵與[天竺]同。以十一月為正。巫者以十月詣山中,布糟麥,咒呼群鳥,俄有鳥來如雞狀,剖視之,有穀者歲豐,否即有災,名曰鳥卜。”

甌卜(瓯卜),◆《新唐書‧崔琳傳》:“[玄宗]每命相,皆先書其名。一日書[琳]等名,覆以金甌,會太子入,帝謂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誰乎?即中,且賜酒。’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帝曰:‘然。’”後世因以“甌卜”為擇相之稱。

錢卜(钱卜),◆用錢幣占卜。○[清][趙翼]《陔餘叢考‧以錢代蓍》:“《輟耕錄》云:今人卜卦,以錢代蓍,便于用也。然不詳所始……今考《朱子語類》,錢卜實自[漢]始。”

求籤問卜,◆同“求神問卜”。○清李渔《意中缘·悟诈》:“下官求籤問卜,都説姻緣到是姻緣,只是中間有箇小人要用術强娶。”○《隋唐演义》第十回:“只是山東叔寶的老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朝夕懸望,眼都望花了。又常聞得官府要拿他家屬,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籤問卜,越望越不回來,憂出一場大病,卧在牀上,起身不動。”

求神問卜,◆祈求神祇、占卜算卦以推断吉凶或解决疑难。○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兒在程途,又怕餐風宿露。求神問卜,把歸期暗數。”○《群音类选·南西厢记·莺莺探病》:“我與你求神問卜,且自寬心,將息守己。”○《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皇上不知原由,叫馮太尉去取,馮太尉走去取時,已不見了,心上着忙,不敢復旨,故自出來求神問卜。”○《中国民间故事选·泽玛姬》:“〔老国王夫妇〕又请了喇嘛诵经,求神问卜,可是连一点消息也没有。”■亦作“求神問卦”。○明沈璟《桃符记·酆氏设计》:“不必求神問卦,結絲蘿非比、路柳牆花。”

扇天卜,◆[宋]時風俗。流行於[山東]地區。○[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五:“[山東]風俗,遇正月,取五姓女年十餘歲共臥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之,良久如夢寐。或欲刺文繡,事筆硯,理管絃,俄頃乃寤,謂之扇天卜,以乞巧。”

筮卜,◆以蓍草占卜休咎之術。○《漢書‧儒林傳序》:“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不絕也。”○[清][黃鷟來]《和陶飲酒》之十二:“寧假問筮卜,所守在不疑。”

太卜,◆官名。為[殷]六太之一。○[周]時屬春官,為卜官之長。○[秦][漢]有太卜令。○[北魏]有太卜博士。○[北齊]有太卜局丞。○[北周]有太卜大夫。○[隋][唐]設太卜令。○[宋]以太卜隸司天臺,不置專官。參閱《通典‧職官七》、《續通典‧職官七》。

筳卜,◆用筳占卜。○[清][錢謙益]《野老》詩:“筳卜頻煩欣竹算,鏡聽瑟縮畏詩妖。”

瓦卜,◆古代占卜方法之一。擊瓦觀其紋理分析,以定吉凶。○[唐][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詩之二:“瓦卜傳神語,畬田費火耕。”○[仇兆鰲]注引[王洙]曰:“巫俗擊瓦,觀其文理分析,以卜吉凶。”○[宋][史繩祖]《學齋呫嗶‧瓦卜》:“今之瓦卜,蓋有取於[周]太卜之瓦兆。”○[明][袁宏道]《香光林即事用前韻》:“歲功聽瓦卜,天紐問杓魁。”

違卜(违卜),◆謂不遵占卜所示。○《書‧盤庚下》:“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南史‧梁紀下論》:“﹝[高祖]﹞險躁之心,暮年逾甚,見利而動,愎諫違卜。”○《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回目:“[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

未卜,◆1.沒有卜占。○《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敬仲]﹞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2.引申為不知,難料。○[唐][李商隱]《馬嵬》詩:“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四游記‧太子被戲下武當》:“弟子往日,自覺心靜,晝夜不寢,未卜今日為何自覺困倦,一些不省?”[魯迅]《書信集‧致韋素園》:“較可注意的倒是《幻洲》,但第二期已不及第一期,未卜後來如何?”

未卜先知,◆舊時迷信,以占卜能預知吉凶。未卜先知,形容有先見之明。○[元][王曄]《桃花女》第三摺:“賣弄殺《周易》陰陽誰知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翁、姥大驚道:‘我這里設齋,并不曾傳將開去,三四里外,女子從何知道?必是個未卜先知的仙人,非凡女也。’”○《說唐》第六二回:“今日相公詐為瘋癲,如此形狀,連那未卜先知的軍師,也都騙信了。”○[茅盾]《泡沫‧趙先生想不通》:“要是他能夠未卜先知……那他或者還有應急的方法,然而現在他只能木頭似的坐在那裏。”

