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起名正文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免费算命 八字起名 2022-03-13 5 0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By 白云苍狗

象雄,亚洲大陆最独特而迷人的古代文明之一。它充满创世神迹与诸神传奇,以神鸟图腾和通灵巫师为特征,曾是塑造高原最初世相的源生伟力。对热情的探索者而言,象雄从未消失或堙灭,它仍然以一种隐秘无声的方式,润泽着青藏高原。曾经伟大的象雄,依然存续的象雄,吸引着作者循环往复的藏地之旅,本文跨越十年时间,整合多次经验而成,将通过iTibet平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陆续发布,此为“开篇及建筑”,欢迎讨论。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被认为是象雄文明起源与核心的阿里西部高原

01

小僧人的骄傲宣示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我们(宗教)的历史有整整一万八千年!”十岁的小僧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稚嫩的脸庞呈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神情,骄傲同时也很明显,他渴望得到听者的回应。

我没有立即给予任何赞美或者辩难的表示,但毫不掩饰内心的惊讶,尽管明白这远远超出他年龄的数字,是从虔诚宗教语境中建构而成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不可以世俗的理解经验去评判,然而正因如此,会让成长于现代科学体系中讲究“客观”、证据的实证论者困扰不已。

真正的原因是,小僧人口中引以为傲的时间线联系着一个古老的秘密:这种现今称作雍仲本教的藏地信仰,被认为是解码青藏高原诸多早期历史之谜的关键钥匙,更重要的是,那些拥有异乎寻常热情的学者,常常用它来引申并论证一道经久不衰的谜题:再现广阔青藏高原失落的源生性文明——神秘而深厚的象雄。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当代某苯教寺院大殿

在充满后世虚构与浪漫想象交织的亚洲大陆上古史中,象雄无疑是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存在,它那大部分由传说构成的早期历史论述,充满创世神迹与诸神传奇,以神鸟图腾和通灵巫师组成的象雄图景,曾是塑造高原最初世相的源生伟力,即使后世学者以看似一丝不苟地论述态度,将中古象雄的历史记载于世俗正史如《唐会要》或宗教文献《世界地理概说》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如同古希腊奥林匹斯史诗般超凡神力加世俗情感的人物叙事,然而所有这一切丝毫没有减弱它作为一个文明形态,对高原族群产生的深远而广阔影响,无论是近世西方从想象猎奇开始的人文博物考察,还是最新鲜出炉的科学考古报告,在证实象雄文明并非虚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并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特征同时,更颠覆刻板认知的是,它依然在包括青藏高原和中亚斯坦在内的亚洲腹地,留下诸多可见可知的“象雄之印”,不管是器物制度还是观念意识,象雄作为一种“典范”,无声无息似乎又随处可及,存在于建构藏区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从工布碉楼内部仰望天空

是的,曾经伟大的象雄,从未消失,充满未知的象雄,依然是鲜活的存在,而我偏偏是一个极易被争论性见识所吸引之人,从遇见小僧人的那一刻起,寻觅失落“象雄之印”的探索激情便开始牵引着我循环往复的藏地之旅。

02

象雄·建筑之印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时间:2010年

地点: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

坐标:北纬22°~32°5′ 东经97°~103°

关键词:邛笼·碉楼

我是在墨尔多山山脚下碰见的小僧人,这似乎是一种再巧合不过的机缘:墨尔多山耸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区,它拥有异常醒目的金字塔形山尖,使其在中国西南部因地质力量塑造的南北向群山河谷中,成为最为知名的自然人文地标之一。许多经典文献记述,墨尔多山是极为殊胜的雍仲本教神山,位列雪域藏地雍仲本教十三座著名的圣地之一,其内涵和外延有着无限的神灵和令人生畏的法力。在五河汇聚的梅花旋钮之地丹巴嘉绒藏地,墨尔多证明即使是在佛教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藏文化区域,一种承袭自古老传统的信仰依然在高原边缘地带存续发展。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独特的丹巴旋扭状“梅花”地貌

所谓边缘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中心:在以东西向为主的中国大陆山脉骨架体系中,南北向的横断山脉无疑是一个异数,它的异质性不仅归结于地质构造,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心衰落之时创造的繁荣飞地中去寻找,它是地球冰河时代的生物方舟,更是东亚族群文化的香巴拉,许多关于这颗星球的秘密深藏其中,总而言之,横断山区依旧存续着亚洲大陆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记忆。

这其中,包括来自遥远的西藏西部高地的象雄文明。

首先是以墨尔多山为中心树立了稳固影响力的雍仲本教,已被证明源自悠远的象雄信仰体系,但我其时并没有能力去做稍微深入的探究,甚至没有信心去与一个十岁的僧人争辩,那些绕口的音译名词已足以让人头晕目眩,更遑论去梳理一种悠远宗教的渊源。仅仅为了寻觅更好的观景地,我来到墨尔多山东南方的中路乡,这是高于河谷数百米的宽阔台地,在土地逼仄炎热干旱的横断山区,人们明智地选择了清凉湿润的半山聚居。然而除了作为墨尔多山绝佳拍摄地,真正让中路村寨引人入胜的主要原因,是分布于田野村间的近百座高耸的土石建筑,它们至少高达一二十米,犹如立地之不动金刚,同时以多样的几何状外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甚至十三角……组成令人愉悦的视觉画面。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中路藏寨与墨尔多神山同框