問卜(问卜),◆占卦。迷信者用以推斷吉凶,解決疑難。○《禮記‧曲禮下》:“大饗不問卜。”○[孔穎達]疏:“五帝,其神非一……若其一一問卜,神有多種,恐吉凶不同。”○[宋][蘇軾]《荊州》詩之五:“遊人多問卜,傖叟盡攜龜。”○《中國民間故事選‧澤瑪姬》:“﹝老國王夫婦﹞又請了喇嘛誦經,求神問卜,可是連一點消息也沒有。”

問卜求神,◆同“求神問卜”。○《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燃香煉頂,問卜求神,望金陵之有路,脱生計以無門。”○《玉娇梨》第十二回:“白公心下暗氣暗惱,不覺染成一病,卧牀不起。小姐驚惶無措,只得請醫服藥,問卜求神,百般調理。”○《红楼梦》第二五回:“當下衆人七言八語,有的説請端公送祟的,有的説請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薦玉皇閣的張真人,種種喧騰不一。也曾百般醫治祈禱,問卜求神,總無效驗。”

握粟出卜,◆《詩‧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鄭玄]箋:“但持粟行卜,求其勝負。”後用以指祈求神明護佑,去凶賜吉。○《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裴松之]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昱]年十三,母嘗病,經涉三月。○[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血,鄉黨稱其孝。”亦省作“握粟”。○[清][黃宗羲]《高古處府君墓表》:“有所疑者,待君而決。君亦間應握粟之求,無不奇驗。”

五卜,◆據以占卜吉凶的五種龜甲裂紋。○《荀子‧王制》:“相陰陽,占祲兆,鑽龜陳卦,主攘擇五卜。”○[楊倞]注:“五卜,《洪範》所謂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剋,言兆之形也。”

徙卜,◆遷居。古人定居須經過占卜,故稱。○《宋書‧武帝紀中》:“朝野喪沮,莫有固志,家獻徙卜之計,國議遷都之規。”

響卜(响卜),◆舊時迷信,據說聽別人講話可卜吉凶,謂之“響卜”。一般在除夕夜進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聽響卜》:“[畢諴]相公及第年,與一二同人聽響卜。夜艾人稀,久無所聞。俄遇人投骨於地,群犬爭趨;又一人曰:‘後來者必銜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九:“《王建集》有《鏡聽詞》,謂懷鏡於通衢間,德往來之言,以占休咎;近世人懷杓以聽,亦猶是也;又有無所懷而直以耳聽之者,謂之響卜。”○《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儘有一時間偶然戲耍之事,取笑之話,後邊照應將來,卻像是個讖語響卜,一毫不差。”○[清][李漁]《蜃中樓‧耳卜》:“二位相公,此時更已深了,人也靜了,要聽響卜,也該出門去了。”

星卜,◆根據星象、相貌和卦象預測人事吉凶。○[唐][韓愈]《順宗實錄一》:“景午,罷翰林、陰陽、星卜、醫相、覆碁諸待詔三十二人。”○[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東西廟》:“凡珠玉、綾羅……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汝珍]亦特長於韻學,旁及雜藝,如壬遁星卜象緯,以至書法弈道多通。”

星卜家,◆以星相卜卦為職業的人。○《水滸傳》第一○四回:“[李助]是個星卜家。”○[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樟柳神》:“星卜家爭相售買,得之者,為人推算,靈應異常。”

羊卜,◆古代西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占卜法。

陽卜(阳卜),◆1.用火灼龜甲,觀其裂紋,以斷吉凶的一種占卜。○《國語‧吳語》:“曩君之言,[周]室既卑,諸侯失禮於天子,請貞於陽卜,收[文][武]之諸侯。”○[韋昭]注:“龜曰卜,以火發兆,故曰陽。言[吳]欲正陽卜,收復[文王]、[武王]之諸侯,以奉天子。”一說占卜以問外事。○《周禮‧春官‧天府》“以貞來歲之媺惡”[唐][賈公彥]疏:“問卜內曰陰,外曰陽。”◆2.占卜時用三枚錢擲之,錢有字的一面稱陽,背面則為陰。用以擲卦的錢以陽面顯示,則為陽卜。瓊劇《狗銜金釵》第二場:“[梅茂芳]:擲就擲,蒼天有眼,城隍應該靈。如說我[梅茂芳]偷釵,示陽卜三個,不是我偷,就示陰卜三個。”參見“擲卦”。

易卜,◆據《易》理卜筮之術。○《漢書‧劉歆傳》:“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書。”○《晉書‧藝術傳‧杜不愆》:“少就外祖[郭璞]學《易》卜,屢有驗。”

隱卜(隐卜),◆猜詳,猜測。○[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真生》:“﹝點金石﹞醉後失去,隱卜當在君所。”

油花卜,◆古代民俗,三月上巳節,以油點水占卜,稱為“油花卜”。○[五代][張泌]《妝樓記‧油花卜》:“[池陽]上巳日,婦女以齊花點油,祝而灑之水中,若成龍鳳花卉之狀,則吉,謂之油花卜。”○[宋][洪邁]《夷賢三志己‧蕭縣陶匠》:“[蕭][沛]土俗,多以上巳節群集郊野,傾油於溪水不流之處,用占一歲休咎,目曰油花卜。”