碉楼,这种形态夺目的建筑,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自岷江愈西愈多,到大渡河流域的丹巴,已是“千碉之国”,而任何人只要在南至康定、九龙、得荣,西至巴塘、白玉,北部至甘孜、德格,涵盖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流域的广阔范围游历,都不可避免地与这种独特人文景观相遇。

它最早被记载于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之中:“(冉駹夷)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数丈,为邛笼。”,隋或唐初的史家,将其记述为“石巢”。清乾隆年间征服大小金川的持久战役更让横断山区的碉楼名声大噪,亦巩固了其作为战争防御工具的定性,尽管后世的学者通过研究,不断挖掘出碉楼在防御之外的更多含义,比如储存、祈福,风水、镇宅等等多重功能,然而真正让人产生认知颠覆的,是四川大学教授石硕新近的研究结论: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与本教有关,而其产生的文化基础与意象,则是象雄文明“琼鸟”信仰及“天神”崇拜观念的直接反应。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千碉之国”丹巴梭坡乡

在石硕看来,“邛笼”一词不仅在发音上与“象雄”的藏文发音“khyung-lung”(琼隆)完全相同,而且早在唐朝李贤的注文所言“雕”中,已可知晓川西高原的碉楼在当地“土夷人”眼中是一种与“鸟”有联系的建筑,这与象雄文明崇拜的神鸟“khyung”的内涵完全一致,同时亦与嘉绒藏区普遍流传的khyung(琼鸟)崇拜及称其土司祖先是出自“琼”、“琼部”的祖源记忆相吻合。

“邛笼”的含义正是指一种大鸟,多少有些让人难以自信,这种取名习惯像极了后世盛极一时的奥匈帝国统治家族哈伯斯堡(意为“鹰巢”)。无独有偶,当石硕在2006年对青藏高原碉楼的另一密集分布区——西藏山南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地民众普遍将碉称作‘琼仓’(khyung-tshang),“琼”指‘琼鸟’,‘仓’(tshang)指住所,意即‘琼鸟栖息之所’”。

“邛笼”与“琼仓”两种称呼对应同一种建筑,一个在四川西部,一个在西藏山南,一个出现于东汉,一个延续至今,“二者不但在‘琼’这一发音上完全相同,而且‘琼’是指一种飞鸟的语义竟然完全一致。这不仅证明碉楼的历史极为古老,也揭示出碉楼在青藏高原地域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其产生与本教文化和古代象雄的‘琼鸟’(khyung)信仰和崇拜密切相关。”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山南洛扎县碉楼

“碉楼与本教的正对应关系”,除了本教氛围浓郁的横断山地,这让我开始有意识将西藏自治区境内一些类似的典型元素联系起来:我曾到过工布江达县秀巴村的古碉群以及林芝县境内的本教神山——苯日,他们共同营造着碉楼分布地——工部和娘部同时亦是本教信仰盛行区域的特点,而站在西藏山南横跨隆子、措美、洛扎一带的喜马拉雅峡谷,你会很容易从眼前历经沧桑的碉楼建筑群,联想到当地曾发现的西藏年代最早的吐蕃本教写本。

一种包括本教在内的象雄古老信仰的具象化与世俗化延伸——碉楼,或许是以建筑形态表现的最直观清晰的“象雄之印”。

然而这并非事实的全部,碉楼之外,象雄古老信仰也深入到藏地的其他建筑形式。

专题|寻找失落与重生的“象雄之印”·开篇与建筑

山南洛扎县碉楼遗迹

我在藏区游历期间,常常折服于其民居建筑或古朴或华丽的外观,同时也注意到它们似乎与象雄本教教理中层次分明的宇宙观念存在耦合关系:《土观宗派源流》在谈到本教的初始阶段“笃苯”时云:“当时的本教,只有下方作镇压鬼怪,上方作供祀天神,中间作兴旺人家的法事而已。”换而言之,本教宇宙观念被分为上、中、下三界:上方为“天神”所居,中间为“人”所居,下方则为“鬼怪”所居。这与藏地民居建筑在内部空间布局上似乎存在不言自明的对应性:一层养牲畜,二层作起居,三层供经堂。

藏族学者才让太注意到“象雄”被再现于日常建筑的更多细节,他在一篇探究象雄文明的文章中论述道,“‘甲’ 即‘穹’鸟。‘茹’即角, 合起来就是‘穹鸟角’,这是古象雄国王们帽子上表示他们权威的一种装饰。在古代象雄, 除了国王以外,本教大师们的帽子上也有穹鸟角饰……随着象雄王国灭亡再也没有人用这种穹鸟角装饰了”,然而,今天遍布藏区的塔和矛柱尖(立在佛堂或者家庭围墙内外表示地位的一种木柱子)上,特别是在本教寺院和家庭,仍能看到来自古老象雄“甲茹”的影子。

“象雄之印”,首先印于我们目之所及的建筑空间。

未完待续……

本文刊发于《中国国家地理》“第三极”专辑

iTibet特稿:探索文明、发现历史

大航海时代、古格王朝与葡萄酒

特稿 | 1930—1934:三星堆的“罗生门”

霍尔王:藏北的神谕与历史(上)

霍尔王:藏北的神谕与历史(下)

高贵的荒野(上):羌塘的影像游牧与学思蒙太奇

高贵的荒野(下):羌塘本土纪录片团队的影像游牧与蒙太奇学思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708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