預卜(预卜),◆1.事先選擇。○[宋][朱熹]《壽穴》詩:“百年不可期,一壑當預卜。”◆2.事先斷定。○[孫中山]《解臨時總統職後演說詞》:“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產業勃興,蓋可預卜。”○[魯迅]《三閑集‧鏟共大觀》:“雖是投機,成敗之數也不能預卜的。”○[陳毅]《悼羅炳輝將軍》詩:“民主高北斗,勝利可預卜。”

豫卜,◆1.謂預先占卜。○《清史稿‧禮志一》:“郊廟祭祀,祭前二歲十月,欽天監豫卜吉期。”◆2.猶預料。○[梁啟超]《說國風上》:“故常於事前豫卜事後之成績,常以先見防弊於未然。”

貞卜(贞卜),◆占卜,卜問。○《左傳‧哀公十七年》:“[衛侯]貞卜。”○[唐][柳宗元]《乞巧文》:“今聞天孫不樂其獨得,貞卜於玄龜。”○[姚華]《論文後編‧源流》:“書契既興,文字觕成,吉金貞卜,始見[殷商]。”

蛛絲卜巧(蛛丝卜巧),◆古時婦女於七夕將蜘蛛放置盒內,以結網密疏卜得巧多少的游戲。○[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蛛絲卜巧》:“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於小合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卜,一本作“才”。參閱[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七夕》。○宋赵师侠《鹊桥仙·丁巳七夕》词:“花瓜應節,蛛絲卜巧,望月穿針樓外。”

竹卜,◆折竹占卜。

自卜,◆自己估量自己。○[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晉書‧葛洪傳》:“自卜者審,不能者止,又豈敢力蒼蠅而慕沖天之舉,策跛鱉而追飛兔之軌。”○[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醫卜(医卜),◆1.醫生和卜人。○[宋][梅堯臣]《讀<司馬季主傳>贈何山人》詩:“日聞古賢哲,必與醫卜鄰。”○[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農家者流,專言實業,食貨利用,以重養生之本;而工商之經營,醫卜之方術屬焉。”◆2.醫療和卜筮。○[宋][陳亮]《陳元嘉墓志銘》:“[縉雲][陳君][元嘉],以其讀書之餘,凡山經地志醫卜方技之書,[黃帝]、[岐伯]之所答問,[郭璞]、[呂才]之所論注,無不熟復而究切之。”○[明][羅日褧]《咸賓錄‧西夷志一‧天竺》:“陰陽、醫卜、藝技大類中國。”○[康有為]《<日本雜事詩>序》:“自《水經注》外,惟方伎醫卜歌訣,尚有見者。”

阿卜,◆蒙古语音译。走。○明权衡《庚申外史·至正十一年》:“赫厮軍馬,望見紅軍陣大,揚鞭曰:‘阿卜,阿卜!’阿卜者,華言走也。”

須卜(须卜),◆複姓。○《史記‧匈奴列傳》:“[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裴駰]集解:“[呼衍氏]、[須卜氏]常與單于婚姻。○[須卜氏]主獄訟。”

卜盧(卜卢),◆古代民族名。

阻卜,◆[遼][金]對[韃靼]的稱呼。○《遼史‧太祖紀下》:“是日,大舉征[吐渾]、[党項]、[阻卜]等部。”參閱[王國維]《觀堂集林‧韃靼考》。

吉卜賽(吉卜赛),◆英語Gypsy的音譯。民族名。原居[印度]北部,十世紀時始向外遷移,流浪在西[亞]、北[非]、[歐洲]、[美洲]等地,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也叫[茨岡]人。○[柯靈]《<阿英散文選>序》:“一有風吹草動,就得遷地為良,像吉卜賽人一樣到處流浪。”

疲卜,◆衰弱疲软。○明张岱《陶庵肘后方序》:“遂服大黄下之,及下,皆肥鵝肉生吞不化者。蓋半月前先大夫啖鵝半隻,又啖雪數升壓之,肉不化,亦不敗。瀉後,疲卜幾脱。”

卜旦,◆即卜兒。因[元][明]戲曲中呼老婦人為卜兒,故名。詳“卜兒”。

卜兒(卜儿),◆1.[元]代戲曲裡老娘或老婦人的俗稱。○[宋][元]時“娘”字俗寫成左“女”右“卜”,進而省作“卜”。○[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一摺:“卜兒云:‘孩兒也,便好道父母在堂,不可遠遊也。’”[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摺:“卜兒上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老身無甚事,且回後堂中去也。’”[清][焦循]《劇說》一:“末、旦、淨、丑之外,又有孤、來兒、孛老、邦老、卜兒等目……《金線池》,搽旦扮卜兒;《秋胡戲妻》、《王粲登樓》,並老旦扮卜兒;《合汗衫》,淨扮卜兒;是扮卜兒者,無一定也……卜兒者,婦人之老者也。”◆2.妓母的俗稱。卜兒當即鴇兒的音轉。○[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摺:“卜兒哭上: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自家[宋引章](妓女)的母親是也。”○[元][劉庭信]《醉太平‧走蘇卿》曲:“老卜兒接了鴉青紗。俊[蘇卿]受了金花誥。”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621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